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蓝莓是一种越橘属浆果,除含有基础营养物质,还富含花青素、类黄酮等功能性成分,具有抗炎、抗癌、清除自由基、保护视力等功效。然而,新鲜的蓝莓易腐烂且贮藏和运输性能差,故需要进一步深加工,同时,蓝莓良好的健康属性使消费者对蓝莓加工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应用可更好保留功能成分的先进加工技术已成为蓝莓加工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阐述了近年蓝莓果汁、蓝莓果酒、蓝莓干燥等加工技术与功能性成分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蓝莓深加工产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南方蓝莓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20世纪初蓝莓最先在美国开始商业化栽培,我国自1981年开始蓝莓引种栽培,栽培面积和产量迅速增长,成为新兴蓝莓产地。但是由于我国蓝莓产业起步晚,所以从品种选育、栽培技术、产量、品质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加强蓝莓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我国蓝莓产业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通过栽培试验和生产实践总结了蓝莓定植、整型修剪、土壤、肥水等栽培管理技术,为浙江省及周边地区蓝莓栽培提供参考,促进我国南方蓝莓种植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蓝莓属杜鹃花科灌木,原产北美及我国长白山与大小兴安岭。蓝莓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正是由于蓝莓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属高氨基酸、高锌、高钙、高铁、高铜、高维生素的营养保健果品。作为一种绿色健康的果品,蓝莓的功效日益被人们重视。本文主要阐述蓝莓的营养与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伦  张林  张珍明  王虹  王冲 《贵州科学》2013,(6):26-29,38
本文报道一种蓝莓泡腾片剖备方法。以蓝莓鲜果为主要原料,探索了蓝莓泡腾片制备工艺、常低温保鲜浓缩干燥技术应用及科学组方确定;该泡腾片不改变蓝莓营养成分、在水中分布迅速均匀、有效成分便于吸收、生物利用度高、质地酥脆、口感舒适、食用方便,兼具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的特点,在食品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5.
蓝莓果实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A、蛋白质和花青苷等,被赞誉为"浆果之王".它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既有良好的营养和保健作用,还具有防止脑神经老化、强心、抗癌、软化血管、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及缓解视觉疲劳的作用.蓝莓的栽培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对蓝莓的水分生理、矿质营养和土壤p H值及光合生理特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蓝莓研究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贵州省麻江县蓝莓为酿酒原料,采用发酵法生产蓝莓果酒,选取加入酵母量、发酵时间、初始pH、发酵温度等影响果酒品质的4个关键因子,分别以感官评分、酒精度等质量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蓝莓果酒发酵工艺条件。得到以下结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酵母用量为1.0 g/L,发酵时间为7 d,初始pH为7,发酵温度25℃,发酵酒精度为12.7%vol。最终酿造出品质优良,酒液透亮,且具有浓郁香味的蓝莓果酒,为优质蓝莓果酒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微波消解处理蓝莓,通过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K、 Ca和Mg在76个品种蓝莓中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76种蓝莓中矿物质含量丰富,95 %的蓝莓K的质量浓度在0.093 %~5.06 %,Ca的质量浓度在0.131 %~0.826 %,Mg的质量浓度在0.048 %~0.246 %。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 %~9.07 %,加标回收率为96.23 %~102.25 %,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相似文献   

8.
正蓝莓(Vaccinium spp.)属杜鹃花科(Ericaeae)越橘属(Vaccinium)小浆果。蓝莓果实中花青素含量高,有防止脑神经衰老、增强心脏功能、明目、抗癌等独特功效。蓝莓由于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而风靡全球,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种栽培,栽培面积迅速扩展,已形成产业化栽培。但蓝莓作为杜鹃花科植物,最适pH值范围是4.8~5.5。土壤中pH值高于5.5时,则引起蓝莓叶片缺铁黄花;而土壤中pH值低于4.8时则可能导致越橘  相似文献   

9.
