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分离选育及提取鉴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常规的细菌分离纯化方法从土壤、河湖、活性污泥中分离出752支菌株,以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浮液絮凝效果为指标,筛选出1株絮凝剂产生高效菌,研究了该菌最佳生长条件;进行了实际废水试验,探讨了絮凝效果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提取工艺的操作条件,并对微生物絮凝剂粗提物的性质、组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到的4株稳定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MBF1、MBF2、MBF3、MBF4)中构建复合菌群,选取絮凝效果最好的菌群1(MBF2和MBF3组成)进行培养条件优化,考察了培养时间、絮凝剂用量、pH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对复合菌群1絮凝活性分布、微生物絮凝剂热稳定性、廉价替代培养基作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复合菌群1在最佳絮凝条件下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为84.86%;微生物絮凝剂分布在发酵液离心后的上清液中,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并能在酱油废水中生长,絮凝活性达到78.36%。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玉平  胡波  夏璐 《广西科学》2007,14(1):78-80
采用稀释法和划线纯培养法,从土壤、湖水及湖底淤泥样品中培养分离出16株细菌,筛选获得2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的生产菌株,利用其发酵液进行絮凝实验并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两株高效生产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率均达到90%以上,两菌株初步鉴定为氮单胞菌(Azomonas sp.)和动胶菌属(Zoogloea ramigera)。  相似文献   

4.
从林下土壤中筛选得一株产絮凝剂的细菌XMX-1(其产生的絮凝剂命名为XMX-1F);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淀粉、玉米浆是廉价的碳氮源;探讨了在絮凝体系中,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通过乙醇提取的方法,从发酵液离心后的上清液中获得絮凝剂粗产品7.685g/L;通过蒽酮反应、紫外扫描以及红外扫描等多种方法手段分析确认XMX-1F是以多糖为主的高分子絮凝剂,多糖含量为77.87%,且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在实际废水处理方面,XMX-1F对洗煤废水、泥浆废水以及活性炭悬液等有悬浮颗粒的废水处理效果明显,但脱色效果不明显,通过XMX-1F对模拟洗煤废水的应用研究表明,其应用到处理实际洗煤废水中的前景是可观的。  相似文献   

5.
以利用复活促进因子(Rpf)从土壤和污水处理系统中分离得到的菌种作为筛选絮凝剂产生菌的菌源,构建出产絮凝剂的复合菌群M3和M7.通过单因素实验,以絮凝率(FE)和菌体生长(OD660)为评价指标,对培养基的组成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菌群M3和M7在组分为淀粉1.5%,(NH4)2SO40.3%,FeC...  相似文献   

6.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1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BJ-I,其絮凝率达87.6%.通过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DNA序列鉴定该菌株为短芽孢杆菌(Bacillus brevis).该菌产絮凝剂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20 g/L的葡萄糖和2.0 g/L的蛋白胨;适宜的初始pH和培养温度分别为7.0和30℃;在培养基中添加0.5 g/L的Mg2+有利于菌体生长,但对絮凝荆合成无影响.对该絮凝剂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液投放量3%、pH值在5~9、温度为60 ℃条件下絮凝效果最好,加入浓度为8%的Ca2+可显著提高其絮凝活性.实验证明,该菌起絮凝作用的物质存在于发酵液中,主要成分为杂多糖.  相似文献   

7.
从活性污泥中初筛分离出21株产絮凝剂的菌株,复筛得到一株具有较高,较快絮凝活性的微生物产生菌,将其命名为WZU-1。通过培养条件优化,考察了各种因素如碳源、氮源、pH、温度、培养时间、摇床转速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WZU-1对高岭土悬浊液的最佳絮凝条件为: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尿素、pH为8.0、温度为38℃、摇床转速为200r/min、培养时间为36h,在最佳条件下对4‰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达到95.16%。同时对该菌株絮凝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絮凝活性物质分布在发酵液离心后的上清液中,为该菌代谢产物;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BJ-Ⅰ的筛选鉴定及絮凝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1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BJ-Ⅰ,其絮凝率达87.6%.通过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DNA序列鉴定该菌株为短芽孢杆菌(Bacillus brevis).该菌产絮凝剂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20g/L的葡萄糖和2.0g/L的蛋白胨;适宜的初始pH和培养温度分别为7.0和30℃;在培养基中添加0.5g/L的Mg^2+有利于菌体生长,但对絮凝剂合成无影响.对该絮凝剂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液投放量3%、pH值在5.9、温度为60℃条件下絮凝效果最好,加入浓度为8%的Ca^2+可显著提高其絮凝活性.实验证明,该菌起絮凝作用的物质存在于发酵液中,主要成分为杂多糖.  相似文献   

9.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3株对高岭土悬浊液具有较好絮凝作用的絮凝剂产生菌,通过对培养基初始pH和培养时间的优化及对采油废水絮凝处理效果的研究以了解其絮凝性能.结果表明:在培养基初始pH接近中性(pH6.0~7.0),培养时间为12~24h条件下,3种菌株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最佳,最大絮凝率达91.5%;3种菌株对采油废水具有一定的处理效果,其絮凝率为30%~40%,CODCr去除率可达40%.  相似文献   

