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化遗产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文化基因。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  相似文献   

2.
<正>文化遗产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文化基因。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  相似文献   

3.
文化遗产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文化基因.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4.
记者手记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珍贵的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传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和担当。保护非遗,义不容辞。稷山螺钿漆器研究中心为了挽救和保护这一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做过很多努力。在2008年、2009年与县劳动部门合作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昆曲艺术和古琴艺术已先后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和文化标准化、环境恶化、旅游业等因素的威胁,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面对这种境况,人们难免要问:该拿什么拯救你,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昆曲艺术和古琴艺术已先后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和文化标准化、环境恶化、旅游业等因素的威胁,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面对这种境况,人们难免要问:该拿什么拯救你,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正万荣县地处山西省西南,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脉络绵延数千年,因而传统民间非遗项目也非常丰富。在前两期的"传承"栏目中,小编分别向大家展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软槌锣鼓和万荣笑话的艺术魅力,本期"传承",我们继续走进万荣,领略万荣花鼓和万荣抬阁这两项民俗艺术的惊艳之美。  相似文献   

8.
宇航 《科学之友》2013,(2):20-24
春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儿女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已形成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春节是中华民族聚着华夏儿女的观念。历经千百习俗篇腊月廿三祭灶祭灶在民间的影响很大、流传极广。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专门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视作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相似文献   

9.
正人们常说,华夏文明看山西。作为一名山西人,这也是很自豪的一件事情。山西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的积淀非常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类繁多,是一座蕴藏极丰富的宝库,是中华民族文化当中最亮丽、最精彩、最生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植根于人民群众,存活于老百姓的生活中,因此大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民间技艺的需要,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需要,更是促进山西文化繁荣昌盛的需要。正如在2016年两会上,代表委员聚焦非遗保  相似文献   

10.
正泥塑是我国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俗称"彩塑"或"泥玩"。一捧普通的泥土在民间艺人的匠心巧思下,幻化成富有灵魂和文化内涵的泥塑作品,它们或素或彩,乡土气息浓厚,反映了劳动人民朴实无华的审美情趣。历经几千年的漫长岁月,绵延不断、传承至今的泥塑艺术,伴随着人们对泥土的敲打,闪烁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2006年5月,泥塑艺术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1.
正唐卡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指广袤的空间,"卡"是追求极致的圆满。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将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绘制出来供奉并传承,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正>近几年,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的汉服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和关注。汉服体现了中华民族杰出的染织绣工艺与独特的民族特色,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中国工艺美术,是我国不可替代的传统文化之一。实际上,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就曾被古希腊、古罗马人称为“赛里斯国”,意为“丝国”,可见当时的中国已经出现了较为成熟的桑蚕丝织技术。那么,中国最早的纺织技术是如何产生的呢?又是怎样发展的呢?  相似文献   

13.
胡静 《科学之友》2013,(5):26-27
空竹,是中国民族文化苑中灿烂的瑰宝。2006年5月20日,抖空竹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项传统技艺在平常的百姓生活中大为流传。在公园,经常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空竹爱好者,他们在健身娱乐的同时,也使得这一民族技艺得以传承。在这个初春三月,记者采访了抖空竹牛人——创下世界空竹界"抖杆最长"纪录的马福喜,让我们来听听他一路走来的艰辛和辉煌!接触深陷其中2006年,家住山西省太原市晋源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中国文化土壤里生长起来的东方医学之一——针灸——有着非常广泛的适应性。它依托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思维和文化精华,凝聚了无数代人的实践、观察和知识积累,映射着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是中国古代医学智慧的结晶。今天,世界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认可针灸为医疗方法,它为保障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10年11月16日,针灸被成功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正木雕,是手造亦是艺术。传承者赋予冷硬的木材以艺术的生命,扩展了古建筑及室内物件的意韵,丰富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使它们更具有令人遐想的妙境。嵩山木雕始于先秦,历经千年风雨,代代传承,以其巧妙的构思,精湛的雕工、生动的形象、传神的意趣达到了"形、神、技"的高度和谐和统一,体现了中国传统木雕的艺术魅力,构成中华民族文化核心嵩山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嵩山木雕是一曲无声的交响乐章,一支静中有动的舞蹈,一幅平面而又立体的图画。本期传承,让我们一起云游王振北  相似文献   

16.
<正>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已经有数不清的辉煌文化遗产被岁月的风沙所掩埋,已经有无数伟大的创造被时光的洪涛所淹没,消失的文化与文明不能再生,我们只能面对着远古遗址黯然神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满足人们认知世  相似文献   

17.
<正>山西式样的家具,行话曰"晋作"。晋作家具是我国古典家具的典型代表,其制作技艺起源于秦汉,宋元时渐趋成熟,明代中期达到鼎盛,并一直延续到清代末期。晋作古典家具用料精纯,制作考究,形式、内容的完美结合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日用家具上的艺术美,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独特的传统制作技艺,使其极具地域特色和工艺价值。本期传承,我们将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家具制作技艺(晋作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曹运建的带领下,感受晋作文化传承的血脉之情,领略古典家具重获新生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正>地灵则人杰,人杰则乐道。2011年,源于道教文化和吕祖文化,以"吕祖桃木灵剑"为代表的永乐桃木吉祥物传统手工雕刻,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永乐桃木雕刻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永乐桃木雕刻,这一根植于民间的传统手工雕刻技艺,以其独特形式和无穷魅力弘扬吕祖道教及桃木文化,逐渐形成了别具一  相似文献   

19.
2005年6月,文化部在全国范围内部署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在上千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一个突出现象就是饮食项目纷纷亮相.在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技艺"一项中,就有"王致和"腐乳酿造技艺、"六必居"酱菜制作技艺、"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聚春园"佛跳墙制作等近70余项制作技艺.  相似文献   

20.
微观妙论     
正为文化传承插上"数字翅膀"2019年,浙江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正式发布"当古窑址遇上AR新科技"产品,游客只需在移动设备上下载专门的App,现场扫描导览图,就能再现800年前的龙窑烧制场景。通过数字技术,让古窑址"活"起来,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的许多文化资源——无论是语言、文字、风俗、传说,还是手工技艺、音乐、舞蹈——正面临着流失乃至失传的危险。如何把历史文化传承下去,是所有国家都面临的共同挑战。数字技术的诞生,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开辟了一条新路。文物与文化遗产"进驻"到数字化世界里,才能赢得青年人,让历史延伸到更远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