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闻喜县农村居民点整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闻喜县农村居民点整理为例,阐述了农村居民点整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基于因子分析的景观指数筛选与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泾河流域为例,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7个一致性较好的景观指数,应用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对其进行了筛选,并据此对研究区进行了分区。结果表明:面积加权平均分维数与面积变化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予以剔除。其余景观指数可以用景观分布与斑块形状因子和景观破碎化因子2个公因子代替,并据此将泾河流域32个县市分成3个类型区,分别处于流域的上游、中下游和下游地区,表现出一定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
以南宁市区2003年、2008年和2013年3期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为数据源,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南宁市区2003—2013年农村居民点的用地面积、规模、形状及分布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景观生态学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出近10年来南宁市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的变化规律,对南宁市区农村居民点规划管理调控与空间布局优化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2003—2013年南宁市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不断增加,斑块平均规模不断下降,斑块形状不断向破碎、复杂和不规则转变,空间分布日益分散。  相似文献   

4.
以陕西省商州区为研究区域,从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角度出发,构建农村居民点的综合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的影响力及其等级划分.应用加权Voronoi图等空间分析技术,确定各居民点的整理方向,实现全区农村居民点的布局规划.结果表明:各农村居民点综合影响力存在较大差异,将居民点分为高级居民点587个、中级居民点1 052个和低级居民点984个;各等级居民点的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农村居民点有集中发展、优先发展、内部整理和拆迁合并4种整理方向,商州区农村居民的整理应坚持"集中发展为主,优先发展为辅,兼顾内部整理和拆迁合并"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利用景观格局指数的方法分析了丘陵山区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分布特点,并针对此提出了合理的整理方式.然后针对目前常用的人均用地指标法存在计算结果偏离实际等问题,以福建省闽清县为研究区域,综合考虑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空心化、生态安全、经济可行和社会可接受等4个方面的因素,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丘陵山区农村居民点整治修正模型.研究表明,闽清县各乡镇空心化指数在0.265 8~0.839 0之间,生态安全性修正系数在0.541 6~0.969 1之间,经济可行性修正系数在0.117 0~0.601 8之间,社会可接受性修正系数在0.329 3~0.918 1之间.最终得出,闽清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由理论上的870.35 hm2降低至综合修正后的119.93 hm2,修正后的现实潜力占理论潜力的比例为13.78%.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不断的增加,在我国城镇建设用地过度扩大的同时,农村建设用地面积也在不断增加.因此需要对农村居民点进行研究,确定其整理模式.本文以古郊乡为例探讨了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模式.通过对古郊乡各村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古郊乡概况及其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了古郊乡政府提供的数据,确定古郊乡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几种模式:中心村集聚模式、归村并点模式、滚动推进模式和异地搬迁模式,并且研究了各种模式的优缺点.然后从居民点整理的资金来源和人们意愿分析了整理模式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为古郊乡的居民点整理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提高古郊乡的整体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7.
马欢  李艳军  梅再美 《科技信息》2011,(3):I0379-I0379,I0355
目前,土地整理已经成为我国土地管理中的热门话题,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则是农村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罗甸县为例,分析了研究区用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农村居民点作为农户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对其进行空间重构与优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以陕西省山阳县238个村为研究单元,从自然资源、土地区位、社会经济三个维度选取20项评价因子,构建山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由粒子群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山阳县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潜力指数进行综合测度,最后运用层次聚类法划分居民点整理分区,进一步探讨相应的整理途径。结果表明:①山阳县居民点整理潜力指数值介于8. 80~57. 29之间,其中高值区大多集中在地势平坦,交通便利,靠近中心城区,并且社会经济发展良好的地区。②基于层次聚类分析结果和农村发展现状,将山阳县划分为城镇发展区、优先整理区、重点整理区、适度整理区和控制调整区等居民点用地整理类型,并按照分区统筹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提出相应的整理策略和优化途径,以期为城乡统筹和乡村振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江西省万年县为研究区,通过构建农村居民点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Spearman相关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权重指数等方法,分析农村居民点多功能空间特征,并开展综合功能分区,得到如下结论:1)万年县呈现“生活功能和生产功能为主,生态功能次之”的特征,在空间上具有异质性;2)农村居民点多功能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生活功能与生产功能之间的协同作用关系尤为显著;3)基于“分区+修正”的方法,在协同发展、功能主导和绿色振兴的不同目标导向下将万年县划分为Ⅰ、Ⅱ、Ⅲ、Ⅳ和Ⅴ类区域。在农村居民点主导功能的基础上,根据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划定综合功能区是优化乡村的有效路径,对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构建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选择的方法.首先,利用Voronoi图空间分割的特性,将现状居民点进行初步分类;然后,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构建农村居民点的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因子的权重,并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建设适宜性进行分区;最后,结合分类与分区的结果,选择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基于该方法,实证研究了郧西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结果表明,30.02%的现状居民点选择城乡一体化整理模式;17.35%的现状居民点选择中心村整理模式;44.43%的居民点选择村内合建整理模式;8.20%的居民点选择搬迁整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甘谷县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与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甘谷县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与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为农村居民点整理和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运用GIS空间数据分析技术与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甘谷县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与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农村居民点分布与自然环境、生产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 甘谷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密度大小、规模、形状特征区域差异明显;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受坡度、高程、坡向、农用地以及河流和交通道路等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影响;农村居民点在总体上呈现出轻度集聚分布的态势.结论 GIS以及景观指数分析方法的结合能较好地揭示农村居民点分布及其与各种环境因素的关系,是探讨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形成机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招远市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招远市为例,研究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为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用GIS软件建立空间数据库,用空间叠加分析、空间缓冲分析、空间数据的集合分析和查询等GIS空间分析方法及相应的数学模型对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综合评价将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分级,分析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中存在的问题,为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提出合理性建议,各乡镇可以根据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条件分别采用合适的模式.本论文对招远市农村居民点的用地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基于GIS的农村居民点撤并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陶冶  葛幼松  尹凌 《河南科学》2006,24(5):771-775
村镇体系规划的成功实施主要取决于农居点的合理撤并.本文针对农居点撤并中的耕作出行阻力因素,根据空间距离统计构建了基于GIS的定量分析模型,并对规划行为的负面效应进行微观描述.本文以张家港常阴沙管理区的农居点撤并规划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村镇农居点的空间结构调整将对农村居民耕作出行造成巨大的影响,本文在总结计量模型特征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完善村镇体系规划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婷  陈丹杰  姚江波 《河南科学》2010,28(10):1365-1368
根据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基础,从土地权利人的意向、人口与经济水平、整理潜力3个方面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时机评价的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通过运用多因素综合判断的方法计算综合分值,对北阳镇村庄整理时机进行评价.根据农村居民点整理时机聚类分析结果,将北阳镇农村居民点整理时机分为两个等级,即整理时机成熟区和整理时机欠成熟区.  相似文献   

