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坚:这是一场以货币波动为导因、以部门性投资和生产过剩为核心、多重矛盾交叠的“复合型危机”。危机恶化程度较原先估计的要严重得多。从去年7月以来,东亚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2.
在危机中先后更换政府的日本、韩国、印尼,正彻底地改变着其经济发展的方向与途径。然而,不可改变的仍然是其国家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必须迅速提升!东亚金融危机的实质不过是国家经济竞争力在国际间的丧失。国际市场,是一场永无哨声的“世界杯”  相似文献   

3.
东亚金融危机已持续半年之久,其影响程度之深、涉及范围之广,远远超出了人们的初期预料。在金融危机给亚洲经济造成巨大损失的同时,亚太安全格局和大国关系也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或调整。金融危机使东亚提前进入新一轮政治、经济调整期。危机是冷战后东亚国家共同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对各国政府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泰国总理差瓦利被迫下台,韩国执政党在大选中失败,印尼苏哈托政权陷入最严重的信任危机和社会动  相似文献   

4.
十年前的7月2日,随着泰铢贬值,一场惨烈的金融风暴席卷东亚。十年后的今天,东亚经济状况如何?几个“重灾”国家和地区经济恢复得怎样?亚洲金融危机的隐患有没有消除?人们带着种种疑问将目光再次投向亚洲。  相似文献   

5.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以来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东亚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一系列国家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改变了亚洲的面貌。接着在亚洲经历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和柬埔寨战争,美国影响减弱,苏联势力衰退。与此同时,日本经济腾飞,作用扩大。后来“四小龙”崛起,东盟和中国经济先后快速发展。90年代以来,东亚面貌又有很大变化。从冷战结束后的这几年来看,美国虽然很大程度上仍在亚太地区  相似文献   

6.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人们也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近些年来表现欠佳的日本经济。它是否正在卷进这场危机中,抑或成为阻止危机扩展的“防波堤”?它的金融问题与其他亚洲国家的金融危机是一回事,还是有质的区别?它是否也会面临在某些亚洲国家出现的经济骚乱,或是继续保持平静?近两个年度的经济反差在东京的神田街,我向一位小商店主问路,顺便聊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并演变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后果。认为这场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又一次显现。它是由资本主义经济的本性决定的。向富人倾斜、以富人利益为根本,这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逻辑。指出,要从美国金融危机受到警示,高度关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过程中潜伏着的各种危险性因素,深刻反思其成因和危害,汲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8.
如果一个国家能让我们准确地了解经济低迷造成的影响,那这个国家就是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的十年中,日本政府和经济专家一直寻求能消除泡沫经济破裂恶果的方法,当时日本的经济低迷和当前美国金融危机很相似。现在,日本回顾他们的“失去的十年”,不仅把它当作一次经济危机,还把它当作寻找整个社会体系中各种严重错误的机会。许多日本人不再认为自己的国家是一个可以改变全球局势的有活力的经济超级大国,因为在过去十年中国家的自信在危机中已经慢慢消失。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造成东南亚金融危机原因的考察,论证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与“亚洲价值观”的不相关性,指出,以儒家价值观念为核心“亚洲价值观”,不仅在五、六十年代以来东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东亚国家和地区克服金融危机,重新振兴东亚经济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积极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0.
随着“非典”在中国(部分地区)及东南亚一些国家流行,其对经济的影响也日益加重,成为东亚金融危机后本地区所遭遇的又一次严峻挑战,而且影响到了东南亚的经济复苏。受“非典”流行直接影响的行业有旅游业、航空业、餐饮业、娱乐业等,由“非典”流行所带来的人员往来的国际限制等又间接影响到其他行业,加上“非典”的“不确定性”带来的信心危机,因此其对中国和东南亚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摩根大通在4月24日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如果“非典”延续到八九月份,中国全年的经济增长率有可能下降1.5到2个百分点。《远东经济评论》综…  相似文献   

