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光中先生的诗浸染着浓浓的“乡愁”,这种“乡愁”是诉说不尽的忧国怀乡的赤子情怀和解不开的中国情结。本通过对余光中最具代表性的“乡愁诗”的解读,来探寻诗人的“乡愁”之源,“乡愁”之境以及“乡愁”之情,一展诗人浓郁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2.
余光中的乡愁诗广为流传,他的乡愁因别离而生,他的诗中始终饱含着对后土的无限深情。真挚的亲情以及爱情与乡思难解难分,浑然一体,使人读来别有滋味。他突破了现实地理时空,将乡愁置于更为阔大的文化历史背景之下,使乡愁的意蕴得以扩展。诗歌意象的选用除了具有中国特色外,更打上了个体鲜明的烙印。这些因素使余光中的诗歌不仅成为当时乡愁诗的杰出代表,而且在中国乡愁诗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当代著名诗人蔡其矫、余光中都是泉州籍,都在50年代开始写作乡愁诗。他们一个在大陆,一个在台湾,他们乡愁诗的情感变化都随年代的变迁而变化;创作技巧也各具特色,产生了不少经典的乡愁诗作,为我国当代乡愁诗的发展树立了经典的范例。 相似文献
4.
白先勇的小说创作体现出深深的"乡愁情结",这一情结集中体现在短篇小说集《纽约客》、《台北人》中."乡愁情结"的具体内容是亲情、友情、怀乡之情以及所包含的今昔之感、故国之思,也有某些女性形象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扭曲和畸变.白先勇小说的乡愁,有甘美的丧失与精神病魔两种意义,这种意义通过空间、时间、历史、文化等多层面得以展示,其创作历程寓言式地指出了人类历史的沧桑以及随之产生的无常和苦谛. 相似文献
5.
刘正伟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12,(6):89-92,116
余光中早期的乡愁诗,主要表达历史文化乡愁和对乡土古人的怀念;中期的乡愁诗,是对大陆、台湾、香港的怀念与想望;后期的回乡诗,无论是写台湾还是写大陆,更多地表现出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是对其乡愁诗的解构。 相似文献
6.
怀旧情结与红色经典改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色经典改编热”是主流意识形态、商业话语、市场机制和艺术规律等多方力量参与“怀旧”的结果。它集中体现了作为审美文化系统中强有力一翼的中国影视艺术复杂的审美文化品格及文化指向。其复杂性既反映了中国当代社会复杂多元的文化情境,同时又像一种集体性的精神梦魇标识着当代人审美文化心理的嬗变轨迹和内在趋向。 相似文献
7.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4):44-46
余光中是台湾著名的乡愁诗人,其写作的乡愁诗表达了他们那一代人对祖国的强烈思念之情。在乡愁诗的写作中,作者成功地运用意象表达了其内心的真实感情。在其乡愁诗的代表作《乡愁》和《乡愁四韵》中,作者各自选取了四个典型意象表达了他浓浓的思乡之情。其中,《乡愁》中的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意象层层递进地表达了作者在人生不同时期的乡愁,《乡愁四韵》中的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和腊梅香四个意象同时在空间中展开,表达了作者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 相似文献
8.
李林展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20(6):24-27
随着新时期的留学生人数的日益增多,留学生文学形成富有鲜明的地域性的文化特征.作为自身带有强烈的东方文化色彩的留学生们,在西方多元文化背景下,俨然是一个边缘族群,常有一种边缘文化人的感觉.本文从留学生文学中的乡愁情结入手,对处在双重文化夹缝中的留学生文学的存在背景、发展里程以及历史地位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秦少游词的总体特征、人生经历等几个角度出发,从爱情的伤感、谪情的埋怨、才情际遇的坎坷等诸方面.浅析秦词中“幽怨”情结的形成原因以及“幽怨”情结对秦词本身的影响,并尝试在文章中对秦词的独特美感和美学特质做初步的理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余光中小品文中鞭辟入理的人情事故和匪夷所思的巧念妙想,所表现的理趣、意趣、情趣和谐趣,皆给人以妙趣横生,美轮美奂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六十年代,台湾刮起了"留美"的热风,在许多人心中,美国是个先进、文明、富裕、自由的国度,但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置身于其中的复杂滋味。以白先勇、於梨华等为代表的作家创作出许多优秀的留学生文学系列作品,展现了在异域生存的中国留学生因孤独感与危机感交加而产生的内心空虚和被放逐的心灵实事,本文从《芝加哥之死》和《又见棕榈,又见棕榈》这两篇代表作品入手,选取两位不同典型的人物,对这一文化现象加以理解及分析。 相似文献
12.
