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翻译领域,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个难点,译者往往要面对源语言和译入语之间的文化差异这一棘手问题。文章从语义空缺的角度,对《汉英大词典》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案例分析、翻译方法归类及总结,旨在为文化负载词的汉英翻译找出较为合适的对策,为更好地宣扬中国汉字与文化、更好地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尽一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论英汉互译中词汇空缺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汇空缺现象是指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一种语言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对应或契合的词。本文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论述了英汉词汇互译中词汇空缺产生的原因。并具体阐述了英汉词汇的社会文化内涵;词义联想和文化意象差异;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不等值等与英汉互译中词汇空缺成因的关系,提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从《儒林外史》的翻译谈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莉 《皖西学院学报》2004,20(4):110-113
文化负载词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组和习语。由于中西传统文化的巨大差异,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本文通过对《儒林外史》译文的探讨,总结其规律性翻译途径:即采用语义翻译 解释,交际翻译,交际翻译 脚注,源语词汇的义素拆分以及意象的转换等方法来实现跨文化翻译的最佳目标。  相似文献   

4.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汉语色彩词的英译及其所反映出的文化差异方面的多个问题,如词汇空缺、词义联想、情感反应、民族心理差异,并通过对涵义最丰富的色彩词:红、黄、绿、蓝、黑、白、灰等进行分析,提出了对色彩词语翻译的要求,即译者需真切了解源语国家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风土人情,并能把握和细究色彩词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交际:文化理解的桥梁--文化空缺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空缺词是由于不同民族对文化理解的差异而反映在语言上的一种符号或语义空缺现象。它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色彩,与使用该语言人民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密切相关;文化空缺词又是了解一个民族文化最有效的途径,它留给不同语言民族的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发挥空间,为跨文化交流提供了一扇窗口。人们通过对其内涵的发掘、研究和阐述,可以增进不同民族的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从而使跨文化言语交际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陈修铭  袁瑞姣 《科技信息》2009,(27):153-153
词块是介于语法和词汇之间,整体习得并储存在记忆中的范例。本文从词块的定义和分类出发,探讨词块教学法在商务英语信函写作教学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提高学生对商务英语信函的语篇组织能力;二是提高语言表达的地道性和真实性;三是有利于巩固词汇记忆和增强写作的信心。  相似文献   

7.
法律词汇所指称的概念与其他普通词汇及专业词汇所指称概念相比具有相对性,规定性和权威性等多种特征,本文以法律词块空缺现象为出发点,从法律文化,法律体系差异对双语立法的影响的角度,对《香港人权法案条例》中出现的词块空缺现象做一讨论,旨在为法律中英翻译实践寻找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8.
诗歌翻译中的英汉语词义和语篇的结构差异及其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皖西学院学报》2003,19(6):106-108
本文主要以英译汉诗的语篇为例,从词义和语篇的层面上探讨了英语与汉语在表现形式上的本色和差异。其一,在语义上,英语词汇具有客观明晰,词丰义微,以多代少的特点,但并不冗余;汉语词汇则具有主观概括,词约义富,以少替多的特点,但并不短缺。其二,在语篇上,英语具有衔接严谨,诉诸理性,语篇易长的特点;汉语则连贯紧凑,诉诸意象,语篇易短。正因如此,英诗诗意易于明朗,汉诗诗意易于模糊。充分认识这两种显著的差异可以促进英汉互译和英语学习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孙佳丽 《科技信息》2012,(15):273-274
语言是文化的我体,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了英汉语言中的词汇空缺现象。词汇空缺(lexical gap)是指原语词汇所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其“对等语”或“对应语”。英汉民族的不同文化必然导致不同的词汇系统.进而使得英汉词语和意义难以一一对应而产生词汇的“空缺”。造成汉英词汇空缺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地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及历史文化等。空缺词汇在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两个方面的翻译可采用音译、意译、直译法等方法。词汇空缺会给交际带来障碍,造成语用失误,甚至导致交际失败。为此有必要研究词汇空缺的成因及其主要应对策略,从而使外语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滕飞  李建华 《科技信息》2009,(29):I0239-I0240
词和文本的翻译面临诸多困难。本文通过《骆驼祥子》两个不同英译本中食物、服饰和住所等物质词汇和文本的翻译进行比较分析来探讨词和文本背后所隐藏的文化、社会结构和功能内涵的翻译问题。研究表明,词和文本的翻译面临地方知识问题,同时还面临地方知识背后所隐藏的社会结构和功能的背景差异问题;能否更准确地翻译,应是跳出词和文本的本身,来寻求跨语言体系中能够恰当地翻译词和文本背后隐藏的社会功能和结构的语言体系。  相似文献   

