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分析X线摄影(DR)、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0例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50例患者均进行DR、CT和MRI检查,并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比较三种检查的诊断结果。经病理活检证实,50例患者中,原发性良性骨肿瘤有29例,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有21例。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方面,DR的检出率为66.67%,CT检出率为80.95%,MRI检出率为85.71%,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良性骨肿瘤方面,DR的检出率为34.48%,CT检出率为72.41%,MRI检出率为82.76%,CT与MRI明显高于DR(P0.05),而CT与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CT和MRI在原发性恶性骨肿瘤诊断中具有着良好的效果,但CT和MRI诊断原发性良性骨肿瘤的效果优于DR。  相似文献   

2.
探讨临床在妇科盆腔肿瘤诊断中采取CT与MRI联合诊断的价值分析。选取本院收治的108例疑似妇科盆腔肿瘤患者,依据临床诊断方法的不同随机分组,CT组36例患者行单纯CT检查,MRI组36例患者行单纯MRI检查,CT联合MRI组36例采取CT联合MRI检查,统计3组影像学检查结果,统计完成后将上述结果与实际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T联合MRI组子宫肌瘤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组(P0.05),CT联合MRI组总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组、MRI组(P0.05)。联合CT与MRI进行妇科盆腔肿瘤诊断,对获得更加确切的诊断结果方面产生十分有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教学方法。方法将2016年11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笔者医院实习生16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用药教学,观察组采用临床指导模式进行检测教学,比较观察两组的效果。结果对照组学生均分为72.96±4.01,观察组平均分为91.91±3.31,经过检验,得t=4.09,P=0.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组65例患者中诊断有坏死的股骨头总数为43人,诊断符合率为66.15%;MRI组65例患者中诊断有坏死的股骨头总数为57人,诊断符合率为87.69%。对CT组及MRI组两组患者的确诊骨头例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比较的卡方值为15.23,P值为0.023,即P0.05, CT组及MRI组的确诊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核磁共振检查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确诊率及分期显著高于CT检查。  相似文献   

4.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诊断当中采用MRI与CT影像检查的作用。研究样本选自庆阳市中医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采用MRI检查诊断的60例患者,将其分为对比组与观察组,其中将采用MRI检查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采用CT诊断的脑梗死患者作为对比组,将两组患者检出率、检查病灶数量作为对比依据。观察组患者与对比组患者检出率组间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比组者检查病灶数量组间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较为优异(P0.05)。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诊断当中采用MRI检查,为有效检查方法,检出率较高,可作为临床首选诊断方式推广。  相似文献   

5.
成娜  雷炜 《甘肃科技》2022,(6):122-124
探讨MRI与CT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纳入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经临床诊断证实的86例AS患者,对所有患者均经CT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AS骶髂关节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的检出率及对不同级别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效能。MRI对骶髂关节中骨髓水肿、腰5骶1关节突病变及关节面下骨质囊变的检出率明显优于CT (P<0.05),而CT对于骶髂关节骨质硬化及关节侵蚀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I(P<0.05)。此外,MRI对于AS早期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临床医师可根据AS患者自身病情,对于早期疑似AS患者采用MRI检查,而对于已经确诊患者宜采用CT检查,在满足临床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NGAL和血清胱抑素C在预测妊娠高血压疾病肾脏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住院且妊娠结局正常的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24 h内及产后72h后检测两组血清NGAL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入院24 h内,实验组患者血NGAL水平、血Cys-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56,P0.05).产后72 h后,实验组患者血NGAL水平、血Cys-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9,P0.05).实验组各亚组间血清NGAL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Cys-C与子痫亚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ROC曲线评价NGAL,Cys-C的诊断价值,其中,NGAL的ROC曲线下面积值为0.841,表明NGAL诊断准确率较高;Cys-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0,表明Cys-C诊断准确中等,NGAL诊断准确率高于Cys-C.结论 NGAL及Cys-C可作为预测妊娠高血压疾病早期肾脏损伤的指标,可在疾病早期检测妊娠期妇女肾功能情况,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可有效降低孕妇和围产儿死亡,提高母婴素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水岭区脑梗死(CWSI)的临床与CT、MRI特点.方法:对16例CWSI患者进行临床及CT、MRI分析.结果:不同部位CWSI其临床表现各不相同,而头部CT、MRI是明确此诊断的主要影像学检查.结论:脑血管病患者应及早行头CT、MRI等影像学检查,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8.
