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析了物料的运动方式及对上质体作用形式.基于输送物料对反共振振动机上质体的冲击作用,完善了反共振振动机的动力学模型.应用谐波平衡法对系统动力学方程进行求解,得出了上、下质体动力学放大因子的幅频响应曲线.以一试验台实际参数进行仿真,得出了试验台上、下质体的位移时间响应曲线.分析表明:考虑物料冲击作用与未考虑物料冲击作用相比,反共振频率变小,且在反共振点附近上、下质体振幅变大.  相似文献   

2.
川西坳陷中段关键不整合面剥蚀厚度恢复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三叠世以来川西地区经历了以挤压作用为主的多期构造运动,在研究区造成了多个不整合面。本文以这些不整合面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关键不整合面识别和剥蚀厚度恢复,分析了不同剥蚀厚度代表的地质意义。通过镜质体反射率、地震反射剖面特征等分析,认为与川西坳陷中段中生界油气成藏关系密切的几期构造运动分别是安县运动、印支晚幕运动和喜山运动。根据具体资料情况分别选取了镜质体反射率-深度法、镜质体反射率-深度与参考层厚度法、声波时差法对相应的不整合面进行剥蚀量恢复。恢复结果表明:自晚三叠世开始,研究区构造强度中心经历了由北向南的迁移过程;研究区主要构造圈闭形成较早,有利于油气运聚成藏:喜山运动在研究区作用最强,并控制现今构造格局的形成:研究区成藏作用终止于喜山运动。  相似文献   

3.
针对两机分别驱动两质体振动系统,本文建立振动模型,研究该系统在竖直方向的两机振动同步理论。采用拉格朗日方程和小参数平均法推导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和无量纲耦合方程。基于无量纲耦合方程零解的存在条件,推导出实现振动同步运动的条件,并利用Routh-Hurwitz判据确定振动同步运动的稳定条件。通过数值分析得到振动同步运动能够稳定运行的最佳参数区间,证明两机两质体振动系统的同步性和稳定性。仿真实验验证了数值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透射电镜下观察了红豆杉科、三尖杉科和罗汉松科11种裸子植物筛分子质体的超微结构,测量了筛分子质体的大小及其内含物的平均直径和数目.它们的筛分子质体均属S-型,同属植物所含淀粉粒的形态特征相同.红豆杉科内红豆杉属和穗花杉属的特征相近,白豆杉属和榧树属更为接近.三尖杉科(属)的篦子三尖杉筛分子质体的大小、所含淀粉粒的数目和其余植物差异明显,支持成立篦子三尖杉组.筛分子质体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还显示罗汉松科较三尖杉科、红豆杉科更为原始,竹柏组应保留在罗汉松科内.  相似文献   

5.
取17个烃源岩的显微组分,用^13C NMR波谱技术进行了化学结构与成烃潜力的研究。按照脂碳的丰度与油气潜力碳的大小,各组分可按如下顺序排列:藻类体、树脂体、角质体、孢子体、木栓质体、镜质体、惰性体。以惰性碳、油潜力碳与气潜力碳划分显微组分为三组成,并构成三元图。藻类体位于图的上部,相当于I型干酪根;各稳定组分位于图的中部,相应于Ⅱ型干酪根;镜质体与惰质体位于图的左下部,相当于Ⅲ型干酪根。据此,可  相似文献   

6.
取17个烃源岩的显微组分,用 ̄13CNMR波谱技术进行了化学结构与成烃潜力的研究,按照脂碳的丰度与油气潜力碳的大小,各组分可按如下顺序排列:藻类体、树脂体、角质体、孢子体、木栓质体、镜质体、惰性体.以惰性碳、油潜力碳与气潜力碳划分显微组分为三组成,并构成三元图,藻类体位于图的上部,相当于I型干酪根;各稳定组分位于图的中部,相应干Ⅱ型干酚根;镜质体与惰质体位于图的左下部,相当于Ⅲ型干酪根.据此,可从烃源岩显微组分的分析组成估算它的生油与生气潜力  相似文献   

7.
应用热解一色谱/质谱及核磁共振(NMR)研究了中国西北地区两种镜质组的化学结构。研究表明SGM基质镜质体结构中亚甲基碳所占比例较大,热解产物中正构烷烃/烯烃对所占比例较高,而MYG均质镜质体脂肪碳部分甲氧基、甲基碳所占比例较大,热解产物中以酚类、烷基苯为主。两种镜质组不同的结构决定了其不同的生烃特征。SGM基质镜质体除了生成气态烃外。还可以生成一定数量的液态烃,而MYG均质镜质体则主要以生成气态烃为主。  相似文献   

8.
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一类具有间隙的双质体冲击振动成型机的周期运动向混沌运动演化的全局分岔过程,并采用非线性延迟反馈方法控制该系统的混沌振动,延迟反馈控制利用系统处于混沌运动时的自身信息控制混沌,数值仿真的结果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烟草类根瘤中质体蛋白体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烟草类根瘤质体的超微结构. 结果表明,它的质体与众不同,一些质体含有蛋白体,但数量很少,一般只有一个,多近似圆形或椭圆形,且电子密度较高. 在这些质体的基质中有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电子密度很低的淀粉粒和少量由质体被膜内陷而成的突起和管状结构, 其中一些管状结构还与质体中的蛋白体相连. 不仅如此,在这些质体附近的细胞质中还常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小泡和蛋白体,一些内质网、小泡和蛋白体甚至贴在质体的被膜上.  相似文献   

