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搜集莆仙戏古剧本中习见而当代口语和剧本已不使用的特殊称谓词语,依性质分为亲属称谓、尊称、谦称、蔑称和身份称谓五类,分别举例说明,可作为莆仙戏具有古老性、保守性特征以及方言词汇发展变化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检索和田野调查,从潭边龙井宫妈祖香火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及现状着手,探讨了妈祖香火与社会经济、庙会组织及莆仙戏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服饰是莆仙戏的重要载体。我国迄今所发现的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戏曲剧本《张协状元》中的角色服饰穿戴,极具代表性地反映出早期莆仙戏的服饰特色:类型化、夸张性丑化、简单化和生活化。早期莆仙戏服饰,根据脚色的行当分类相应地类型化;夸张性地丑化靓妆(净)、末、丑等滑稽角色的服饰;为在短时间内实现演员角色的频繁改扮和便于携带,采取服饰简单化的策略;并较多地模仿当时的生活服饰,呈现戏剧服饰生活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制约闽南梨园戏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一种是来自于梨园戏班的内部“固守旧制”因素。几百年来,梨园戏班在演员的年龄、表演科步、戏曲内容的构造,特别是口授身传的师承关系上,执着地固守着从先辈那里留传下来的一些“遗规”,较少变革。而潮剧和莆仙戏,则在发展中多有变革,指出这对于思考梨园戏发展的制约因素问题应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5.
浦晗 《长春大学学报》2014,(9):1304-1307
《张协状元》作为现今最早存有全本的南戏剧目,被众多戏曲观众所熟知,并具有较高的受欢迎度,也被当代许多地方剧种如莆仙戏、京剧、永嘉昆剧等加以改编排演,而各个剧种的版本也在剧本改编加工和舞台艺术特征上呈现出了鲜明的个性。  相似文献   

6.
福建剧作家陈仁鉴的《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等莆仙戏作品,以充满张力的戏剧性情节,表现出强烈的反封建的时代精神,人性意识觉醒,隐含的悲凉感,新颖的大团圆结局以及鲜明的当代意识,透露出人文精神探求在当代的必然发展。  相似文献   

7.
动物婚姻起源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动物生存和繁育形成的生存扩展曲线对动物婚姻形式进行分析后指出,当个体的生存相对于繁育而言是奢侈品时,动物婚姻形成内婚制度;当繁育相对于生存成为奢侈品时,则形成外婚制度;而当生存与繁育的边际替代率大于1时,动物形成对偶婚姻。因此,在一定生存能力的预算约束下,动物在生存和繁育支出时决策的效用最大化,成为动物婚姻不同形式的经济选择。  相似文献   

8.
在综述前人研究基础上系统梳理出留守妇女非正常生存问题,并提出非正常生存问题的诱发性因素——家庭离散。使用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留守妇女生存与发展状况调查(2012)”的数据,以家庭离散作为切入点,并作为自变量逐一与五类非正常生存问题进行回归分析,以此考察家庭离散与留守妇女问题之间的显著线性程度与影响大小。回归结果表明,家庭离散对留守妇女的身体健康、婚姻安全、代际关系以及自身发展产生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吴博瀚 《广东科技》2011,20(18):10-12
投资人在股市中的生存状态,与生物体在自然界里的生存状态基本相同,都要面临来自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两个方面的挑战;股市泡沫化的形成过程,与土地沙漠化的形成过程也非常相似,都是人们对所在系统价值过度挖掘的结果。对沙漠生态系统和股票市场进行类比分析,不仅可以为全面理解股市风险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而且对制定简单有效的可持续生存策略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晚明人凌濛初的“二拍”为当时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故事中的人物在生存与伦理之间决择,在情欲与礼法之间挣扎,在功利与仁义之间徘徊,生存的审美价值已由伦理本位走向多元取向。  相似文献   

11.
桂东南采茶戏被列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于是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作为桂东南采茶戏的组成部分——博白采茶戏是我们调查研究的重要对象有关资料表明,博白的采茶戏也曾历经风雨,由此可以看出广西博白的文化发展史的一个侧面,从而透视全国文化与政治的发展史。到了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采茶戏的发展、甚至生存都面临新的严峻的挑战。对于博白采茶戏的生存状态的分析,就是为了引起社会的关注.也试图给出一些参考性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2.
柳腔是主要流行于青岛地区的一种地方小戏,曾经是该地区重要的娱乐方式。如今信息传媒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地方戏曲的生存空间捉襟见肘,市场经济的冲击,使柳腔的生存环境受到严峻的挑战。综观我国戏曲发展学的历史,从戏曲发展学的视角视角,关注柳腔的现状,并为其生存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词性、成分、句类几个角度分析莆仙方言中“有”和“无”的用法,将一些特殊用法取之与普通话和其他闽方言进行比较,可加深对莆仙方言中这类句式的认识,帮助方言区的人更好地学习普通话。  相似文献   

14.
福州话和莆仙话有密切的关系,这是大家都认可的。但是他们之间具体的影响过程,除了声母类化以外,很少有学者做过具体的论证。文章试图从莆仙话的声母系统、韵母系统及其音韵结构三个方面,具体揭示福州话在莆仙话内部的扩散。  相似文献   

15.
分析莆仙方言的“有/无”具有动词、形容词、副词的三种词性,指出莆仙方言“有/无+X”重叠式是受莆仙方言形容词重叠格式制约的,重叠后具有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特征,特色鲜明,在汉语的重叠范畴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6.
蒲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效益和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林保护工程是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项目之一。详细介绍了蒲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环境及成效,分析了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蒲县生态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曾雯洁 《科技资讯》2013,(1):244-245
粤剧(曲)是广东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不但深受广东人喜爱,而且深受云、桂人民和港澳同胞以及海外华人的喜爱,是中国最先走向世界的剧种。因此,将粤剧翻译成英语有利于粤剧和中国文化在海外进一步传播。但目前已翻译成英语版本的粤剧数目稀少,而且翻译得并不十分到位,其原因是粤剧翻译存在几个难点。本文以著名粤剧《帝女花之香天》试论述粤剧的翻译。  相似文献   

18.
老郎神考论     
随着昆剧在明中后期的兴盛,昆剧艺人像其他行业那样,开始进行其行业神的祭祀。关于昆剧艺人祭祀的祖师,有唐明皇、二郎神、翼宿星君、后唐庄宗等多种表述。综合来看,昆剧艺人的祭祀活动受到了官方的影响,昆剧艺人祭祀的老郎神演变成为唐明皇和翼宿星君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