10.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3株对高岭土悬浊液具有较好絮凝作用的絮凝剂产生菌,通过对培养基初始pH和培养时间的优化及对采油废水絮凝处理效果的研究以了解其絮凝性能.结果表明:在培养基初始pH接近中性(pH6.0-7.0),培养时间为12~24h条件下,3种菌株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最佳,最大絮凝率达91.5%;3种菌株对采油废水具有一定的处理效果,其絮凝率为30%~40%,CODcr去除率可达40%.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絮凝剂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获得一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MBFⅡ-3后,研究了培养条件的变化对其产絮凝剂的影响。研究表明,MBFⅡ-3产絮凝剂的适宜培养成份碳源最好为葡萄糖或果糖,无机盐影响不显著,蛋白胨不利于絮凝剂的产生,适宜的培养条件为pH值7.5~9,温度30℃,适量通气。MBFⅡ-3对膨润土悬液的絮凝率最高可达90.2%.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絮凝剂的提纯及絮凝条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絮凝剂生产菌(Pseudomonassp.F-8)的发酵液经离心沉淀后,其上清液经丙酮萃取,乙醚洗涤和冷冻干燥后即得到絮凝剂干制品.通过实验,确定该絮凝剂适宜的投加量为4 mL(浓度为0.1%),助凝剂CaO(浓度为1%)适宜投加量为2 mL,絮凝作用的最适pH为8.0,最适温度为40℃,搅拌速度为200 r/min.废水处理实验表明,对几种实际废水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处理高岭土悬浊液和池底污泥配制成的废液为基础,测定了其絮凝性,得出各种废水的最佳处理条件,探讨了金属阳离子对微生物絮凝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高产杆菌肽菌株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细胞融合技术得到的菌株与不同来源地衣芽孢杆菌菌株,进行深层液体发酵生产杆菌肽,研究了不同菌株,不同碳源,不同量锌和磷量诸因素对杆菌肽高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号菌比B-1号、B-2号、3号、4号株菌的效价高,为5.80×102Iu.mL-1.以柠檬酸为碳源时,磷的用量为0.10~0.20 mmol.L-1的最佳培养基中培养时,最有利于杆菌肽的合成,锌的用量10%,其发酵液中杆菌肽效价最高,可达8.86×102~9.85×102Iu.mL-1.  相似文献   

15.
以淀粉生产废水作为培养基,利用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的一株成团泛菌生产微生物絮凝剂。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液中具有絮凝能力的物质绝大部分存在于离心后的上清液中;该絮凝剂溶液在100℃下保持60min后絮凝率为93.23%;高岭土悬浊液pH值为4-9时,该絮凝剂的絮凝率均在90%以上;絮凝剂溶液在4℃和20℃存放120h后,絮凝率分别为92.70%和92.21%。这些说明该絮凝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pH稳定性和时间稳定性。经显色反应、紫外光谱分析可确定该絮凝剂主要含多糖,通过硫酸-苯酚比色法测得该絮凝剂中多糖含量为75.60%。  相似文献   

16.
通过稀释涂板法和划线法,从河道污泥、花园土壤、鲈鱼肠道内分离筛选到5株产絮凝剂细菌,经过复筛,得到一株高效产絮凝剂菌株DK-1。其适宜培养条件为:乳糖20 g/L,尿素0.5 g/L,酵母膏0.5 g/L,K2HPO45 g/L,KH2PO42 g/L,NaCl 0.1 g/L,(NH4)2SO40.2 g/L,琼脂15~20 g,双蒸水1000 mL,pH值为7.5~9.5,装液量30~60mL/250 mL,摇床转速160 r/min,37℃培养48~72 h。其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率高于80%。该菌在3%~5%接种量条件下可获得最短2天的高效产絮凝剂周期,絮凝成分以多糖和蛋白质为主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该菌具有重要的研究前景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常规的细菌分离纯化方法,从活性污泥和农田土壤中筛选到12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茵,经复筛得到一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茵MBFP-7.以高岭土悬浮液为絮凝对象,研究了温度、pH、微生物絮凝剂的投加量和Ca^2 对絮凝活性的影响;探讨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亚硝酸钠、硫酸二乙酯和紫外线的复合诱变,得到浸出Zn^2+浓度较高的混合微生物A、B、C、D和E.诱变前后混合微生物于30℃、160r/min条件下,在闪锌矿矿浆浓度为20%的9K和Leathen培养基中培养40d,浸矿结果表明,5组混合菌的Zn^2+浸出量均比没有诱变处理的对照高.其中E的浸矿效果最佳,在含闪锌矿的9K和Leatllen培养基中浸矿40d后,Zn^2+的浸出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28.6%和183.3%.诱变后混合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志强  余莹  林波 《江西科学》2003,21(2):136-140
微生物絮凝剂作为一种高效、安全、无毒和无二次污染的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已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简史、特性和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