16.
以河南省舞钢市为例,在确定乡镇地域主导功能的基础上,与农村居民点建设适宜性评价相结合,定量分析不同地域主导功能的农村居民点的整理需要与方式.研究结果:舞钢市各乡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承担的主要地域功能有农业生产功能、非农业生产功能以及生态服务功能,各功能的农村居民点面积分别为:1764.87、1608.91、1007.31...  相似文献   

17.
基于系统相互作用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力界定是农村居民点整治研究中的核心基础理论,是科学开展潜力测算、划定整治分区、提出整治目标、制定整治模式等工作的前提.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界定受"耕地占补平衡"政策驱动明显,导致单一、静态的潜力观,无法正确引导实践.本文针对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界定中对潜力产生根源、内涵和内容阐释不明等问题,以农村居民点整治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系统相互作用揭示潜力产生根源,重构潜力内涵和内容,探讨多元潜力实现机制,对农村居民点整治由单一功能向多元功能转化具有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是我国农村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综合潜力的研究能够为整理工作科学、合理地实施提供理论支持,而且也能为完善土地整理的理论体系做出贡献。选取渝北区作为研究对象,按其行政区划分为31个参评单元,根据各单元的基础统计资料建立原始数据库并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8个综合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94.21%。以此8个综合因子为基础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结果将31个参评单元划分为3个综合潜力类型区,结合实际情况和定量分析过程评价各类型区的整理综合潜力及整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83年、1995年、2005年和2015年的遥感影像,通过提取浙江省金华市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信息,运用最近邻统计、Ripley’s K函数和景观生态学方法,文章定量分析了金华市1983—2015年农村居民点的空间扩展规律.结果表明:(1)农村居民点动态变化特征为:农村居民点的总体面积、最大斑块指数及斑块平均面积呈增加趋势,景观连接度越来越高,但是分形不明显;(2)2015年地域分异特征为:盆地区、丘陵区和山地区农村居民点面积在全市农村居民点总面积中的占比分别为56.82%、38.54%和4.64%,盆地区和丘陵区的农村居民点聚集度和斑块密度差异不明显,山地区农村居民点斑块密度与斑块分维数均高于盆地区和丘陵区.  相似文献   

20.
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搞好农村居民点建设,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探讨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标准。以山西省晋城市为例。将晋城市农村居民点分为住宅型、半工半农型和农业生产型三类,从人均宅地面积、户均宅地面积、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占地率四方面研究分析晋城市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标准。此研究可以用于农村居民点集约节约利用和农村总体规划与建设的工作当中去。研究结果对于与晋城市现状相似的城市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