蓝莓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国内外蓝莓产业发展迅速.蓝莓对土壤环境要求较高,种植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土壤改良,使蓝莓较好的生长,提高产量.本文从土壤酸碱度、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土壤施肥及土壤温度和湿度五个方面综述了土壤环境对蓝莓的影响,并对我国蓝莓产业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加强蓝莓籽的综合利用开发,研究蓝莓籽不同组分的抗氧化能力。方法:对蓝莓籽的醇提取物、蓝莓籽多酚、蓝莓籽蛋白、蓝莓籽多糖进行提取分离,采用AAPH法、DPPH法对各组分进行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AAPH法测定的抗氧化能力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蓝莓籽多糖﹥蓝莓籽蛋白≈α-VC﹥醇提取物﹥蓝莓籽多酚;DPPH法测定的清除自由基能力由高到低顺序为:蓝莓籽多酚﹥醇提取物≈α-VC﹥蓝莓籽蛋白﹥蓝莓籽多糖。结论:蓝莓籽不同组分均显示出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其中以蓝莓籽多糖、蓝莓籽蛋白的抗氧化能力最强,蓝莓籽多酚的清除自由基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1.
以石河子地区引种栽培的3个北高灌蓝莓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光合-光响应曲线特征,测定比较光合相关参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细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变化,测定叶绿素含量,观察叶表皮特征及气孔形态差异,揭示不同蓝莓品种间光合差异,为蓝莓适宜品种的筛选和确定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1)3个蓝莓品种叶绿素含量有显著性差异;2)蓝莓叶表皮特征表现为具有表皮毛,气孔均为椭圆形,3个蓝莓品种在气孔大小及气孔分布数量上表现出一定差异,蓝莓06的气孔大小及分布数量最多;3)3个蓝莓品种的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呈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负相关;4)蓝莓的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的分别为7.41(μmol/m2)/s~15.88(μmol/m2)/s和1.26(μmol/m2)/s~2.15(μmol/m2)/s,北高灌蓝莓属于阴性植物且光合能力差异显著,蓝莓10号光合能力综合表现较强,对光环境的适应性表现良好,蓝莓06号在光合能力及光适应方面表现较弱。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蓝莓对土壤中锰元素的耐受能力,为蓝莓的高效栽培和安全生产提供依据。【方法】盆栽条件下采用不同浓度(0、1.0、2.5、5.0、10.0 mmol/L)锰离子(Mn~(2+))浇灌处理蓝莓品种‘Gardenblue’和‘Tifblue’,测定根系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以及过氧化氢(H_2O_2)、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SP)、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变化,通过分析蓝莓根系的生理反应,评估蓝莓对土壤锰的耐受能力。【结果】土壤外源Mn~(2+)处理浓度低于2.5 mmol/L对植株的正常生长无影响,当处理浓度达到或超过2.5 mmol/L时对植株正常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Mn~(2+)浓度增加,蓝莓根系中■产生速率和H_2O_2、MDA含量均在2.5 mmol/L Mn~(2+)处理后变化显著,SP、AsA和GSH含量亦变化显著,其中‘Gardenblue’各指标的变化较‘Tifblue’平缓。分析认为蓝莓对土壤锰胁迫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其耐受机理主要是由于植株体内抗氧化物质如SP、AsA和GSH等的增加。【结论】蓝莓植株内存在多种调控锰胁迫的机制,其对土壤锰胁迫具有较强的耐受性,耐受阈值为2.5 mmol/L。  相似文献   

13.
贮藏温度对蓝莓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贮藏温度下,蓝莓果实的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确定蓝莓鲜果适宜的贮藏温度,并为研究蓝莓果实中主要的抗氧化成分提供参考.在贮藏温度为20~25,10~15,0~5℃下,于不同贮藏期取样测定蓝莓果实中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的质量分数;测定蓝莓对DPPH自由基(DPPH.)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率,并分析3种活性成分与蓝莓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贮藏温度下,蓝莓果实中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的质量分数及抗氧化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贮藏初期,较高的贮藏温度能明显促进蓝莓果实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增加,但在贮藏后期,较高的温度加速了蓝莓果实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下降速度,并缩短了蓝莓贮藏期;低温(0~5℃)能使蓝莓果实的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始终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且能显著增加果实的贮藏期,是蓝莓较适宜的贮藏温度;蓝莓果实中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质量分数与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4.
