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政赔偿范围是我国国家赔偿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界定行政赔偿的范围对于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行政赔偿范围的特点进行分析,反思我国行政赔偿范围立法的不足,提出了完善我国行政赔偿范围的相应的立法措施.  相似文献   

2.
行政侵权赔偿是国家赔偿制度的一部分。现行法律对行政侵权赔偿诉讼的提起规定了单独提取和一并提起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在提取的条件、时效、判决形式和受案范围等方面均存在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现行法律对行政侵权赔偿的举证责任未作明确规定,但根据实际需要和赔偿诉讼的特点等.还是可以基本分配妥当的。建议对行政侵权赔偿诉讼的立法原则和某些具体条款作进一步明确和修改。  相似文献   

3.
行政赔偿先行程序是我国行政赔偿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制度设计目的在于通过赔偿义务机关自行解决赔偿问题来达到便民、提高行政效率等目的。通过对行政赔偿先行程序的功能研究,进一步挖掘其内在价值,为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行政赔偿为核心的国家赔偿成为各国普遍承认和遵循的法律原则。我国于1994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对行政赔偿作了比较原则的规定。行政赔偿的主体应为国家,同时,行政赔偿必须具备责任要件。行政赔偿制度的建立,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行政赔偿将国家机关与其他社会主体平等地置于法律的调控之下.笔者从中外行政侵权精神赔偿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趋势出发,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借鉴国外的经验,对我国的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原则、确定赔偿金额的依据等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公证法律责任体系中应增加对公证辅助人员进行规范的内容。公证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应以过错责任为基础,以严格责任为补充,且实务中不应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公证刑事责任中应注意,公证员行使公证职务时的身份并非刑法规定的国家工作人员,但在行政或事业性质公证机构中的公证员在行使公证行为以外的职务行为时可以依据该公证机构之性质来认定其具备国家工作人员身份。  相似文献   

7.
学界对行政刑法法律性质的三种主要学说存在严重的分歧,造成对行政刑法的法律性质的不同看法实质上是由对行政犯罪这一概念的内涵认识不同所致,欲探求行政刑法的性质,首先要科学定义行政犯罪。将三种学说中的行政犯罪进行比较,界定行政犯罪为犯罪的一种类型更为科学,行政刑法的法律性质应属刑事法的范畴。  相似文献   

8.
不动产征收中,公共利益的界定事关征收目的之合法性。依据现行法律体系,界定公共利益的明确主体包括作出征收决定的行政机关和个案审判中的司法机关。而公共利益概念上的复杂,以及与社会管理职能联系的紧密性,法院和行政机关均存在界定效能缺陷。为解决因"公共利益"界定引发的矛盾纠纷个案埋下隐患,在征收不动产的不同阶段,公共利益界定主体应当不同,这样既符合法律的规定,又符合国家政治治理的现实。应明确地方人大机构通过对政府计划和报告进行宏观审查履行界定职能;完善各级法院通过争议个案的审理履行界定职能;明确行政相对人诉请人大立法机构进行专题审查的事后界定职能。  相似文献   

9.
对技校学生伤害事故的特点、类型、责任认定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范围的界定进行了探讨,进而提出了技校学生伤害事故的有效防范和法律救济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目前的行政赔偿范围进行了反思。认为我国现行的《国家赔偿法》主要以列举方式确定的行政赔偿范围,极大限制了行政赔偿范围。建议采取“概括加否定排除式”的立法模式扩大行政赔偿范围,将行政规章以下的抽象行政行为、行政不作为行为和精神损害赔偿纳入行政赔偿范围。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行政垄断的一般理论问题入手,在界定行政垄断的基础上,对其成因进行了全面分析,为我国行政垄断法律规制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认定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行政理论与实务界的焦点问题,由于传统理论和我国行政诉讼制度本身的缺陷,行政诉讼原告资格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我国行政诉讼发展的重大症结,根据我国行政法制度设计,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认定问题是一个关乎公民权利能否获得行政救济的前提性问题,对其界定关系到行政诉讼之目的、行政诉讼之价值取向。在我国原告资格的核心是"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对其界定是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认定的核心。本文拟从日本对"法律上的利益"、台湾对"权利或法律上之利益"的界定进行分析,试图更好地解释我国行政诉讼法所称"法律上利害关系",使其更加适应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法律规定,公务员重大行政过错(故意或重大过失)的侵权主要由国家承担行政侵权赔偿责任,公务员基本上不承担赔偿责任。这不仅使得被侵权人难以寻求有效的救济途径,不利于保护国家利益,也不符合行政法实现公平的价值取向。设置公务员重大行政过错的侵权赔偿责任制度能有效促进公务员依法行政,防止公务员以权谋私,滥用职权,充分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法律规范关于行政取缔的规定主要有六种形式,显示出相关法律规定存在着诸多问题.正确界定行政取缔的法律属性,行政取缔既非行政处罚形式,亦非行政强制措施,而属多种行政措施的总称.同时探讨了正确适用取缔的实体要件、程序要件、形式要件和方式要件.  相似文献   

15.
行政合同概念之检讨与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合同概念的界定是研究进而规范行政合同的基础。长期以来,学界关于行政合同概念的界定多有分歧,主要表现在行政合同主体的范围、行政合同法律关系的归属、行政合同主体的意思自治程度、行政合同主体的地位等方面。从行政合同的主体要素、内容要素、意思要素、目的要素、地位要素和形式要素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对行政合同作如下界定,即所谓"行政合同",是指为了公共目的,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依法设立、变更、终止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及以之为载体实施行政行为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在行政主体不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造成行政相对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损害的情形下,行政相对人所受到的损害应当获得国家赔偿。对行政不作为之国家赔偿责任的法律依据、国家对行政不作为负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促进我国行政立法的完善,促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切实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更好地体现法治、人权、公平正义的法律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王慜婧 《科技信息》2007,(17):131-132
环境侵权现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不断产生,如何对其进行救济是近几年来的热点问题,其中建立完善的环境侵权救济制度的体系对于法律实践有着重大的意义,在救济制度的研究中,环境侵权责任性质决定了承担责任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有助于责任的理清和归责。本文先界定环境侵权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根据环境侵权主体的不同将环境侵权的责任分为民事与行政责任两部分,着重论述行政侵权责任的性质,通过国家赔偿责任性质的追溯及论证,说明环境行政侵权赔偿责任发端于民事责任,又与民事责任有所不同。环境侵权责任应包括民事责任及行政责任。  相似文献   

18.
《潍坊学院学报》2018,(1):51-55
就行政主体的行为表现方式之一的行政不作为来讲,学界的观点不尽相同。西方多数将它放在行政赔偿的语境中加以确定,我国大多也以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中的履行裁定或判决作为载体来讨论行政不作为,但是近年来从行政法行政行为理论上的探讨也渐成气候。在行政法律关系上来分析探讨行政不作为的构成是有必要的;对行政不作为的解决还要靠扎扎实实地推进行政法制改革。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即是说受害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故意、过失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受害人过错的主体一般而言是受害人本人,但随着社会活动的复杂性增强,司法实践中出现一些除受害人本人之外的特殊过错主体。本文对这些特殊主体的界定和法律适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我国行政赔偿程序的分析,认为我国有关行政赔偿程序的立法与实践,在"一并式"行政赔偿处理程序、行政主体主动赔偿程序以及时限方面,有着诸多创新之举,然而,不足与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在分析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