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文化功能原角度,探讨了明清台湾高山族衣饰文化的发展状况与特色。台湾高山族衣饰文化的演变,充分反映了台湾高山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及自然生态环境,主要体现了农耕-狩猎经济文化区域的民族文化特性,具有深刻的民族性,地方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台湾经济的初期开发是指十七世纪以前大约二千多年的历史时期内,祖国大陆的汉族人民带着内地的先进生产方式东渡台湾,和台湾各族人民一起开发台湾社会经济的过程。台湾经济开发的历史,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和其他因素而产生了一个特点,这就是台湾经济开发的历史就是高山族人民和大陆内地迁台的汉族人民共同开发的历史。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以汉族为中心的中国文化,发祥于黄河流域,延着漫长的历史逐步向南方  相似文献   

3.
台湾是祖国第一大岛,海南岛是仅次于台湾的祖国第二大岛,它们都共同有着得天独厚、美丽富饶的自然条件。从远古以来,勤劳勇敢的高山族和黎族人民就分别繁衍生息在这两个宝岛上。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民族,又隔海相望,但却有着血浓于水的相类似的土著文化,本文试就其共同的文化特征,作个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4.
刘铭传的高山族开发活动有两个历史背景,即清朝民族政策以及台湾建省。其开发举措主要有:开山修路、成立抚垦局、开发经济、发展教育等。在开发过程中,民族融合的现象初露端倪,且影响之后的历史走向。从民族融合视角作历史考察,有助于深入理解刘铭传的高山族开发政策及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收集了上海郊区13个具有明显方言差异人群的头面部数据4项,和台湾高山族10个群体的参数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上海郊区居民中的南方土著人群与台湾高山的遗传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6.
根据台湾当局1998年和1999年几项官方的统计数字,台湾高山族人口社会的现状存在着如下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或倾向:人口增长缓慢、人口的迁移和分布失常、土地权丧失、所得低落、家庭抚养率偏高以及人均寿命偏低等,其中生理和心理的健康问题自然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乔健先生50年的人类学学术生涯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研究台湾的高山族,第二个阶段研究美国的印第安人、香港的民间风俗和中国大陆的少数民族,第三个阶段是研究汉族社会至今。乔先生十分重视田野调查,认为做田野是人类学工作者的基本功和成年礼。同时,他也强调理论学习和本土研究。  相似文献   

8.
日月潭 台湾高山族神话故事。描写太阳、月亮给恶龙夫妇吞食,世界变成一片黑暗。青年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舍己为人,依靠群众,用金斧和金剪除去恶龙,放出太阳和月亮。后来二人变成又高又大的两座人形大山,分立潭边,永远保护光明。这故事体现了高山族劳动人民痛恨黑暗势力,勇于对敌作战的坚强意志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情节曲折,想像丰富,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眷村"是台湾社会政治体制下的特殊产物,代表着台湾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过去,是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文化身份认同等的重要象征。眷村文学从上世纪80年代兴起到90年代的式微,其创作见证着台湾社会环境的变迁,从早期的召唤集体记忆到后期的正视族群、省籍问题,对家国想象的深层次发掘,围绕这几个特点,加以眷村作者的双重的创作视野,为读者提供了另一种探究台湾历史的文本见证。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现代进程的不断推进,凸显地方文化的个性和促进地方社会的发展亦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焦点。积极推进地方文化研究和促进地方社会的发展,既是各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界一直关注的核心理论问题。2013年10月23日,由台湾地区"南区区域教学资源中心"主办,台湾大仁科技大学文化创意研究所、客家研究中心及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台湾高雄应用大学协办,大仁科技大学人文暨社会学院、国际暨两岸事务处承办的"两岸客家文化与职场体验"学术研讨会在台湾大仁科技大学召开。会议以三场大陆与台湾地区学者的专题学术报告、一场专家学者座谈会的形式展开,旨在推动各界掌握社会动脉、客家文化与职场伦理,探讨交流培育学生具备多元文化、伦理思考和从容应对职场生涯的能力的路径以及实现"产、官、研、学"相互之间良性互动的思路和方法。台湾大仁科技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高雄应用大学等高等院校专家学者、部分相关专业学生及台湾六堆文化传播社、屏东县政府客家事务处、六堆客家文化园区公共服务组与詹姆士国际企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出席了本次交流会议。  相似文献   

11.
文身是远古时代产生并发展传承至今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黎、傣、高山和独龙等民族中,文身遗风至今犹存。它与各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息息相关。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社会和学术研究价值,并表现出物质与非物质双重属性。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和影像记录等抢救保存工作,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继承“山海文化”传统迅速发展。探讨台湾少数民族文学“山海文化”的文学主题,尤其对台湾少数民族口传文学与书面文学之间的源流性、统一性、差异性、变异性进行了深入的阐释,认为具象的“山海文化”符号意象和抽象的“山海文化”审美气质是台湾少数民族文学民族特质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广西民族博物馆着力于“文化记忆”工作,即培养影像纪录的专业人员、推动乡村影像活动、与高校实行长期合作,以及拓展纪录片的传播平台,这些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为博物馆如何传承民族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提出在高等教育以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为主题的新一轮改革和竞争中, 民族院校要实现内涵发展,就必须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必须树立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理念,在办学理念、学科建设、课程设置、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5.
"反思中国发展——文化与社会的视角"国际学术会议于2008年4月24至25日在美国哈佛大学所在地剑桥召开。来自美国的哈佛大学、波士顿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佛蒙特大学(青山大学)、戴维森学院,中国中山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三十多名人类学者与社会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国际与国内移民、邻里社区、国家与社会、女性、宗教、网络游戏、村民选举、民族文化与旅游、生计与文化、社会转型与发展等议题展开了讨论与国际对话。  相似文献   

16.
盘瓠神话传说流传于五溪地区的苗、瑶、畲各民族中,由于受楚汉文化影响,五溪苗族的盘瓠信仰呈现出多元化形态,它以浪漫的文学色彩、神秘的宗教仪式以及独特的服饰语言延续着这一传说,在族群边界中突出自己的文化表征,固守着族群的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17.
高山村是广西有名的文化村,立村迄今500余载,历经科举取士、民国新学和建国普教三大历史变迁,依然代有人才出,长盛常新。深入探究其人才结构序列并追寻个中缘由,可助我们培育人才之资鉴。  相似文献   

18.
台湾民族文化的源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台湾文化最初的源头开始,以大量的事实证明,台湾最早的居民是由东山陆桥到台湾的古越人。台湾原住民的民族文化就是古越人的文化,这在台湾考古文物和民俗文化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证据。对于认为台湾原住民文化来自南岛的观点,也进行了分析,指出南岛文化的历史远比台湾雅美人等原住民的历史为短。台湾原住民的语言和文化,同大洋洲波利尼西亚居民的语言和文化有相似之处,是由于他们都是古越人的后裔,台湾也可能是古越人去南岛的中间站。当然,台湾有些民族是从南岛迁徙回来的,那已经是很晚的事情。故而台湾最原始的文化源头是在祖国大陆,这是众多人类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民俗学家、文化学家们公认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大学不仅仅是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学文化包含大学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大学有其自身的文化性格,它是以传承、传播、研究高深学问为本能,以包容的态度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为动力,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社会文化价值,从而塑造出自己稳定的文化品格。大学文化性格集中体现在大学的精神上,并通过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功能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对弓长岭铁矿一矿区高山采区生产多年徘徊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找出了问题的所在。并通过分析、计算及采掘进度计划的重新编制,提出了该矿床合理的开采顺序及高山采区适宜的生产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