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大正时期的代表作家芥川龙之介,在书画鉴赏方面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芥川一生收集了许多包括中国书画名家的作品在内众多的书画作品,在他的文章中也有许多与书画相关的作品,可见芥川对书画的爱好在其文学素养的形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芥川龙之介《南京的基督》中的“童话”与“事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芥川龙之介一直被视为理性派作家,然而在芥川的作品中却处处流露着对理性的怀疑,"理性的无力"是芥川作品的一大主题。以芥川创作于1920年的小说《南京的基督》为考察对象,通过对文本的具体分析,论证了文本中由年轻的日本旅行家内心的思考所揭示出的基于理性的"事实"是不可能打破由女主人公宋金花的确信所构筑的"童话"世界的。并进一步指出作品中这样的设定体现了芥川对包括西方理性主义在内的近代文明的权威性的反思与怀疑,而这正是芥川文学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芥川龙之介的小说《杜子春》和中国古代传奇《杜子春传》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来探讨芥川在这部作品中要表达的思想主题,从而进一步分析芥川龙之介的创作倾向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4.
刘辉  张婵 《科技信息》2013,(10):207-207
海老井英次认为芥川的作品中"小道具"具有耐人寻味的比喻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地狱变》中"良秀的女儿","小猴"的比喻意义,考察芥川设定小道具的目的及其创作手法,分析芥川如何通过《地狱变》这部作品,表达出艺术至上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5.
芥川龙之介是土生土长的日本作家,武士的形象多次出现在其作品中,武士道精神也贯穿在人物形象之中,芥川对武士道的接受是矛盾的,他既赞同武士道中的“义”,又反对其对人性的压抑及复仇精神。因此,芥川笔下的人物与他本人一样,充满了矛盾,这种矛盾使他笔下的人物痛苦挣扎,使他本人走向死亡。  相似文献   

6.
<母>是芥川龙之介创作后期的代表作品之一.母性与人性本是毫无冲突的,母性是人性的一种表现方式,广义的人性也涵盖着母性.但在小说中,两者却违背常理的发生碰撞,成为表现"探索人性"这一文学主题的特殊方式.从心理描写和作品主题两方面进行剖析研究,让读者进一步体会芥川丰富的文学表现力,从全新的角度理解其作品.  相似文献   

7.
赵群 《科技信息》2009,(34):I0118-I0119
作为日本大正时期最受关注的作家之一,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往往一开始便倍受瞩目,成为众多文学评论家评论的焦点。纵观之前研究可以发现,纵使其出发点有所不同,但就芥川一直着力于通过文学作品来展现人性这一点上可谓殊途同归。本文尝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一个新视角出发,即通过对芥川龙之介部分小说中旁观者形象的分析,进一步探究芥川怀疑主义的人性观,并对其形成作简要阐释。  相似文献   

8.
《仙人》是日本大正时期重要作家芥川龙之介(R·Akudagawa)的初期作品。从《仙人》与《聊斋志异》中《小二》、《雨钱》、《鼠戏》诸篇的比较中,可以发现芥川的《仙人》深受《聊斋志异》的影响,芥川的创作借鉴了中国古典文学并具有独创性。  相似文献   

9.
秦宇庆  邵慧燕 《科技信息》2009,(36):I0138-I0139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期最为出色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一直以来就是评论的热点。而《地狱变》中所体现出来的艺术与人性的矛盾也是众多评论者追捧的焦点。笔者将从作品中各个具有鲜明矛盾性格的主人公入手,分析其矛盾性格所代表的本义,以此为入口来探寻芥川龙之介的矛盾性格以及矛盾人生,并对其对于解决艺术与人性矛盾的方法及选择略作探析。  相似文献   

10.
《酒虫》描述了主人公刘大成与酒虫间的故事,僧人和孙先生的登场也铺垫了情节的发展。在《酒虫》中芥川I通过作品把个人情感内化,来隐微阐述自己的思想。本文首先通过对刘大成与酒虫关系的分析,指出被酒虫控制着灵魂的刘大成所进行的自我救赎。继而通过对孙先生的解读,进一步指出同样作为旁观者的芥川对当时社会的隐微反讽。  相似文献   

11.
从《地狱图》看芥川龙之介的人生观和艺术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晶 《长春大学学报》2003,13(1):109-110
通过对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地狱图》的分析,阐明了芥川龙之介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即追求艺术、崇尚艺术、为艺术无所顾忌的艺术至上思想。  相似文献   