选择肾病综合征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体检人员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CHE/Alb及RB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清CHE/Alb和RBP值显著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检测诊断肾病综合征,阳性检出率为98%,其数值显著高于单独检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联合检测大大地提高了对肾病综合征诊断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阳性检出率,有助于评估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肾脏功能,提高筛选肾病综合征的准确性,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9.
对比MRI和CT对纵膈型肺癌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表现与诊断结果,评价MRI与CT在纵膈型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纵膈型肺癌患者65例相关资料,分别进行CT、MRI扫查,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的表现与结果。CT与MRI扫查在纵膈型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准确率基本相当,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查下,纵膈型肺癌病灶表现为肺门结节状变,癌肿边缘不规则,外缘或为毛刺状或分叶状,纵膈淋巴结肿大。MRI上的影像学表现与CT基本一致,还观察到病灶侵犯胸壁、胸膜、胸椎。CT与MRI均可对纵膈型肺癌进行明确诊断,尽管CT下有特殊的影像学表现,但不能作为绝对诊断,且CT存在辐射剂量问题。而MRI可显示癌灶侵犯组织程度、淋巴结转移等,安全可靠。建议临床医生考虑患者需求、自身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颅底肿瘤的CT和MRI表现,总结CT和MRI对颅底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一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底肿瘤105例,全部病例行CT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本组105例中,颅底区肿瘤36例,其中脊索瘤10例,转移瘤11例,三叉神经瘤5例,骨软骨瘤5例,骨软骨肉瘤2例,淋巴瘤2例,骨巨细胞瘤1例;颅底上区肿瘤46例,其中脑膜瘤23例,垂体瘤18例,胆脂瘤5例;颅底下区肿瘤23例,其中鼻咽癌16例,蝶窦癌4例,筛窦癌2例,颈静脉孔区神经瘤1例.CT和MRI表现各异,可清楚显示颅底肿瘤的大小、部位、范围、内部结构及向周围的浸润程度,对颅底肿瘤能作出正确诊断.结论:CT和MRI对颅底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极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比分析磁共振成像(MRI)与高低频超声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的价值。选取2013年1月-2017年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85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低频超声、高频超声及MRI进行检查,以MRI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超声检查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的阳性率及病变检出率。超声诊断结果显示,早产儿阳性率显著高于足月儿(P0.05);低频超声在脑白质病变、颅内出血、室管膜下出血或囊肿及脑水肿检出率低于高频超声,与高低频联合超声及MRI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频联合超声检出率与MRI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高低频联合超声诊断率高、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同时无辐射,重复操作,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老年肾内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老年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结合安全隐患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6.00%,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0%,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肾内科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于患者自身、护理人员、用药等几个方面,针对此需要结合安全隐患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控制老年肾内科患者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3.
探讨B超及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兰州连铝总医院从2013年2月到2015年8月入院治疗的163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上述患者入院后B超、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技术临床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相对照,评估不同检测技术的诊断准确性及应用价值。MRCP检测技术较腹部CT与B超检测阳性率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肝外胆管直径低于8mm患者,MRCP检测技术的阳性检出率远高于腹部CT与B超检测,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比较B超、腹部CT及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测技术应用在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核磁胰胆管成像技术作为无创非侵入性检测方法,诊断价值显著优于B超与腹部CT,特别是肝外胆管未见扩张患者的检出率远高于B超与腹部CT技术。  相似文献   

14.