11.
唐代古文家欧阳詹在散文创作中追求语言的新变和古雅,复活或创造了不少历史词或新词。《汉语大词典》收录了十余条源自其作品的词语。但是,仍有不少词语,辞书尚未收录注释,这对于唐代散文研究和语言研究都是不利的。文章择取“儒里”、“港洞”、“闲丽”、“物义”、“山节”、“秘邃”“奔崖”、“六阴”、“浮泉”、“掺执”、“白移”等词语,利用传统训诂手段加以解释,既有助于对文本的研究,亦可补大型语文辞书之阙。  相似文献   

12.
字典、辞书的释义具有稳定性,同时也往往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封闭性。作为共同语的地域变体——方言,具有存古性,又有创新性,其词汇则往往可成为字典、辞书编撰的重要参考资料。本文以宜昌方言词为参照,结合文献考察,对《汉语大字典》以及《现代汉语词典》中几个语词的释义进行商讨补正。  相似文献   

13.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了汉英词汇之间的不对等、空缺现象、原因及翻译对策.指出词汇空缺现象反映了语言的民族性.词汇的不对等性导致了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探讨了翻译工作者如何通过得体的翻译来消除这些障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作为明代早期白话材料,《三遂平妖传》是研究近代汉语尤其是明代汉语不可多得的资料,在汉语词汇史上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全书语言质朴,主体上是流畅自然的明代口语,很多语言现象表现出较强的时代特征。《三遂平妖传》中有一些未被《汉语大词典》收录的新兴词语。这些新兴词语,有的沿用至今,成为现代汉语词汇的一部分。新兴词语的抉发和阐释,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和词典编纂修订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运用计量统计的方法,分析了<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版)中2488条比喻义的释义特点及所反映的词义性质.概括出了六种释义类型,反映出两种不同性质的比喻义固定比喻义与语境比喻义.固定比喻义是指已经凝固为稳定词义成分的比喻义,已成为词典释义中的一部分.语境比喻义是指靠具体上下文来显示的比喻义,以例句的形式来体现.<现代汉语词典>对比喻义的处理方法在词汇学与词典学有着独到的贡献再现了词义形成、稳定的过程;扩大了规范语文词典反映语言事实的范围,加强了语文词典的"引导"功能;丰富了词典的编纂技巧,完善了语文词典的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16.
在一些论文及著作中,人们经常混用四音节词和四音节词组这两个术语,以《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四音节词和四音节词组为语料,论文从语音形式、概念意义、结构形式和语法功能等几个方面对二者进行了具体的区分。  相似文献   

17.
所谓拼词是指提取非固定短语的部分汉字拼舍而成的临时性词语。拼词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与已有的某个词语“形”同“神”异,一类“神”、“形”俱新。在拼词的衍生过程中,缩略、谐音、重新解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应吸收比较优秀的拼词,权威性传媒当在拼词的使用方面做出表率,语言文字管理部门要做好相关调控工作,各级各类学校应做好语言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汉语大词典》作为大型语文辞书,影响十分广泛,因而书证、释义的正确性及词语的丰富性极其重要。然而,它的编纂主要囿于传世文献,难以全面、客观运用文献材料,因而它的第一卷所收许多词的书证、释义存在明显不足之处,且词语漏收现象甚多。故仍需寻绎充分必要的出土新材料对其予以订补,以供辞书修订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古汉文佛典是研究汉语词汇的重要语料,文章对这部分语料中若干词语的意义或用法作了解释,可用来补正《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的漏阙。  相似文献   

20.
略谈方块汉字与文山苗语的相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甲骨文、先秦文字、楚辞、现代汉语词典中部分字词与文山苗语的本音本意相通这一现象的研究,找出上古以来苗族与汉族长期和睦相处、互相融合这一历史主流。今天不仅要探索、发掘这个文化根,还要培育、发展中华民族的这个文化之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