12.
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罗生门》通过一个叫“罗生门”的弃尸场所,描述了一个走投无路的仆人,在生存可能达到极限的环境中的心理转变过程。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罗生门》中登场人物的相互关系。仆人和老太婆对立统一的存在决定了该作品的主题。通过对仆人善、恶转变过程的心理描写,完成了对人类利己主义之恶性循环过程的剖析,同时也再现了芥川龙之介眼中的资本主义社会弱肉强食的逻辑。  相似文献   

13.
居敬 《少儿科技》2014,(10):28-29
我国古代许多书画家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收藏价值,一些人因此动歪脑筋,仿制古人书画,以假充真。但假的永远成不了真的!现代人可以利用化学知识鉴别书画。化学知识还可以帮助人们解释一些画作中的反常现象。  相似文献   

14.
发展壮大定西书画艺术。一是强化和展现定西地域文化特色,提升作品文化底蕴和鲜明个性。二是举办大型书画交流活动,提高定西书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发展文化产业。四是以人才培养为契机,繁荣定西书画艺术事业。五是以通渭农民书画为龙头,打响陇中书画产业品牌。  相似文献   

15.
书画,在中国历来被视为高雅的艺术品。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书画几经遮遮掩掩,终于从地下交易逐渐地站在市场的门前,并叩响了市场的大门。书画,成为“艺术股票”收藏艺术品,不仅能体现主人的地位与财富,满足收藏欲,获得精神享受,还能赚取高额利润。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中国现代名家作品的价格,从60年代初到现在,30多年一般要上涨几百倍,高的甚至上千倍。如60年代初,徐悲鸿著名的《松鹰图》售出价仅为230元;傅抱石一幅大画标价也只有80元。李可染的牧童骑牛题材的作品,如今拍卖价已远  相似文献   

16.
《莽丛中》是一篇十分特立独行的短篇小说,它打破了许多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莽丛中》淡化了情节,讲述案件的目的不在于指出真正的凶手是谁,而是把注意点集中在七个人叙述的矛盾中,利用不同人在不同角度叙述同一件事时产生的不一致,使得案情扑朔迷离,同时也打破了叙述者的权威性。芥川龙之介在短短的一篇文章中,灵活地运用了许多叙事技巧,本文就旨在挖掘出该小说的叙事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就鲁迅与芥川龙之介的思想轨迹、艺术风格、文学特色、创作道路以及历史小说的创作进行了论述,通过作品的举例分析,阐述了作家不同的艺术思想与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18.
雪涌 《科技潮》2007,(1):68-69
师立照著名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国教育电视台《书画赏析》栏目制片、中国教育电视台书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TW)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世界艺术家联合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金大都画院执行院长、中国决策书画院副院长、北京东方白马书画院外联部长、北京鑫平书画院顾问、北京一品斋画廊顾问、中华名人协会研究员。中国未来研究会书画名人院教授、中国公关协会艺委会委员。其艺术经历和作品在电视、报纸、杂志等众多媒体刊登报道。作品经常参加国内外书画大展并多次获得大奖,被美国、日本、法国、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博物馆及收藏家收购收藏。曾多次为国内外举办的各种公益性和慈善活动捐赠作品、并被收藏录入画册。近年来,作品常被作为礼品赠送给国际友人,应邀为数十家香格里拉酒店及五星级酒店作画千余幅。艺术传略入编《中国当代书画名人名作精品集》《、中华书画名人大典》等典籍。  相似文献   

19.
芥川龙之介乃日本近代文学"三杰"之一。其在中国的接受已近百年,其人其作是中日文学界研究焦点之一,研究成果丰硕。国内芥川笔下"中国形象"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借助接受美学、东方主义和比较文学形象学等理论得以深化,理论基础呈多元化趋势,各研究方向极具潜能及整合可能性;对芥川中国游前后文本的考察较为深入,展现了其笔下"中国形象"流变的基本脉络,但仍有细化深挖空间。反思现有研究成果,思考补齐短板之策,旨在全面挖掘芥川笔下"中国形象"流变,为描摹中日文学关系发展脉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科技信息》2009,(31):J0401-J0401
邹乃荣 1941年生于渐江绍兴兰亭镇。现为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群众文化副研究馆员,山东龙泉书画院副院长。60年代初就在报纸上发表作品。1963年获山东省第二届职工美展二等奖.国画《山村图书室》获全国书画系统优秀奖。《深夜来访》获全国孺子斗杯书画大赛优秀奖。《秋山人家》获全国中亨杯书画大赛优秀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