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重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既要全方位的展开,又要寻找突破口。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路径重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行之有效的。在弘扬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应当坚持正确价值导向,体现开放包容性,凸显时代性,同时加强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宣传、制度建设,以更好地建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
《科技潮》2004,(B08):42-43
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是中中国人民的盛事,奥林匹克运动会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与演进,早已超越了体育范畴,而上升到人文与文化的境界,尤其是在北京举办,意味着奥林匹克精神将被注入中华文化的精华,意味着东西方文化的进一步融合和奥林匹克精神的进一步宏扬。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文化存在精英与大众文化的差异,城市和乡村文化的距离,中国和西方文化的矛盾的非均衡性发展以及对当代中国文化构成威胁的因素:虚无主义、技术主义和享乐主义。我们反对虚无主义,让古今中外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世界;反对技术主义,让技术不要控制万物和人;反对享乐主义,让欲望不要越过其当代历史所确定的边界。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学习和吸收外国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从而不断创造和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共建民族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4.
张荣容 《奇闻怪事》2007,(7):77-77,76
一件事,听了,也就忘记了;看了,也就记住了;做了,很自然就理解了。对我们的学生来讲,只有亲身的参与、体验、交流,才能让他们刻骨铭心;对我们的老师来讲,不是靠理性的灌输、说教,而是为他们创设各种活动,才能让学生在体验中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不仅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提升综合国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保持国家稳定、发展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而且对于抵御和防范各种腐朽、落后的文化观念的侵蚀,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我们只有坚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才能使中华民族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学习江泽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思想,应把握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科学内涵和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一个让全国甚至全世界人民刻骨铭心的时刻。大地剧烈颤抖,短短的一瞬,城镇、乡村被夷为废墟,无数绚丽灵动的生命被掩埋在瓦砾之下。烈度达11度、震级为8.0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使正在迎接奥运的中国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国殇,一个多年不曾使用的词汇再次萦绕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截至5月30日12时,四川汶川大地震已造成68516人遇难,365399人受伤,累计失踪19350人,造成经济损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关于民族精神的概念也是众说纷纭。本文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以及中华民族精神出发,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概念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9.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当今时代对我们提出的重大课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新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应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教育,大力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大力加强人民群众主体精神世界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间故事类型多样、内涵丰富,映射各民族探索人生、思索宇宙、寄托理想的精神世界与历史认知,嵌合人类口头文化的脉络肌理与演进轨辙,包蕴丰富的族际交往交流交融信息,仍然在地域文化持有人的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文化功能。研究从同祖共源与文化共源、同心同向与文化共生、同频共振与文化共鸣考察民间故事,发现这些故事内化为人们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的同时,勾勒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意识“自发-自觉-自信”的演进轨辙,在年复一年的述说中完成了对后世的训诫,也实现了生活经验的累积、文化复刻的传递和价值更新的落地。  相似文献   

11.
张艳 《科技信息》2013,(9):358-358
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在更高的阅读体验基础之上,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从物境、情境、意境三个步骤进行引导提升。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关于民族精神的概念也是众说纷纭。本文从民 族、精神、民族精神以及中华民族精神出发,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概念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3.
学习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民族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大课题.青少年是学习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民族精神的重点对象。文章从探讨中华民族精神的特征与内容入手,分析了当代青少年学习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及其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叶嘉莹对古典诗词及中华文化研究的成就和传播贡献是学界有目共睹的事实。但何以成就如此杰出成就和贡献之根本原因尚有深入探究的巨大空间,这对全面提升古典诗词研究整体水平,了解文学与文化原创性人才之培养规律,以及从根本上强化中华文化复兴的软实力,均属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5.
中国轴心时代的文化,把“德”看作道之明或“天道的人文化”。“天行健”,因此,德的最根本的属性就是“自强不息”;“开物成物”、“成己成物”,人性的意志充分地展现以创化文明,就是道德的最根本的性质。这与以宗教为源的、也常常是今日十分侧重的规范性道德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6.
宋代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中华发展过程中的高峰阶段,其创新精神超过前代。深入研究宋代文化,必然有益于弘扬传统文化之优长。  相似文献   

17.
宋志平 《科技信息》2008,(31):333-334
努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实现执政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采取切实措施推动和谐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文明道德风尚,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等等,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只有把和谐文化建设搞好了,我们党才能不断增强执政的文化基础和文化自觉,才能实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最终实现人类孜孜以求的建设美好精神家园与社会和谐的共同理想。  相似文献   

18.
歌德的《浮士德》是“一种生活的发现艺术”。通过阅读作品,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浮士德”形象还是“浮士德精神”,其最终的指向都是人的心灵世界,是人类追求和寻找精神家园的一种艺术化表达,浮士德的一生是寻找精神家园的一次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9.
泰山学院泰山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泰山旅游研究所所长王雷亭副教授提出“泰山———国山”命题后 ,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反响与关注。为加强国山研究的交流与宣传 ,泰山研究中心《泰山———国山》课题组近几年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本刊特约课题组的部分核心成员以笔谈的形式发表有关见解 ,并欢迎各界有识之士撰文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20.
精神家园是指人的心灵的归宿,是一个人们所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要如何去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家园呢?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着修身治国的大智慧,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对现如今的大学生树立自己的价值观有着借鉴作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的大学生精神家园的构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