13.
《大工匠》所带出来的与“工人”有关的红色年代的叙述,只是“一种”关于红色年代的想象,在这种想象中那些具有高尚人格或者说正直的人既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同时又置身于那个时代之外,这里的“红色”已经清除掉了那些关于革命、阶级的“不协调”想象,正如“大工匠”所象征的技术含量,使关于工人阶级的叙述牢固地附着在仅仅与生产有关的层面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些与红色有关的故事,也仅仅或只能是一种“怀旧”罢了。 相似文献
14.
李伟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8,15(6):69-71
关于70年代后半叶到80年代,台湾的“张爱玲热现象”,不少识者已有看法,归纳这些看法可以得出台湾的“张爱玲热现象”的如下几种解释:一是夏志清的力推;二是与政治环境有关;三是唐文标、水晶、朱西宁、胡兰成等人,加入了建构“张爱玲现象”的行列里.但是这些只是表面现象,张爱玲的“台湾热现象”的更深层的原因:就是台湾与大陆同是中华民族的子孙,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共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大致相同的文学史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张爱玲在台湾形成的影响实际上是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心理上的需求.如果用后现代理论来解释就是怀旧,是对本民族文化的回顾和挖掘. 相似文献
15.
余光中小品文中鞭辟入理的人情事故和匪夷所思的巧念妙想,所表现的理趣,意趣、情趣和谐趣,谐给人以妙趣横生,美轮美奂的感觉。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以来的乡村小说叙事全面转向当下,刘庆邦的乡村小说却是朝向童年和过去,这种诗意浪漫的格调与他煤矿题材作品的现实主义作风形成鲜明对比,探寻其背后的创作心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作家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思索乡村小说叙事在当前的境遇里如何提升自己. 相似文献
17.
诗歌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对作者了解的基础之上,适当的情景导入,充分的朗读,这样才可能较好地完成情感迁移。但是,要想在教学中创新,就应当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诗歌的能力为最终目标,以一首诗为圆心,让学生学会联想与发散,才能实现在诗歌鉴赏的世界中出入自由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以来的乡村小说叙事全面转向当下,刘庆邦的乡村小说却是朝向童年和过去,这种诗意浪漫的格调与他煤矿题材作品的现实主义作风形成鲜明对比,探寻其背后的创作心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作家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思索乡村小说叙事在当前的境遇里如何提升自己。 相似文献
19.
黄贤忠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31(5):47-51
李白在诗中常常流露出一种"超人"情结,具体表现为对历史上高人奇士和神仙的仰慕崇拜。这种"超人"情结的形成与李白自身的性格、家世、求仙学道、生活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超人"情结注定了李白仕途的失败,但却让他的诗歌风格充满夸张、奇异、宏伟、旷达、豪迈等浪漫瑰丽的艺术特征,也使李白成为唐诗巅峰上伟大的"超人"。 相似文献
20.
虽然“东方红、太阳升”的时代已经成为人们记忆中的过往,但是那个时代的思想和文化却依然活跃在很多人的头脑中,甚至渗透在很多中国企业家一言一行里,尤其是经历过“文大”,对那个年代还保留着鲜明记忆的、如今正活跃在经济领域中的人物。作为一个时代的领袖,毛主席改变了几辈人。时过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