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DNA甲基化是DNA分子上重要的碱基修饰方法之一,它可以影响核酸的结构及其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由此影响基因的表达,关于甲基化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之间的关系,以往的研究表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序列内DNA甲基化可特异性地抑制该酶的酶切活性。  相似文献   

2.
陈德风  孙梅  刘英苗  史国利  陈雅文 《科学通报》1997,42(22):2435-2440
<正>DNA甲基化是DNA分子上重要的碱基修饰方法之一,它可以影响核酸的结构及其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由此影响基因的表达,关于甲基化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之间的关系,以往的研究表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序列内DNA甲基化可特异性地抑制该酶的酶切活性。  相似文献   

3.
汪大受 《科学通报》1981,26(13):815-815
到目前为止根据Roberts的统计已从39个属、94个种、159个菌株中找到二百多个限制性内切酶,其中有许多是异源同工酶(Isoschizomer)。但荧光假单孢杆菌的限制性内切酶尚未见报道,本文系报道从荧光假单孢杆菌中提取限制性内切酶PflI。  相似文献   

4.
报道一种用于荧光显微镜探测的研究DNA分子与限制性内切酶相互作用的方法。DNA分子经过改进的“分子梳”技术铺展并吸附于化学修饰过的盖玻片表现,然后运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进行原位酶切反应,使DNA分子在固着状态下的反应结果与液相反应相对应,通过单分子荧光显微术直接观测并记录单个DNA分子的酶切反应结果,成功地构建了水稻BAC克隆DNA的限制性物理图谱,为单分子的动态荧光显微镜实施研究和基因组光学作图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陈中孚 《科学通报》1994,39(2):191-191
从脂肪嗜热芽孢杆菌Bacillusstearothermophilus品系GR75中已分离出一种新的Ⅱ型限制性内切酶BsrGⅠ 该酶在T7DNA上有13个切点,在λ DNA上有5个切点,M13mp 19 DNA上有1个切点,但在pBR322 DNA和pUC19 DNA上没有切点.和限制性内切酶AvaⅡ及BsrFⅠ一起进行双酶切,BsrG Ⅰ在M13mp 19 DNA上的切点位  相似文献   

6.
陈中孚 《科学通报》1991,36(11):880-880
肠杆菌科埃希氏杆菌族埃希氏杆菌属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四个品系——K-12、B、C和15及它们的衍生菌株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Sfi Ⅰ酶切后,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比较它们的限制性片段的  相似文献   

7.
He-Ne激光对小麦DNA环丁烷嘧啶二聚体切除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榕  王勋陵  岳明 《科学通报》2002,47(6):435-438
采用He-Ne激光辐照处理经增强紫外线B(UV-B)损伤的小麦幼苗,研究小麦细胞DNA中损伤产物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PDs)的变化,T4核酸内切酶Ⅴ能特异识别CPDs,并造成单链缺失(SSB),SSB的含量以酶敏感位点(ESS)数表示,通过T4核酸内切酶Ⅴ的酶切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析测定了UV-B和He-Ne激光处理后小麦细胞DNA中ESS的含量,即CPDs的数量,结果表明,He-Ne激光的辐照能促进小麦细胞修复由UV-B辐射造成的损伤,探讨了激光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转pMThGH基因红鲤F4代鱼体内转植基因存在的分子多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志强  朱作言 《科学通报》2000,45(18):1957-1962
从一尾转pMThGH基因红鲤F4代仔鱼基因组内回收并克隆了50个转植基因(transgene),对其中33个进行分析。根据双酶切结果,可将这此回收基因分为4种类型。用5种内切酶构建了这4种类型回收基因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第1种类型(6个,占18%)与建立原代基因鱼所用的外源基因相同,而其他3种类型回收基因的分子量大小、切位点的种类、数量、位置都迥异于转移前的结构,意味着大多数转植基因顺序发生了缺失  相似文献   

9.
杨新林  陈哲  孟宪梅  李博  谭信 《科学通报》2007,52(4):399-403
采用具有HindⅢ和EcoRⅠ单一酶切位点的pEGFP-N1超螺旋型质粒为底物, 检测三丙二酸富勒烯(trimalonic acid C60, TMA C60)对DNA限制性酶切反应的作用. 同时以该质粒为模板, 测定TMA C60对Taq DNA聚合酶催化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的影响. 酶切产物与PCR扩增产物均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来显示. 实验发现, 在质粒酶切体系或PCR体系中添加TMA C60后, 酶切或扩增产物的生成量均显著减少. TMA C60的作用存在浓度依赖性, 对HindⅢ, EcoRⅠ两种酶切反应和PCR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16.3, 6.0, 6.0 μmol/L. 两种活性氧清除剂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和叠氮化钠在浓度为2~10 mmol/L时, 不能拮抗TMA C60对PCR和两种酶切反应的抑制作用. 但是, 在PCR体系中增加Taq DNA聚合酶能够拮抗TMA C60的作用. 这些结果表明, TMA C60能够抑制上述3种DNA代谢相关酶的活性, 其作用可能与活性氧无关.  相似文献   

