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开封市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名胜古迹遍布市县,特色浓郁的民俗文化,彰显了古都的风韵和魅力。因此,开封享有七朝古都之盛名。该文通过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开封市武术培训学校、民间武术培训团体和传统拳种习练者进行调查研究,浅析该市民间传统武术拳种存在的优劣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该市民间传统武术拳种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佛山是我国南派武术重要的发源地,佛山传统武术文化源远流长。依托佛山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和区域优势,推进地方优秀的传统武术拳种进校园、进社区,在大学生中开展佛山传统武术活动,从而传承和发展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培养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规范,达到强身健体与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目的,这对推动佛山创文建设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设具有特殊的价值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董宇  李卿 《科技信息》2013,(20):324-324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门派众多,其传统武术也是竞技武术的起源,是老拳师在不断探索中所创的拳种。南北拳术其运动风格和特点各有不同,南方多以拳法为主,而北方多以腿功为主,这就形成了南北拳法的强烈对比。如何将南方传统武术蕴含的文化内容以及其中的博大精神引入北方,现已成为武术界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南北拳种的文化内涵、运动特点进行整理分析,以便更好的使我国传统拳术得到人们的认识,为继承发扬传统文化遗产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法,以布迪厄的"文化资本"概念为理论参照,以北京地区为视域,深入了解了形意拳这一典型的中国传统武术拳种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形意拳文化资本的利用程度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对形意拳文化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徐冬园 《科技资讯》2006,(16):68-69
本文针对传统武术理论研究和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传统武术的发展应分三步:首先应该是继承,然后是普及,最后是让世人接受传统武术。同时,针对以上三个步骤提出了可行性建议:首先,传统武术项目及其功理和作用的进一步挖掘、整理,其次,在传统武术的普及方面,提出了建立各地武术管理中心直属的当地特色拳种研究会,并由研究会负责当地特色拳种普及工作;最后,充分利用海外华人这一特殊人群在振兴中华武术中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向世界推广传统武术。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作为一个全新的传播平台,对于传统武术的发展影响巨大而深远.从传统武术的内涵及其传承、互联网对武术发展的影响等角度加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和探讨,在深入研究互联网与武术传播关系的基础上,联系实际,从政策、文化、科技等角度对利用互联网促进传统武术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与书籍传播紧密相关联。福建一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刻书中心,一千多年来,闽刻文献在推动中国文化和文明的发展、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突出的历史贡献和重要的历史地位。美国所藏闽刻文献繁富,尤以国会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普林斯顿图书馆、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图书馆等为多。为了进一步推动对闽刻文献的研究,建议编撰《海内外所藏闽刻善本书志》,对海内外闽刻文献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调查、著录和复制书影;建议在福州南后街三坊七巷设立闽刻图书博物馆;并在充分研究海内外闽刻的基础上,全面评估福建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传统武术传承人是传统武术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传统武术传承人的保护传承比对技术、理论的传承更为重要.运用文献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以霍氏八极拳的传承发展为例,探讨传统武术传承人的保护机制.根据传统武术拳种传承发展的现状,提出加强宣传引导、与教育事业相结合、与全民健身相结合、加强武术学校的扶持、加强传承意识等建议,更好地促进传统武术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武术的发展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武术发展史上的成熟期,传统武术基本文化命脉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这时期的无数发展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包括武术理论在内的武术文化形态的成熟上,这充分反映了中国武术文化的精神,到现在对传统武术继续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正经历着全方位的变革;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交融也越来越频繁。传统武术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在世界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严重挫折,西方文化正在蚕食着传统武术的生存空间。研究表明,“文化空间”的变更影响着传统武术的传承方式;严重的传承人缺失影响着传统武术的未来;文化自觉成为解决传统武术传承问题的关键。另外,传统武术的传承还必须要有文化意识、本体意识、坚守意识。只有这样,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才能得到解决与发展,才能让中国武术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1.
传统闽商精神源于闽商文化,是构成闽商文化的内核与基石,是正在崛起的新一代闽商企业文化精神层面建设的思想源泉。由于传统闽商精神所产生的特定社会背景和历史局限制约了其升华和创新,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和挖掘传统闽商精神,实现其现代性转化,是新闽商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水资源实施战略保护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水资源总量虽较丰富 ,但因其自然特性和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亦存在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和水的生态环境问题 .文中提出了保护水量、保护水质、保护水的生态环境的战略模式 ,论证了福建蓄水工程供水作用的不可替代性及发展生态型蓄水工程的模式 .福建全省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 4 79× 1 0 8m3 ,这个物理量将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的重要依据 .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的基本原理,结合福建省的自然环境特征,选择降雨侵蚀力、地形起伏度、土壤质地、植被类型4个自然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在G IS软件支持下对福建省土壤侵蚀敏感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综合反映了福建省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分布规律,为土壤侵蚀防治、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以及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闽台海岛开发经历了巡检司、卫所或寨游、军镇发展为海岛行政区.海岛居民的经济开拓,减轻了海禁政策的消极影响,由传统自然经济向以海洋经济为导向的商品经济过渡,海岛的经济发展与军事驻防相辅相成.海岛教育基本上按照内地的模式,共同的科举制度将海岛与内地的读书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思想文化上相互影响,形成了有鲜明的区域特色的闽台文化.探讨海岛开发的不利因素与不足之处,祈望能为发展海洋经济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区域经济发展的两种模式:自然资源开发型、人力资源开发型作为出发点,分析了福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并剖析了福建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矛盾及原因,最后提出了优化福建人才配置的思路: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运用激励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加强人才市场建设,提高人才资源配置效率;扩大对外交流合作,促进人才资源国际化与区域化配置。  相似文献   

16.
以闽南俗语为切入点,从宏观角度探讨分析《京华烟云》中闽南俗语的诸多现象、思想内容、主要来源与成因及其在小说创作中的作用,说明林语堂的创作缘起于闽南情结,指出林语堂借闽南俗语进行别具特色的文化传播,对《京华烟云》研究和闽南俗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形成了闽西地区丰富多彩的方言现状,也因此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在双语双方言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许多可贵的成果.对闽西地区的双语双方言研究的成果进行介绍,进行阶段性总结,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有利于弘扬双语双方言研讨会的精神,有利于促进闽西地区双语双方言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生态足迹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一种方法,定量反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以福建省2009年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能值分析理论(EMA),改进了原有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方法,对福建省2009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本地潜在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890 03 ghm2/人,本地产品产...  相似文献   

19.
一些优秀的闽南习俗或提供了古代人类生活和思维方式的原型,或浓缩了闽越民族的农耕文化。它是中华民族传统习俗的一个分支,从福建南部蔓延到广东东部、台湾、香港、澳门,辐射到东南亚各国,成为凝聚海内外闽南人的一条精神纽带。究其根,闽南习俗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象,具有痴迷性、人文性、传承性、口头性、稳定性等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离乡背井的福建人在移居地兴建妈祖宫庙与福建会馆,宫馆空间最初往往合二为一。闽人在宫馆中进行祀神、议事等社会生活,帮助其完成身份认同,塑造族群共同体,更顺利地适应环境,谋求发展。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妈祖宫庙与福建会馆的空间关系呈现出从合一走向分离的趋势,其文化传承的空间意义愈加凸显。从再造原乡到文化传承,妈祖宫庙与福建会馆不仅是地理的、物质的空间,也是社会文化的空间,既是展示和传播中华文化的媒介、载体,又是凝聚“海丝”沿线全体闽人及至华人的纽带、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