11.
2007年以次贷危机为发端的华尔街金融海啸,在2008年扩及全球,爆发了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国际金融危机。危机冲击各国实体经济,使主要发达国家陷入经济衰退,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急剧下滑。在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的格局中,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本轮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难于“独善其身”。本文从发掘危机成因入手,深刻分析评价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东亚的长治久安之道:创造新地区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东亚出现了形成一个“地区”的三个历史机会。这些机会不是别的,恰是人们熟悉的三大东亚危机:金融危机、健康危机和安全危机。若经过转化,这些危机都可以成为塑造东亚地区结构的重要转机。  相似文献   

13.
“地下经济”又称为“黑经济”,它是在三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开始兴盛的。从事这种活动的人不必缴纳所得税和商品税,故被称为“地下经济”。从事“地下经济”活动的主要是一些失业工人、农村移民、家庭妇女和青少年。在一些国家里黑势力也积极从事“地下经济”,并有自己的地下工厂和组织严密、手段齐全的庞大走私团伙。“地下经济”在第三世界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都很兴旺。据统计,美国有1,500万个家庭,平均每5个  相似文献   

14.
在外部环境不利之时,依靠内需增长来刺激经济已成为必由之路。去年,台湾经济受东亚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较小,经济增长达6.8%,消费者物价指数只上涨0.9%.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但今年以来,东亚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台湾出口衰退、物价回升。经济增长率也向下修订。台湾经济是否会发生大滑坡?它的抵抗能力有多强?这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东亚的逻辑     
冷战结束后的10年,东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中国经济的崛起、东亚经济合作的展开、东亚地区意识的萌发和增强等等,使得东亚从一个地理概念逐渐演变为一个经济、政治(暂且还不包含安全)的有机体。虽然这个有机体还处在其成长的初期,但已经呈现出自身发展的逻辑。过去10年东亚最令人瞩目的发展是中国的崛起,而一些东亚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在东亚金融危机之前,“中国威胁论”在一些东亚国家很有市场,但由于中国致力于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由于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负责任的表现,以及中国在地区经济合…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金融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丽  刘艳红 《科技信息》2009,(23):I0387-I0387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波及范围广、影响程度深、冲击强度大的金融危机,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同时.要从长远考虑,把制定相关法律预案,完善金融法律制度建设作为一项迫切任务,以推动我国金融法律发展,维护国家金融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7.
几年前,有关“亚太世纪”的议论甚盛,但东亚金融危机的发生,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使得这种议论几乎销声匿迹了。然而,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经济的得势,有关21世纪是“亚太世纪”的议论又起,亚太又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亚太,即亚洲太平洋地区,通常是指环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广义范围的包括太平洋的北美、南美、东亚、南亚以及大洋洲各国。这个地区的一大特点是国家多,差别大。既有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有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既有高度发达的城市型国家和地区,也有经济上非常落后的弹丸岛国;既有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有…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俊 《科技资讯》2009,(18):160-160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影响继续扩大和深入,从金融业到其他各行各业,从国外经济到国内经济在不同程度蔓延,中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这场金融危机中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企业如何才能熬过这次危机的“寒冬”,对企业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来说将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9.
2008年秋季以来,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肆虐全球。这次金融危机的直接诱因是衍生金融产品及其过度杠杆化,而制造和炒作这些金融衍生产品的证券公司则被认为是罪魁祸首。“贝尔斯登”和“莱曼兄弟”这些如雷贯耳、呼风唤雨华尔街多年的世界超级投资银行在自己一手制造的危机中玩火自焚,率先倒下;参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机构无一幸免,损失惨重,大量倒闭。  相似文献   

20.
《世界博览》2009,(1):16-16
世界银行:虽然东亚各国在此次危机爆发时远比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更有准备,但全球经济风暴来势之迅猛谁也无法幸免,12月10日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东亚经济半年报》如是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