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地球的地质-生命过程之中的技术-社会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的发展是其地质-生命过程的共同进步,人类是地球的一员,人类的技术体现为技术-社会过程,也是从属于地球的地质-生命过程之中的.人类在非洲的出现,埃及古老文明的产生,再到犹太文化在巴勒斯坦的繁荣,这些都紧密联系在地球的地质过程之中.做为西方科学渊源的希腊文明以及古罗马的繁荣与衰落,伊斯兰的强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后做为欧洲的文化和科学中心的意大利之技术的快速进步,一直到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些都是技术-社会过程的展现,紧密编制在地球的地质-生命过程之中,是走向生态纪元的必经过程.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11,(13):28-29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古巴比伦王国开始记录时间之前,一些最古老的树已经存活了数百年。不仅如此。它们还见证了希腊和罗马帝国的兴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的诞生,并一直持续到现在。以下是世界上的十大古树。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中国公众对生物技术应用态度的研究",项目从2003年开始到2007年结束,先后获得中国和丹麦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国际合作项目的资助.研究参照欧洲EUROBAROMETER研究范式设计问卷,采用职业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我国代表性样本浙江四个地区的4157名公众进行了生物技术应用态度的纵向实证研究,定量分析并定性描述了我国公众对生物技术应用态度的轮廓和远景.  相似文献   

4.
瑞士自1291年建国以来,就一直以亲近自然为社会发展原则。如今"绿色"早已是瑞士人常态的生活方式与态度。绿色旅游融入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了人地和谐相处的思想。作为欧洲中部一个多山的内陆小国,瑞士的各种能源和矿产资源相当贫瘠,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文明的崛起来源于其内在对知识的渴求,并通过知识研究平台的搭建得以实现。大翻译运动使伊斯兰文明融合理性与务实,从而推动人类科学研究的发展,特别是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从一定角度来看,中世纪的伊斯兰文明拉开了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的序幕。伊斯兰文明中的科学研究更成为文艺复兴的重要知识储备,为近代科学之树的生根发芽提供了必要的土壤。  相似文献   

6.
19世纪,美国物理学一直处于世界科学的边缘.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到二战结束这短短的20年间,美国物理学经历了转型、崛起的重要时期,这些机遇的接踵而至是众多复杂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美国实用主义科学传统带来了科学启蒙运动;留德学潮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为美国培育了现代物理学的土壤;20世纪20年代欧洲伟大学者的频繁访问为美国带来了睿智的思想火花;希特勒无偿赠送的"礼物"为美国物理学的腾飞增添了翅膀;美国人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都把握了机遇;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迅速成为世界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主要得主就是明证.  相似文献   

7.
正当我们今天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丝绸之路从一开始就是一条文明交流之路。在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史上,除了印刷术和造纸术以外,中国文化在西方一直具有较高的地位。以"中国风"为例,500年前,欧洲大批传教士来华,回国后他们向欧洲人传播了中国文化。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欧洲又掀起了一场"中国风",既包含了  相似文献   

8.
道家技术观对现代科技文明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秦道家以否定的态度看待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文章系统分析了道家技术观的思想内涵及其认识根据,探讨了其对现代科技发展的启发意义.文章认为,道家提倡的"道法自然"的哲学理念和"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是其对技术文明持否定态度的认识根据,道家的技术观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但其思想认识对于我们今天合理规范科技文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学界以基督教为例重新审视了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并取得重大成果,但伊斯兰教与科学的关系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论文从精神层面上分析了伊斯兰文明的兴起,认为促进中世纪阿拉伯半岛科学发展的灵魂趋动力是伊斯兰教,并在伦理向度上展现了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半岛科学应用的重大影响,以期认识伊斯兰教并为厘清宗教与科学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提供新素材.  相似文献   

10.
著名的诺布效应中包含了两个非对称性,称赞与责备"表态"的非对称性和行动意图之认定的非对称性。从价值应得合适态度之价值论的视角看,称赞和责备的非对称性出自"价值奇点"的理论要求,即阻止合适称赞态度无穷前进所可能导致的世界正价值爆炸。而意图认定的非对称性则是在态度"表白"中作为行动理由而平衡称赞与责备之非对称性的理性结果。  相似文献   

