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全球化,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脱离这个大环境独立发展,因此区域经济的合作是实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该文通过对西藏实行区域经济合作优势进行分析描述,说明实行区域经济合作在促进西藏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2.
郑鹏  辛捷  廖荣 《科技咨询导报》2008,(27):116-116
经济地理学本是研究区域经济及其协调发展的社会科学,但在人口剧增、环境恶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日益走向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如果仍把观角局限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上,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诸多区域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很难起到解决诸多区域经济地理要素实现良性耦合的作用,更不可能达到协调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的,而且21世纪环境道德已成为制约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制和力量,经济地理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引入并重视对环境伦理道德的研究,已经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而地形复杂、人口众多却分布不均、资源丰富而人均不足、历史悠久而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区域经济及其重心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大体上分为区域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统一一体和分离分化两个历史阶段。了解区域经济发展及其重心迁移的历史演进,结合现实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规律,是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布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秦波 《广东科技》2007,(5):24-25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趋势的推动下,中国作为世界创造业基地的优势日益显现,而位于中国制造业中心地带的广东省更以它特有的区域特色经济吸引来了大批外来投资者,一区一品、一镇一品的特色产业集群经济数不胜数。以中山市为例,小榄五金、古镇灯饰、沙溪服装、  相似文献   

5.
喻梅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1,23(5):416-418,437
《浙江区域工商经济思想史》一书从区域研究层面拓展了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视角,丰富了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内容。该著通过新颖的历史分期,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全景式地展现了极具特色的浙江区域工商经济思想的发端与萌芽、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完善、转折与发展的历史,从历史文化角度对当代浙商的崛起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因此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6.
把上饶建成赣浙闽皖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区域经济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那么根据上饶所属的区位和优势,上饶的选择就是把上饶建成赣浙闽皖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就要发展“三沿”经济(沿梨温高速、沿320国道、沿浙赣铁路上饶段),建设“三百”长廊(百里工业长廊、百里城市长廊、百里旅游休闲长廊)。  相似文献   

7.
沈志勇 《科技智囊》2009,(9):I0005-I0010
2006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年,从此以后的五年是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中国经济将出现两个大趋势:首先,新一轮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源于消费结构升级,也就是中国的消费结构由衣、食向住、行阶段升级,所以在这种趋势的带动下、中国的产业结构在“十一五”期间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间经济合作,相互投资的不断增多,国际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壮大,这就使会计国际化更确切地说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正如美国会计学家乔伊和缪勒所言:会计的历史是一种国际化的历史。为正确认识这一进程,理解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成因尤其重要。笔者作些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中国城市经济地位在区域提升并逐渐成为区域经济中心的历史就是一部基本产业部类快速发展的历史,正是因为城市参与了外部的分工协作、流通,使城市在区域中心的地位得以凸现并取代乡村一跃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心。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科学分析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社会历史条件和现实特点而提出的极具实效性和远见性的战略构想,内容极为丰富。深入研究这一理论思想,对于指导我国区域经济生产力布局和建设及更好地实施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WTO视野中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诞生于经济全球化潮流中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引向了新的历史阶段,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WTO的关系也成为必须正视的问题。文章从WTO多边贸易规则的角度,探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得出了其建立符合WTO基本制度,但对贸易自由化将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进而分析了我国在所承担WTO义务下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应注意和考虑的问题,即以WTO为总纲,在其设定的法律框架内构建区域经贸合作体制,力求于二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从而在促进多边贸易体制发展的同时,使得本国及本地区经济得以繁荣。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中国城市经济地位在区域抬升并逐渐成为区域经济中心的历史就是一部基本产业部类快速发展的历史,正是因为城市参与了外部的分工协作与流通,使城市在区域中心地位得以凸现并取代乡村一跃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心。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是中国在世纪之交作出的一次重大战略决策,如何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实现西部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西部大开发既是西部区域经济上的开发,更是西部区域科技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而科技和人力资源开发,基础在于发展教育。本主要分析西部区域经济的发展将为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怎样关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的实现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课程融合”是“课程整合”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5.
祝琳 《创新科技》2006,(6):14-15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这一战略是对我国历史上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否定之否定。区域均衡与非均衡发展战略本身存在问题从均衡到非均衡战略,中国走过了50年的曲折历程,我们在肯定两大战略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同时,更要看到它们机械、片面、狭隘的另一面,这是造成我国区际关系长期紧张,未能实现和谐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两种战略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极端化、单一化、片面化倾向。建国初,中国尚处在极不发达国家的行列,在一种近乎盲目的理论支配下选择了“均衡…  相似文献   

16.
《银川科技》2004,(6):12-18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发展新型工业,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城市信息化的目标就是建立“数字城市”。推进“数字化银川”建设,是增强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一大趋势。城市经济区通过统一规划,加强协调,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布局、市场体系、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等方面会发挥积极作用。乌昌经济区也正是迎合了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为了尽快增强乌昌地区综合实力,从而有效带动全疆大发展,乌昌地区应该进一步完善其经济区功能。  相似文献   

18.
无论经济总量还是发展速度,长三角区域都已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典范,被认为是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之一。长三角的特点在于区位同构,同时又形成城市定位和产业上的优势互补。而在此基础上,如何打造更具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区域功能定位,也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旅游经济地区结构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论述了中国旅游经济地区结构的总体格局及区域经济地协调发展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我国旅游经济地区结构,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浅析内陆口岸建设在边境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境内陆口岸作为对外经贸往来的重要通道,也随对外经贸发展而发展壮大,并在边境区域经济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加强口岸建设,规范口岸管理,改善对外贸易环境已成为边境地区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地政府和经济管理部门不容回避的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