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源于《圣经》的英语成语、谚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根据《圣经·新约全书》中的故事,公元一世纪初,犹太人耶稣创立了基督教。在他被犹太当局拘送罗马被总督钉死在十字架上之后,他的门徒离开巴勒斯坦,四处传教。公元四世纪,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从此基督教在欧洲各地传播。1534年,英王亨利八世与罗马教会脱离关系,建立了英国国教会,自封为英国国教会的领袖。在英王詹姆士一世统治时期(1660—1685),新教徒迫害基督教徒,为了逃避宗教迫害,英国的基督徒开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的艺术宝库中,以宗教故事、宗教教义、宗教人物为题材,体现宗教情绪的宗教艺术始终是至珍,受到人们的敬仰和保护。基督教艺术是宗教艺术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支。早期的基督教没有合法地位,信徒们只能在称为“卡塔康堡”的地窟中活动。这是一种长一至三公里的地下室,基督徒们经常在地窟中秘密集会,从事各种宗教活动。最初的基督教艺术——“洞窟壁画”便由此产生。这种艺术是非常原始和粗糙的,信徒们用一些象征性的图形来表示和宜传他们的教义。如,用放羊人和鱼来代表耶稣,用羊羔代表人民,孔雀代表永久,船代表教会等等。这种壁画在艺术上很粗拙,它和以后的宗教艺术相去甚远。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鲁西南地区孙庄基督教教会为例,描述教会里基督徒们过春节的日常状况,并从农村基督徒的宗教心理、宗教内群划分和宗教市场理论的适用性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便为当代农村基督教的研究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近代西方教会在华慈善事业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为了在中国传播基督宗教,先后在各地举办教会医疗、育耍、赈济等多项慈善事业,并获得了较大发展.最初的教会慈善机构一般都为便利传教而设,因此带有浓厚的宗教与殖民色彩;进入民国以后,随着基督教在华的生根,教会慈善事业的宗教色彩逐渐淡化而趋向世俗化.客观而论,其对近代中国社会也有较明显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下面这幅漫画,载于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美国《新闻周刊》。这幅漫画反映了刚刚过去的一九七九年美国圣诞节的凄凉情景。每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是基督教所信奉的耶稣基督诞生的纪念节日。在这一天,各国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举行盛大庆祝活动。关于耶稣的确切生年,史无记载,但据一般的说法,划分纪元前后的那一年为耶稣的生年。《新约全书》说耶稣生于伯利恒,可是并未记载出生日期。十二月二十五日这个日子是在公元三五四年由罗马天主教教会规定的。但是,由于基督教各教派使用的历法不完全一致,因此它们纪念圣诞节具体日期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浅析基督教的色彩象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的基督教作为一种象征主义宗教,把色彩作为具有象征意义的实体来使用.基督教服饰及教堂的颜色,都有其严格而特定的象征意义,至今罗马天主教会仍对圣职者的服饰色彩和基督教节日用色有着严格的规定,对后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晚清徽州历经十年咸(丰)同(治)兵燹,致使民众失望与无助情绪蔓延,传统信仰受到冲击.伴随西方传教士深入内地以及外国资本主义东进,基督教始在徽州社会出现.在传播过程中,传教士与徽州社会各阶层时有往来,基督教在冲击徽州传统民间信仰,引发民教矛盾的同时,亦为普通民众提供了生活、启蒙等方面的机会与帮助.  相似文献   

