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反垄断法在立法目的、内容及其与产业政策的关系等方面表现出宏观性特征。确立我国反垄断法的宏观调控地位,对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反垄断法的国际化和统一化、深化体制改革和合理原则的运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为适应宏观调控的需要,我国拟议中的反垄断法,应确立宏观调控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采取合并立法体例、突出一般条款的作用、用好合理原则、将垄断行为作为规制重点、反垄断机关应具有权威性。  相似文献   

2.
美国、欧盟的反垄断法实施较早,理论和实践发展的较为成熟。在规制纵向垄断协议时所适用的本身违法原则、合理原则,禁止加豁免方式等也在不断地实践发展中渐趋完善。我国在规制垄断协议方面则存在着诸多立法缺陷,应吸收和借鉴欧美理论和制度成果,进一步完善我国反垄断法律体系并强化其实施。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对转售价格维持的主要争议点围绕在究竟应适用合理原则还是可抗辩的违法原则。从《反垄断法》的立法渊源、市场机制的当前需求和两项原则的优缺点出发,可抗辩的违法原则与《反垄断法》立法体系更具契合性,也更能维护市场竞争自由性,且《反垄断法》的第15条豁免条款可以弥补假阳性错误,因此可抗辩的违法原则更适用于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现况。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立法语境(背景)导致了不同的反垄断立法,也造成不同反垄断法的司法进程。本文即对美、日反垄断立法的不同语境(背景),及其对司法进程的影响进行比较,并进一步反思中国反垄断法的立法与司法情况。  相似文献   

5.
比较研究美国、德国、日本三国的反垄断立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我国的反垄断立法也会起到一定的启迪作用.本文分析三国反垄断法在名称、出台时间、历史任务、立法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及原因,揭示出反垄断法的一般规律:反垄断法与市场经济有着必然联系;反垄断法是对传统民商法原则的修正和发展,在经济法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反垄断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幼稚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反垄断法有扩大适用范围和趋于国际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我国反垄断立法在制定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我们应借鉴他国先进成熟的立法经验.美国反垄断法在立法框架的构建、法律原则的确立、立法规制的内容及豁免范围和执法机关的选择等四个方面可以对我国反垄断法的制定起到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7.
企业合并是滋生垄断的重要原因.在各国的反垄断法中,控制企业合并是十分重要的内容。美国和德国都是制定反垄断法较早的国家,它们的反垄断立法与司法实践对世界许多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多年。但至今没有出台反垄断法,从长远的角度看.这很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本文对美国、德国反垄断法中关于控制企业合并部分的实体法进行了有选择地比较,并试图从中为我国相关立法寻求借鉴。  相似文献   

8.
合理原则和本身违法原则是反垄断法的两大基本原则,被用来认定垄断行为是否成立。目前,合理原则的适用范围、适用方法和评判标准都尚未形成相对统一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这直接导致其在现实中的作用大打折扣。文章将合理原则的适用范围限定为部分横向协议、纵向非价格约束、合并或联营、附属性限制这四种情形。遗憾的是,当前的研究成果都只是列举了适用合理原则的考察标准,却未对其进行重要性排序,这种作法并不符合司法效率原则。因此,文章将目的要件作为适用合理原则的主要标准,目的要件和限制竞争行为的必要性作为次要标准,而进入壁垒则基本不予考虑。笔者认为,将合理分析的方法规则化对我国《反垄断法》十分有利,并对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现代意义上的反垄断法(Antitrust Law)是指国家管制垄断活动或限制性商业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产生于19世纪末的加拿大,而今世界各国多以美国反垄断法为典范。其产生背景说明垄断是自由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我国市场体系的建立,经济生活中的垄断现象逐渐显露,并出现制定反垄断法的呼声。本文认为中国反垄断立法应该缓行,并从现有立法、法的制定原则、行政性垄断的前途、经济性垄断的现状及适度鼓励竞争等方面阐述了应该缓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反垄断法的立法现状,其次分析了现行反垄断立法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了我国加入WTO后制定反垄断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已于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然而,对于没有反垄断立法和执法经验的我们来说不可能一蹴而就,《反垄断法》尚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反垄断执法机构的不确定性更是反垄断执法的难点和重点,将来反垄断执法机构的构建就成为我国《反垄断法》的重中之重。任何法律不可能尽善尽美,但应对实际执法的统一标准和依据应做出尽可能的完善和统一,使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的建设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2.
《反垄断法》第50条从立法层面上赋予了相关主体提起反垄断民事诉讼的权利,对构建我国反垄断私人诉讼制度的具有积极作用。但仅仅一个法律条文显得过于原则和模糊,对此还有许多问题需加以明确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要求我国尽快制定反垄断法,对市场竞争领域的有关问题做出规定。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制定反垄断法,应该以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为指导思想;反垄断法中应当对行政性垄断进行规制,但不应将其作为重点,重点应在经济性垄断;对知识产权领域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制作出一般性规定,并在一定程度上确认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效力;在全国设置统一的专门的反垄断执法机构。  相似文献   