10.
从鲤鱼3个亚种(Cyprinus carpio carpio, 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Cyprinus carpio rubrofuscus)中选出具代表性的品系共10个, 运用PCR方法, 扩增出2.4 kb的mtDNA ND5/6区段. 共用9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分析, 结果表明, 每个亚种拥有一种单倍型, 有4种限制性内切酶 (DdeⅠ, Hae Ⅲ, Taq Ⅰ和MboⅠ)酶切后产生了能将3个亚种区分开来的诊断性限制性酶切位点. 可利用其作为鉴定3个亚种的遗传标记和遗传育种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1.
鸡生长激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生长及屠体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颜炳学  邓学梅  费菁  胡晓湘  吴常信  李宁 《科学通报》2003,48(12):1304-1307
以鸡生长激素(GH)基因作为控制鸡生长和屠体性状主基因的候选基因, 以明星肉鸡和丝毛乌骨鸡杂交产生的F2代鸡群为实验材料, 通过PCR-RFLP方法对GH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 在该基因内含子3中发现1处碱基突变: G →A, 由内切酶EcoR Ⅴ酶切证实; 在内含子4中发现1处碱基突变: C→T, 由内切酶MspⅠ酶切证实, 并由此对F2代鸡群个体进行基因型鉴定.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在内含子3中的碱基突变与腹脂性状显著相关; 内含子4中的碱基突变与腹脂、胸肉屠体性状显著相关, 但两处突变与其他大部分生长和屠体性状相关不显著, 结果表明鸡GH基因可能是控制某些屠体性状的主基因, 或与控制这些性状的主基因紧密连锁.  相似文献   

12.
潘星时 《科学通报》1991,36(5):399-399
从脂肪嗜热芽孢杆菌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O-122中已分离出一种新的Ⅱ型限制性内切酶BsaO Ⅰ.该酶在pBR322 DNA上有七个酶切位点(图1),pUC19 DNA上  相似文献   

13.
电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分析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灵敏度检测方法, 它将电化学法和化学发光法巧妙结合, 利用金属钌的复合物和三丙胺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高效、连续、稳定的发光, 具有灵敏、快速、准确、操作简便和分析适应性广等特点, 已被应用于核酸的定量分析之中. 将电化学发光技术应用于基因点突变检测, 采用了一种基于PCR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技术的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检测Presenilin-1基因(简称PS-1基因)密码子235处发生的点突变. 结果显示, 在PCR循环次数相同的条件下, 野生型样品酶切前后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基本保持不变; 突变型样品酶切前后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变化显著. 该方法可明显区分野生型样品和突变型样品, 可望用于老年性痴呆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Fusarium oxysporum L19是一株典型的中温真菌,从其培养液中分离到一种新的耐热内切葡聚糖酶(EGt).用传统的酶动力学方法,以CMC-Na为底物,30 min的反应时间确定其最适反应温度为75℃;热稳定性指数衰减拟合曲线显示70℃半衰期为15.1 min;该酶不作用于对硝基苯纤维二糖苷(pNPC).EGt对大多数金属离子及化学试剂不敏感,N-溴代琥珀酰亚胺(NBS)的蛋白质侧链修饰表明,Trp处于其活性中心.N-末端氨基酸序列为SYRVPAANGFPNPDASQEKQ,基因测序以及广范的序列比对分析显示,EGt与已知的内切葡聚糖酶没有同源性.这是首次从中温真菌Fusarium oxysporum中分离到耐热纤维素酶,多种同工酶的表达可能有助于其适应复杂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癌变组织中发生的生化改变,以期能为探讨癌变机制和癌变检测提供若干资料,本文以正常人肝培养细胞及癌变人肝细胞为材料,进行了某些酶的活性测定和染色质酶切分析。其中细胞包括正常人肝培养细胞(Ⅰ、Ⅱ);  相似文献   

16.
刘敬忠 《科学通报》1990,35(21):1668-1668
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已广泛用于人类遗传病的基因诊断、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法医学及古生物学等各个领域的研究。在检测基因点突变时,通常采用PCR结合ASO(等位基因特异的寡核苷酸探针斑点杂交)或限制性内切酶酶解来判定。本文报道一个灵敏、  相似文献   

17.
郭晓强 《自然杂志》2015,37(5):369-390
20世纪下半叶,分子生物学取得迅猛发展,分子生物学酶的发现和应用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DNA聚合酶、RNA聚合酶、逆转录酶、限制性内切酶和端粒酶等的鉴定和功能阐明拓展了对许多生命现象的理解和认识。这些酶的应用还衍生出重组DNA、桑格酶法测序和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技术,在基因操作、DNA测序和扩增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通过介绍分子生物学酶的研究历程展现了酶的发现和应用对当代生命科学研究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朱德斌  邢达  沈行燕  闫贵虹 《科学通报》2003,48(13):1424-1427
电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分析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灵敏度检测方法, 它将电化学法和化学发光法巧妙结合, 利用金属钌的复合物和三丙胺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高效、连续、稳定的发光, 具有灵敏、快速、准确、操作简便和分析适应性广等特点, 已被应用于核酸的定量分析之中. 将电化学发光技术应用于基因点突变检测, 采用了一种基于PCR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技术的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检测Presenilin-1基因(简称PS-1基因)密码子235处发生的点突变. 结果显示, 在PCR循环次数相同的条件下, 野生型样品酶切前后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基本保持不变; 突变型样品酶切前后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变化显著. 该方法可明显区分野生型样品和突变型样品, 可望用于老年性痴呆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曾溢滔 《科学通报》1986,31(7):559-559
对10例中国人正常受试者和15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及其双亲的β-珠蛋白基因簇的8个限制性内切酶切点多态性和单体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Robe.  L 李大卫 《世界科学》1991,13(7):23-23,8
发明者发明了在所需之处,准确剪切大段DNA的一种新技术.限制性内切酶担任基因工程的重负至今已将近20年了。这类酶虽然能苍很特酬的立点剪切DNA,使基因的克隆和顺序排列,获得了令人震惊的进展。但是,这些剪刀也必然地有其局限性。甚至其中的佼佼者,所谓的"宝剪),,在剪切大段的DN人时,也会切得太碎。特别是在目前,研究者们在对人的或其它复杂生物的很大的基因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