8.
晚清时期,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传教士栈山航海来到中国传教,基督教与中国儒家思想互争雄长。为了顺利传教,传教士推行文化改造路线:首先对儒家思想与基督教教义的伦理观异同进行比较与会通,力求基督教教义能被中国人所接受;其次进行"学术传教",通过翻译、编著中文期刊和书籍等介绍西学,同时向欧美国家传播中国文化及儒家思想经典;最后通过推行"以学辅教"策略兴办教会学校,意图通过教育手段促进基督教在华传播。传教士的活动造就了晚清中西文化交流的独特性,既融入了殖民主义的宗教文化,又渗透了西方科学和人文思想,对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起到了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之所以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对世界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其重要原因在于它拥有庞大、严密、代表广泛的思想体系.这个思想体系有着深厚的渊源,是其不断吸收犹太神学、东方神秘主义宗教以及希腊罗马哲学思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基督教会与教会法对罗马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与法律在西方社会中是不可分的。基督教会与教会法对罗马法有着多方面的影响,而事实上罗马法同教会法是互动的两个法律体系。这里主要讨论在历史上两个主要的时期:早期并存时期及罗马法复兴时期,基督教会以及教会法对罗马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4世纪初,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基督教成为世界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具有标志性的重要事件.因此,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基督教的动机成为世界史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纵现中外学者的观点,主要分为信仰动机论和政治动机论.本文通过分析当时基督教对人们信仰、及其在现实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影响,认为信仰与政治因素构成了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基督教动机中的两个必要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2.
理性与训诫是西方法治传统的思想渊源。这一传统来自古希腊的科学理性、基督教的兴起、古罗马的自然法的观念,来自中世纪的宗教统治,来自近代的理性复兴和训诫的内化,直到确立起了现代的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3.
《圣经》、希猎罗马神话、中世纪骑士精神与骑士传奇、文艺复兴与民谣等五个方面构成的文化背景对英国爱情诗创作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冯新平 《南昌高专学报》2009,24(5):19-20,29
远藤周作在作品《沉默》中所呈现的是邪恶的灾难和被苦难和死亡扭曲的、绝境中的人性。本文分析远藤周作通过作品探索普遍人性和人类的存在境遇。远藤周作从基督教传统中接受了博爱观念,他的人文主义思想是与善联系在一起的,具有理性主义的色彩。这种对爱与善的追求,更符合人类的普遍愿望。  相似文献   

15.
白先勇与西方人道主义有着深刻的精神关联,其中朴素的人本主义观念直接形成了他以人为核心构筑自己艺术世界的文学观,存在主义具有的人道主义精神内涵使其在创作中执著于对人的生存形态的关注和思考,并由此体现出浓厚的生命关怀意识,基督教的博爱精神使其创作始终流注着一股悲天悯人的情怀。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影响也使其小说创作中的人道主义具有民族的传统色质。  相似文献   

16.
乔托在欧洲艺术史上的地位,大致相当于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乔托在拜占庭艺术长期统治绘画之际,最先创造性地重建了古希腊罗马的艺术传统,使古典艺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获得再生.由于他的创造力的引领,欧洲艺术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文艺复兴艺术时代.  相似文献   

17.
中国学界和民间解读奥古斯丁以及中世纪的修道理想的困难在于,受到启蒙运动以来西方各种世俗化思潮的冲击,浸润于我们自己通俗文化中对佛教修行的误解和非议,我们一直把注意力狭隘地放在独身这一修道生活的特殊层面上,认为这是违背自然的,甚至是虚伪的。西方学者对修道传统的解释更多地是追溯到古典文化,尤其是其中的新柏拉图主义,强调这一思想传统在灵魂与肉体之间所构建的张力对基督教思想和文化的影响。以奥古斯丁涉及修道问题的文本为研究对象,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分析方法和现代社会史研究的思路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基督教修道传统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在当时的社会语境中,修道代表着一种积极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而绝非是禁欲主义的。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族群,凯尔特人的神话传说并没有随着他们的辉煌时代一起归于沉寂,而是从口头传统进入书写系统。在爱尔兰文化传统中,曾经为文学艺术提供不竭灵感,成为民族运动的旗帜,甚至被打造为成功的商业符号,在流传变化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力量的挤压和重构,构成了一部特色鲜明的神话历史。从凯尔特神话历史可以看出神话支配着一个族群的自我想像和认同,同时也根据当下需要不断经受修正和改写,最终成为政治、民族、宗教甚至商业等各种力量塑造的版本。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的西方法治不仅建立在西方悠久的自然法思想传统的基础上,而且建立在古罗马人所创立的法学或法律科学的传统的基础之上。中国大陆学者往往只认识到前者而很少论述后者。但是,法治不仅仅意味法律是良法,而重要的是良法能够得到切实有效地实施。如果说自然法理论为良法确立了价值标准,那么建立在古罗马法学基础上的法学方法论是保障良法能够得到切实有效地实施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