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庸思想作为儒学的重要内容,经常被人们曲解为陈旧落后、不思进取的代名词,而它积极有益的和谐品质却常被人们忽视。因此,挖掘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精神内涵,让越来越多的人体会中庸思想的和谐意蕴,将会有助于现代人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共同推动人们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关系相互协调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道德的支撑,而公民道德教育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应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探索公民道德教育的有效实现途径,形成家庭、学校、单位和社会"四位一体"相结合的公民道德教育格局,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原则,它开辟了一个以“人”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4.
诚信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道德底线,是和谐社会高楼大厦的基石,没有诚信,就没有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要加强诚信道德的培育。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在十七大又进一步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和谐社会中人如何处理在不同层面"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以期能够将此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6.
胡剑锋 《科技资讯》2007,(13):119-119
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主题,强调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的素质的提高、人际关系的升华和天人关系的和谐。旅游作为一项休闲时尚活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风貌和社会经济状况,可促进营造一个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谐社会是促进旅游和谐发展的坚实基础,没有和谐社会,旅游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和谐旅游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旅游不能做到和谐发展,就不可能对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旅游的和谐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内在的同一性,因此,发展和谐旅游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框架上说就是"四个和谐",即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自身和谐.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的热门话题,文章以结合人的发展为主题展开论述,既阐述了“以人为本”的内涵,也综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并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框架为主,介绍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它的内涵十分丰富。文章认为,只有认清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并努力加强政治与经济、民主与法治、公平与正义、教育与创造活力、人民内部矛盾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工作,才能实现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以人为本”作为其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场所,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重要基地,学校教育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建设和谐校园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需要,创建和谐班级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石。  相似文献   

11.
传统儒家和谐社会与现代和谐社会伦理构架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今天,我党在汲取传统文化“和谐”精华的基础上,胡锦涛总书记首次全面阐述了“和谐社会”的内涵。传统儒家和谐社会与现代和谐社会对“和谐”的内涵、和谐的基础以及实现社会和谐的总的途径和方法的认识具有相似性,但是,儒家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毕竟是阶级社会中的和谐社会,与现代和谐社会相比,其社会背后所包含的伦理精神、支撑社会的伦理构架以及在伦理精神指引下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途径具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和必将展示四个基本特征:在复兴内涵上,它必然要走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力量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复兴形式上,它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形式实现政治复兴,并以内建"和谐社会"、外促"和谐世界"、实现"和平发展"的形式实现经济和文化复兴;在复兴进程上,它必然要经历国家独立、经济崛起、社会再造、政治鼎新、文化昌盛五大发展阶段;在复兴前景上,它将以推进人与人、国与国、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变革和生态变革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并以引领全球化未来的形式实现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3.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体育文化传递着"以人为本"、"传递和谐"的理念,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一致。体育运动提供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体育文化蕴含的精神力量可激发爱国热情。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促进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等都凸现了体育文化的独特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儒学曾是中华民族个体恪守的修身养性、入世立身之道。现代新儒学正以一种"普世伦理"的资源参与全球伦理道德和全球新秩序的建设中,成为新世纪专家、学者热切关注的重点。而在高校现行德育中,欲改变缓慢发展现状,需运用现代新儒学思想,积极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倡导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注重人文主义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一项是"以人为本",而作为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的满意度一直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师生满意度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师生满意度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满意度的关系,有助于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1960年代美国学者列文森提出的儒学“博物馆化”说认为传统的儒学不仅仅在知识理论上已经无法为现实提供解释和指导,同时也失去了作用于现实社会的能力。列文森认为儒学的“博物馆化”是儒学人文精神与现代工业社会之冲突导致的必然宿命。余英时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儒学“游魂说”则重在反思当代儒学研究与现实生活脱离,从而导致了儒学仅仅成为知识理论化的存在。儒学的人文精神并不与现代工业社会存在根本冲突,恰恰相反,儒学人文教化的精神适足以为解决社会分工带来的异化问题提供文化资源。儒学的复兴必须是学术理论层面的突破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建设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7.
在荀子的德性修养论中,"诚"的思想占据了重要位置。与其他儒家学者一样,荀子也从天道之诚来推证人道之诚,并且认为"诚"是养心的最好方法,通过具体的外在修养功夫以达"诚",使"诚"由个体扩充至群体,最终达致"群居和一"的理想社会,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对"慎独"的体悟。  相似文献   

18.
社区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在整个社区文化中,社区精神文化最具核心意义,是社区文化的灵魂,同时以居民生活环境、社区容貌、文化阵地、社区标识等为内容的物质形态文化,与精神文化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用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影响人们的思想和灵魂,用良好的社区人文环境陶冶居民情操,营造和睦、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共建、共创、共享、共荣”的价值观念和“同地而居,共创繁荣,共建文明”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这就是要加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的建设,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及协调发展的社会状态,而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价值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并把这种理念贯彻到社会主义社...  相似文献   

20.
学校素质教育的缺失,确实需要更多的社会科学知识来弥补;一代青少年学子,真切需要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来熏陶。被歌德曾经赞叹和敬畏的"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的哲学,对现代人类认知世界、理性世界和情感世界所发挥的作用日见重要和迫切。而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主流语境中,如何以中国经典和谐哲学引领大学生的理性思维,当然就成为社会科学进校园的一个重要话题。《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的阐发,几乎是对中国哲学的概括和总结。沿着这条理路,我们正可探索中国经典"和谐"哲学发生与演进的历史轨迹。人类"轴心时期"的先秦,哲学的元始结晶出了"天道—人事"的真理颗粒。把握这一真理颗粒,应该看做大学生人生"人之为人的必修课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