14.
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基于对垄断“二重性”的认识而产生。适用除外制度不仅弥补了立法技术的不足,而且有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和国家经济利益的维护。知识产权正当行使行为为反垄断法所豁免,而知识产权滥用行为则是垄断禁止制度的规制对象。入世后,我国既要加强保护合法的知识产权行使行为,同时也要在即将出台的反垄断法中规定与知识产权滥用有关的反垄断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市场规则看,有市场就有竞争,竞争导致垄断,非法垄断对市场经济造成严重破坏,需要反垄断法加以规制;从客观现实看,我国垄断问题日益突出,已造成严重后果,迫切需要反垄断法进行规范;从立法现状看,我国反垄断立法严重滞后,制定统一的反垄断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垄断问题主要集中于行政垄断。行政垄断限制竞争,扭曲价值规律,阻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的进程,阻碍了统一、自由、竞争有序的市场的形成。行政性垄断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所以应是我国反垄断法规制的重点,要求反垄断法必须加以规制而不能回避。本文通过对行政垄断相关理论的分析与思考,揭示了行政垄断违法性的本质。并针对行政垄断的本质及其成因,以及结合反垄断立法对其规制的特殊性,提出了关于现行反垄断立法对行政垄断的规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反垄断法发展的早期,各国主要致力于通过反垄断法的国内实施来控制国内的经济集中.80年代以后,随着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跨国合并的频频发生及国际经济的日益集中,反垄断法把其规制的重心逐渐由国内经济集中转向了国际经济集中.由此引发了反垄断法内国控制日益弱化国际控制日益强化这么一个发展趋势.它为我国正在进行的反垄断立法提供了若干重要启示,同时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立法主张.  相似文献   

18.
竞争是市场经济生机与活力的来源,竞争所导致的优胜劣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并购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之一,并购是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并购实现了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内在要求,同时也实现了规模经济。但是,并购在增强生产的集中度,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无序的并购可能形成垄断,损害市场的有序竞争,最终威胁到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正因为如此,各国一般把并购作为本国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之一。西方国家对企业并购的反垄断规制的立法和实践,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现结合西方国家企业并购与反垄断经验及相关法律法规,提出健全我国企业并购中有关反垄断规制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9.
限制转售价格协议是处于不同生产线的生产商与销售商订立的,主要分为固定价格协议、限制最低转售价格协议、限制最高转售价格协议、推荐价格协议。限制转售价格协议对竞争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因而在反垄断法上,限制转售价格协议并不一定被认定为垄断协议而被禁止。认定限制转售价格协议是否违反反垄断法,理论及各国实践中是运用本身违法原则和合理原则进行判断的。由于限制转售价格协议有利有弊,而合理原则相较于本身违法原则而言,其会运用经济分析综合考虑协议对竞争的影响,因此我国对限制转售协议的违法性认定时倾向于采用合理原则。  相似文献   

20.
欧美反垄断法的延展史已证明,垄断违法性的实质认定从规范的确立到司法案例的裁判都具有极端重要性。中国反垄断法有目的性规范却缺乏恰当的价值规范与适当的价值判断路径,使我国反垄断法在垄断违法性认定上存在诸多缺陷,不利于现代经济治理的开展。因此,改变反垄断法的价值规范构成,拓宽反垄断的司法路径,完善垄断责任有效性,是实现我国竞争法制度转型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