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课程简介《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是一门十分重要的音乐专业基础课程。长期以来,艺术学院坚持发展民族音乐教育的办学理念,紧紧抓住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资源优势,把云南本土民族民间音乐作为特色教育。  相似文献   

2.
通过采用自编问卷调查表,调查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专业大学生的音乐学习动机现状,并分析相关数据,剖析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专业大学生中存在的较为集中和有代表性的不良学习动机,在分析这些不良学习动机产生的原因的同时,给出针对性的调适建议,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在母语文化及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已成为国际音乐教育发展趋势的今天,依托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开发音乐校本课程,将少数民族音乐资源转化为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资源,对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新疆多元音乐文化的背景及特征,明确了在此背景下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并提出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4.
郑丽芳  王生耀 《科技信息》2010,(32):263-263
本文立足于屯垦史的背景角度上,厘清汉族乐舞文化流入新疆的历史脉络,发掘汉族乐舞和当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5.
依托资料查询与口碑访谈,较为系统地考察了新中国云南歌曲创作的审美轨迹、梳理了云南作曲学科历经几代学人不懈努力、由此形成的既立足本土民族音乐素材又吸收作曲学科新的创作技法和新的艺术观念进行歌曲创作的优秀传统,并把这种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学术的努力置于相关的社会背景中进行了纵向与横向的审视,在学理层面对建国后云南歌曲创作在国家政策的背景下、在云南民族音乐素材的养育下取得的累累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学术性评述。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少数民族地区各方面的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长期以民俗活动或宗教活动为载体的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问题也日益严峻。传播与传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然传播、制度传播、媒介传播、旅游传播、教育传播等几种音乐传播方式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都具有各自的价值。在保持少数民族音乐灵魂和精髓的前提下,顺应时代发展,结合各种传播方式的优势,才能使少数民族音乐以"移步不换形"的方式继续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7.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14,(3):F0002-F0002
陈宇京,男,土家族,1970年11月生,湖北建始人。中共党员,音乐学硕士,文艺学博士,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博士后,山峡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理事,湖北省音乐家协会理事,宜昌市音乐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三峡音乐文化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音乐学、南方少数民族乐舞文化美学。  相似文献   

8.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在经历了学者们半个世纪的研究后,研究成果已非常丰硕。本文以综述的形式,对近十年(2004-2014年)知网发布的音乐核心期刊文章进行全面的搜集与整理,梳理出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现状,并就此发现的研究缺失进行系统归纳,以便对未来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方向作以展望。  相似文献   

9.
科技在不断发展,社会在日新月异,我们的本土文化却越来越在社会进步的光环下慢慢退却了,世界文化一体化的趋势使多元文化受到强烈地冲击,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应尝试和探索,将本土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融人到高校的音乐素质选修课中,并能传承和弘扬本土民族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10.
民族音乐文化与旅游开发的互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民族音乐文化与旅游开发的互动性研究,指出民族音乐文化的合理开发,能够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旅游业的发展又能够促进民族音乐文化更好的保护与传承,由此提出了对民族音乐文化旅游开发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确哦”与“确比”是滇东彝族“闹丧”活动中最为热烈、最具可观性的歌舞场面,它以其浓郁的民俗性和独特的艺术样式,在滇东世居少数民族音乐化中独树一帜。它的形态、源流、变异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动因,对它进行收集、整理与研究,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滇东地区世居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提升其化品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2.
"歌师文化"是我国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典型性音乐文化形态,它以各族族民日常生活中的所谓"歌师"为传承主体,以口耳相传为承传方式,以所属民族各类文化活动为留存空间。在当前高科技迅猛发展态势下,此种文化事象的传承已显举步维艰之势。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这一弥足珍贵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事象,当下文化人类学界应该对其给予更高层次的学术观照与更深层面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3.
云南作为边疆民族文化大省,要想利用自身的优势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长的激励因素,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出发,探讨将民族文化融于旅游商品营销中,通过促进社会经济的微观单元即企业的发展来带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旅游,是促进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滇西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民族课间操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滇西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开展"民族课间操"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认为自编民族课间操具有体操的特征,又有民族舞蹈动作,且动作素材多、简单,音乐节奏强,群众基础好等特点,把其作为民族地区学校课间操活动,并引入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具有很好的前景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5.
应用数值分类学方法,根据《中国民族药志》收载的动物药数据,对云南7个特有少数民族的医药亲缘关系进行分析.表明7个特有少数民族使用动物药的多寡不一,其中德昂族和阿昌族使用最多;普米族、怒族、独龙族则未见使用记载.所使用的动物药以兽类为主,其次是昆虫和两(栖)爬(行)类.7个民族医药的亲缘关系与少数民族语言的亲缘关系之间没有一致性,民族医药文化更多是与其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6.
在全国三百多个戏曲剧种中,有些剧种是单声腔剧种,有些剧种是多声腔剧种。云南壮剧既有在本土民间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山乐西土戏的(乐西戏调)和富宁土戏的(哎依呀)腔调、(哎的呶)腔调,同时又有融合其他剧种声腔的广南北路沙戏的(沙调)、富宁土戏的(乖嗨咧)腔调、(依嗬嗨)腔调以及散用在富宁土戏和广南沙戏音乐中的(皮黄腔调),因此,云南壮剧是以本土腔为主要特征,融合其他剧种声腔的多声腔少数民族剧种。  相似文献   

17.
以云南少数民族民间传统工艺为个案,分析民间传统工艺的特点,以及为什么要留住工艺、如何留住工艺的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谈谈如何来保护民族文化,特别是对民间工艺在今天都市化的过程中,以休闲方式予以传习的现象倍加关注.通过分析,以期对如何保护和创新民族文化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1930~40年代初期,边疆研究期刊大量出现,作为边疆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边疆民族研究,也从被动的宣传介绍进入积极主动研究的阶段。而作为有“人类学博物馆”之称的云南,也就成了这些期刊民族研究的重点区域。对少数民族的认同,也从“国民”的发展而为“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9.
[乖嗨咧]腔调音乐是云南壮剧的主要音乐之一,在它的传承和发展中,既有民间壮剧班社的不断创新,又有专业剧团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发展了不同板式的唱腔、融入了壮族民歌的音乐元素、创新了器乐曲牌。这些创新丰富了[乖嗨咧]腔调的音乐,凸显了[乖嗨咧]腔调的艺术特征,增强了云南壮剧音乐的少数民族色彩,和其他腔调一起共同形成了多声腔少数民族剧种——云南壮剧,在祖国的戏曲百花园里独放异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