11.
当代科技创新的特点与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当代,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实力的竞争,是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的竞争,而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具备良好素质和高度创新能力的人才。本文首先分析了科技创新的基本涵义,接着重点分析了当代科技创新的主要特点,如高度的探索性、创新性、复杂性或综舍性、交叉性或渗透性、智能性和密集性等,并指出了当代科技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创造性的素质和修养,最后,论述了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海洋科技是21世纪人类最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之一;是世界各海洋大国激烈竞争的战场;也是我国科技未来发展极具潜力的研究领域,应当给予深切的伦理关怀。本文从伦理学的视角审视海洋科技的历史发展、当代展现及未来憧憬,分析海洋科技发展的正负面效应,培养公众海洋科技伦理意识。  相似文献   

13.
Ⅰ Let me first clarify that science as developed in Islamic cultural areas or societies during the Middle Ages is abbreviated here as Islamic Science. In that context, the Exact Science is confined to astronomy (including mathematical geography) and mathematics only; physics was then a part of natural philosophy, and chemistry a branch of medicine.  相似文献   

14.
科技发明权之争是科学史上司空见惯的现象,也是当今世界科技舞台上屡见不鲜的事情。因此,亟待从理论上为科技发明权的评判提供一个公正合理而切实可行的评判标准。本文尝试提出符合系统论整体性原则的科技评判标准,能在现实的科技发明权评判中发挥其积极作用,尤其能为解决纷繁复杂的科技发明权争端提供有益的启示。根据科技发明权总体性的评判标准,屠呦呦无可争议地享有青蒿素的发明权。因此,本文希望为当前青蒿素发明权之争画上一个句号。  相似文献   

15.
论技术创新中人的自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少领域的技术创新,尤其是成功的技术创新中,科学技术的作用呈现出减弱趋势,与科学技术几乎无关的,甚至违背其某些原则的个人因素的作用不断上升。理解这个现象的关键在于人在技术创新中的自主性。自主性使得创新者超越科学技术规定的专业限制,大胆地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可能多地实现功能整合,积极主动地与别人合作。正确把握人的自主性,有助于企业有效地管理和激励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了世界各国科技评价体系的改革现状与发展趋势,提出了未来的科技评价应坚持以质量和影响为导向、同行评议与科学计量相结合的"金标准",并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科技评价制度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对"李约瑟难题"质疑的再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约瑟难题”有其合理性。质疑难题的“无科学说”、“伪问题说”和“有毛病说”涉及到历史观、科学观、科学史观和方法论等深层次的问题,如“无科学说”只承认中国古代有技术而不承认有科学,否认中国古代科学的光辉成就,是科学史上的一种西方中心论;“伪问题说”反对科学的连贯性和普遍性,是一种科学特殊论和唯近现代科学论,带有“辉格”的色彩;“有毛病说”反对假设的和逆史实的编史学,是一种狭隘的历史观,不利于历史学的现代化。以上诸说在方法论上有一个共同点,都陷入了形而上学的误区,反对李约瑟创立的中西科学史研究的比较法。“李约瑟难题”是李约瑟中西科学史研究比较法的杰作,对中西科学发展史作了共时性的横向比较和历时性的纵向比较,从而抓住了其中的主要矛盾,具有高度的辩证性,对于揭示中西科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是很有益的。因此,应以辩证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中西科学发展史和理解“李约瑟难题”。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科技史学科不断拓展研究方向,积极适应社会需求,在研究方向、学术问题、研究范式、国际合作等方面经历着一个转变期。研究领域发生“从传统到现代、从中国到世界”的拓展,开辟传统工艺与科技考古、科技发展战略及相关理论、科学与人文的整合、科研机构史、中外科技发展比较等应用和交叉方向。我国学者更加注重研究新的学术问题,更多地借鉴哲学、社会学、科学技术研究、考古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实验手段,尝试跨学科、跨文化的团队式国际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