10.
论述在各种可能的条件下建立的质体随细胞分裂而传递时的第n代子细胞中含突变质体数目为K的概率公式,并根据公式推断出演变趋势。指出了杂合细胞可纯化,可单向纯化,可双向纯化的本质特征。研究了纯合速度与各参数的依承关系,以及选择对突变质体随细胞分裂传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Jourdain变分原理建立了单变形动力学程式化方程。提出了变形体浮动坐标系建立的一般原则,用集中质量有限单元法与正则模态分析法描述物体的弹性变形。得到的结果同单刚体动力学方程及结构体动力学方程兼容。  相似文献   

12.
对于变长度钻柱振动的实验模态分析中,在不同激励点所获得的频率响应特性不一样,个别点差异甚至非常大,实验数据存在以下问题:其一,个别测点存在频率缺失的情况;其二,有些测点得到的频率成分会集中在某个小频域范围内波动。针对以上实验模态数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数据修正的算法,并编制了相应程序。通过在同一钻柱上调整传感器分布、选用不同材质锤头激励等方法分别做实验,获取了四组模态数据,使用本修正算法处理得到的钻柱固有频率一致性很好。应用有限元方法得到的钻柱的计算模态结果与实验模态结果也十分吻合。实验模态数据修正算法能较好地解决实验中被测对象固有频率的判断与修正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模态参数识别与试验模态分析技术.对专用起重机塔架系统的自振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对其振动横态参数做了理论计算,取得了较为一致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动态力识别的时域方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文提出一种识别动态力的非直接量测时域方法。首先将结构系统进行模态坐 标变换而得到无耦合的运动方程,然后把在一定微小时间间隔内的动态载荷作为一 个阶跃函数,再由实际量测或有限元分析得到系统的频响特性和量测到的该动态力 的结构响应确定模态坐标中的这一阶跃函数,就可得到动态力的时间历程。 以一个仿真实例说明方法的应用,其结果表明精度是好的,并对该方法应用中 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基于小波包变换的时间序列模型结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该方法以线性的离散时间序列方程为基础,对结构的振动响应数据进行小波包变换分解,利用小波包函数的正交特性,建立量测点间的离散化运动方程,最后利用该离散化运动方程的系数矩阵,估算结构的模态参数(自振频率、阻尼比与振型).用数值模拟算例对此方法进行了验证,并与随机子空间识别方法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正确地识别出结构的模态参数.  相似文献   

16.
以结构初始弹性振型为基向量,将地震荷载向量展开为振型荷载的组合。以Koyna重力坝为例,采用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和非线性时程分析法,计算各振型荷载引起的大坝非线性响应。取地震加速度峰值为0.5g,给出了Koyna、El Centro实测地震波和1种人工地震波作用下大坝前5阶振型荷载引起的坝顶位移响应。结果表明,非线性情况下,坝顶位移响应依然由与荷载分布相同的振型分量主导,重力坝振型响应具有弱耦合性。  相似文献   

17.
消能掺气墩是新型消能结构,已成功地应用于江西柘林水电站泄洪建筑物之中。为了对消能掺气墩的动力特性作出评价,本文按三维有限元法,采用SAP-5动力分析程序,计算了该结构的前15阶固有频率与振型,并进行了原型振动试验,用共振峰值法测出了结构的八阶固有频率。测试了泄洪水流冲击作用下结构的动态位移、加速度响应,又根据水流脉动压力观测资料,加以分析整理,输入到SAP-5程序之中,按振型迭加法计算了结构的位移响应及动应力历程。校核了结构的疲劳强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渐近模态分析的思想,引入在有限带宽内进行频率积分的概念,发展成有限带宽渐近模态分析.利用波动方程和结构运动方程,给出结构-声耦合的任意形状弹性空腔声压的基本解,该解由结构和声腔模态的线性组合形式表示,然后按有限带宽渐进模态分析方法,导出了实用的弹性空腔高频噪声预估公式.  相似文献   

19.
Timoshenko简支梁的振动模态特性精确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模态摄动法求解Timoshenko梁的振动模态特性,应用这一方法可将Timoshenko染无阻尼自由振动方程的求解过程加以简化,转化成一非线性代数方程组的求解,对两端简支的Timoshenko梁,得到了精确理论解,在此基础上,对比了两端简支的Timoshenko梁、Euler梁及纯剪切梁的模态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讨论了Timo-shenko简支梁自振频率随着长细比及模态数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0.
时域识别动态载荷的精度问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已提出的识别动态力时域方法将系统的运动方程作模态坐标转换,认为在离散的 时间间隔中载荷是一个阶跃力.于是非耦合的方程可以逆解出动态载荷的时间历程。 在识别计算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模态截断、测点数少于模态数、识别力数多 于模态数、时间间隔的确定以及采样中的噪声干扰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识别力的 精度。文中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并以仿真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