54例累及颅底的鼻咽癌、脊索瘤及垂体瘤的MRI影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累及颅底的鼻咽癌、脊索瘤和垂体瘤MRI影像特点,以期提高对其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累及颅底的28例鼻咽癌、10例脊索瘤及16例垂体瘤,比较分析其MRI表现. 结果:本组鼻咽癌在T1WI上有10例表现为等信号,18例表现为稍低信号;在T2WI上10例表现为等信号,18例表现为稍高信号,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脊索瘤10例在T1WI上均表现为信号欠均匀,以低信号为主,混杂有等信号,其中有1例伴有斑片状高信号影;T2WI上均表现为不均匀明显高信号,为分叶状肿块,边界较为清楚.垂体瘤16例在T1WI上表现为均匀等信号或稍低信号,边界清楚,其中4例肿瘤内有出血.28例鼻咽癌的肿瘤中心部位均位于一侧的鼻咽侧壁;脊索瘤10例中有9例肿瘤的中心部位在颅底中线处的斜坡,1例肿瘤的中心部位在左侧枕骨、颞骨交界区;16例垂体瘤的肿瘤中心部位位于蝶鞍.结论:根据MRI信号特点、肿瘤中心点部位和边缘情况,大多数累及颅底的鼻咽癌、脊索瘤和垂体瘤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探讨CT在良恶性甲状腺肿瘤诊断鉴别中的临床应用分析及影像学表现。回顾性分析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中选取5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CT结果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CT对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及其影像学表现。CT对良恶性甲状腺肿诊断灵敏度为86.36%,特异度为93.10%,准确度为90.20%,误诊率为6.90%,漏诊率为13.64%,约登指数为0.79;良性甲状腺肿瘤边缘清晰、增强后边缘清晰、有包膜的比例明显高于恶性甲状腺肿瘤(P0.05);恶性肿瘤单发、细颗粒钙化灶等比例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5);良、恶性肿瘤密度、肿瘤内囊变比例及肿瘤直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对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探讨宫颈炎护理环节开展人性化护理的疗效分析。选取甘谷县大像山镇卫生院2017年2月-2019年5月期间接受治疗的7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实验组采用人性化护理进行干预。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1.42%;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的护理有效率,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有显著的不同,P0.05,有统计学意义。宫颈炎护理环节开展人性化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护患关系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17.
分析C-反应蛋白测定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于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小儿肺炎患者112例,并将其划分为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另选4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测定并记录各组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小儿肺炎患者各组阳性检出率。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小儿肺炎患者各组间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与支原体肺炎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与支原体肺炎组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病毒性肺炎组(P0.05)。在小儿肺炎的鉴别诊断中,C-反应蛋白作为反映小儿肺炎疾病的敏感指标,便于早期对小儿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探讨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回顾分析静宁县人民医院从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入院检测的60例胰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上述患者入院后即对其进行多排螺旋CT三期扫描与超声影像学检测,将结果与肿块病理检测结果对照。评估患者采用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螺旋CT检测技术各项评估指标均优于超声检测技术,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患者三期扫描CT值均高于胰腺炎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胰腺肿块患者应用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结果进行分析,具较高诊断符合率、特异性及敏感性,肿瘤分期更加准确,有效提高患者预后及生存水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探讨CT肺功能成像技术在尘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舟曲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尘肺患者63例,且依次接受X线胸片、多层螺旋CT(MSCT)检查。MSCT检查方法对尘肺的检出率93.65%较X线胸片的73.02%高(P0.05);MSCT检查方法对尘肺各影像学指标的检出率均较X线胸片高(P0.05)。利用CT肺功能成像技术能够清晰观测到尘肺患者病变大小及结构,进而有助于提高该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容积对比成像C平面技术(Volume Contrast Imaging-C plane,VCI-C)与MRI两种影像学方法在评估胎儿小脑蚓部发育不良的价值.方法对小脑蚓部发育正常组胎儿30例和小脑蚓部发育不良组胎儿14例分别行VCI-C及MRI检查,测量胎儿小脑蚓部的高度、前后径和面积;测量脑干-小脑蚓部夹角(brainstem-vermis angle,BV角)、脑干-小脑幕夹角(brainstem-tentorium angle,BT角),采用配对t检验评估两种影像手段的一致性.结果 VCI-C技术与MRI两种方法在测量正常对照组胎儿小脑蚓部的高度、前后径和面积及BV角、BT角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两种影像学方法在测量正常对照组胎儿小脑蚓部的高度、前后径和面积及BV角、BT角方面具有一致性;VCI-C技术与MRI两种方法测量小脑蚓部发育不良组胎儿小脑蚓部的高度、前后径和面积及BV角、BT角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两种影像学方法在测量小脑蚓部发育不良组胎儿小脑蚓部的高度、前后径和面积及BV角、BT角方面具有一致性.结论两种方法在评估胎儿小脑蚓部发育不良方面具有一致性,VCI-C技术可作为产前诊断与鉴别诊断胎儿小脑蚓部发育不良的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