大别山蓝莓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莓为越橘属浆果,具有较高的保健、医药和经济价值,市场前景广阔,是公认的健康食品。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蓝莓产业,我国也已基本形成包括长江流域在内的四大产区,蓝莓产业方兴未艾。大别山区有适合蓝莓生长的酸性黄棕壤(pH4.5-5.5,有机质〉3.5%).生态环境优美。大别山林艺植物科技公司2007年率先引进优良品种,经过田间种植试验和品性分析,筛选出适合大别山区推广种植的品种,开展了小规模的示范种植,初步形成了大别山区蓝莓种植规范,亩产达到1000-1500公斤,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大别山区蓝莓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优良适生新品种尚未培育,种苗繁育体系尚未形成,种植规模小,标准化水平低,产品还大多以鲜果出售为主,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15.
蓝莓,富含青花素、植物蛋白和人体需要的多种矿物元素,营养价值很高,有着"水果中的皇后"、"黄金浆果"等美誉。6-8月份,正是蓝莓采摘的时节,而青浦现代农业园区的蓝莓文化体验基地也许是那些喜欢健康、有机食品的游客最好的去处。  相似文献   

16.
以兔眼蓝莓为原料,采用酵母纯种发酵,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蓝莓发酵酒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测定蓝莓果酒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糖浓度为14°BX,起始pH值为4.5,酵母接种量为2.0 g/L,发酵温度为31℃。在最佳发酵条件下生产的兔眼蓝莓发酵果酒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59%、55%和60%,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能力,抗氧化能力与果酒体积分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在蓝莓果实自动化分级包装过程中,成熟度自动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以布里吉他和夏普蓝2个品种蓝莓果实为材料,根据成熟过程中果实的颜色变化,将其分为5个成熟阶段,分别测定了不同阶段蓝莓果实的色度值、硬度、果形指数、鲜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花青素含量和糖酸比等指标.结果显示:随着蓝莓果实成熟度的不断增加,色度值发生规律性变化,生长指标和内在品质也发生显著性变化;当达到第4和第5阶段时,果实基本成熟,品质较高,此时夏普蓝果实色度值象限分布为0a7.5和-5b2.5,而布里吉他果实色度值象限分布为0a5和-6.5b1.5.色度值可以作为蓝莓果实成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研究茉莉酸甲酯对蓝莓果实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以未经过处理的蓝莓果实为对照样品,探讨了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处理对蓝莓果实采后贮藏期间乙烯释放量、腐烂率、失重率、总花色苷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茉莉酸甲酯处理能有效抑制蓝莓乙烯释放量、腐烂率和失重率的上升,提高总花色苷含量并维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其中,50μmol/L茉莉酸甲酯对蓝莓果实的保鲜效果更显著。由此可见,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处理能不同程度地延缓蓝莓的后熟与衰老进程,并提高了蓝莓果实的贮藏期品质和商品价值,显著延长蓝莓果实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19.
评估短波紫外线(Ultraviolet-C,(UV-C)在不同冷藏时间、货架期和贮藏温度下对蓝莓抗氧化活性变化的影响,可以为提高蓝莓品质的可行方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UV-C处理蓝莓的原花青素含量、总酚含量、总花青素含量、类黄酮含量和自由基清除能力随贮藏时间、货架期、贮藏温度及其相互作用而不同。随着货架期的延长,抗氧化活性逐渐下降,特别是对于长期冷藏的蓝莓,UV-C辐照显著延缓了样品中原花青素和总酚含量的下降,低温(5℃)能有效维持高水平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总之,贮藏时间、货架期和贮藏温度对UV-C处理蓝莓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蓝莓在黔北地区的引种表现及早期间种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黔北地区引种兔眼蓝莓粉蓝、园蓝、灿烂、顶峰、芭尔德温,北高丛蓝莓蓝丰、布尼基塔、蓝源和南高丛蓝莓蓝雨、奥尼尔10个品种,通过2011~2013年的连续观察记录,得出高丛类蓝莓5月中、下旬果实成熟,单果重2.2 g以上、花青素含量986.3 mg/kg以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以下;兔眼类蓝莓适应性强、萌发能力和生长势旺,6月下旬至8月上旬果实成熟,平均单果重2.2 g以下、花青素含量1 642.4 mg/kg以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3%以上。蓝莓初植园间种经济作物年产值可达9.45万元/ha以上,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能增加短期经济收益,但间种作物对蓝莓生长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