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外国文学课程应采用多角度观照的方法,将中西文学的比较引入教学内容。比较可以使学生确定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学的特征与意义,寻找出它们在世界文学发展中的特定地位,探索世界文学发展的规律,从而建立起人类文学的总体意识。本文以中西神话、小说、文学史的若干比较为例,说明了比较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学教学活动具有自己的特征,它以对历史和文学现象的充分阐释及深刻理解为前提,并对其作出合理的价值评判,从而引导学生走进文学的历史,把握文学及历史的价值的意义。强化背景的教学方法,是达到这一目的途径之一。本文从阐释、衬托两个方面论述了背景在文学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并对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也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文革文学”——失态的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大革命”中的主流文学是失态的文学。其主要特征是“极化”即彻底意识形态化,主要表现为否定一切的极端化思潮,文学本体的彻底丧失,极端的文学创作模式和“棍子式”文学批评。文学彻底意识形态化对文学本身造成了戕害。失态的文学的发生有其社会历史根源,它不是孤立的,突然出现的  相似文献   

4.
王淑杰 《科技信息》2009,(21):185-185,134
俄罗斯是个笃信宗教的国家,拥有深厚的宗教传统,俄罗斯的宗教文化丰富了俄罗斯文学的内容,本文从宗教与文学的关系,宗教对俄罗斯文学的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宗教在俄罗斯文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关于英美文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美文学课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为目标而开设的。其在语言、文化学习中的重要性不容置疑。然而,英美文学课堂教学却境遇尴尬。怎样激发学生对文学课的兴趣,焕发文学课的魅力是文学课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学的危机根源于文学承载量及其社会值域的历史性陷落,这是人类文明与科学文化发展变迁的必然,这种变迁使文学在全部人文体系中的正典地位已不复存在,适应人们审美需求和阅读方式的变化,文学的表现形式将日趋多元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理论阐述和作品分析中指出,八十年代后半期新写实小说的出现,是与历史转型特定阶段相适应的一种文学转型,体现了文学中的“平民意识”。从文学观念和文学手法上看,表现出对现代主义和传统现实主义的双重反拨和双重吸收,丰富了新时期以来的文学的艺术经验。“平民文学”也应有“精英意识”,才会取得更大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深入,思想史研究和文化研究都已成为研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文学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研究过程中,出现空洞化现象,这对文学理论、文学审美以及人们的精神层面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影响,为了促进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发展与进步,本文主要就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空洞化现象展开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9.
英美文学教学是外语课堂教学重要部分,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注重揭示文学现象的内因,其缺乏相互比较的弊端十分明显。本文拟以引进比较教学方法,论述比较教学法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运用及其具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言说者是文学活动中读者阅读文本时所领悟到的、现身在文本中的说话人角色。在文学欣赏中,对言说者的领会不仅对文本的欣赏有帮助,而且只有领会到言说者的存在,才能达到文学欣赏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1.
文学是语言艺术,文学作品中的声音描写能激发起人们的多种联想,造成特殊的艺术效果,从而使文学具有诱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构建高校学生导游文学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能明晰学生导游文学素养评价的内容构成及各指标的重要程度,而且有助于在设计学生导游文学素养考试调查问卷时把握目标和标准,同时能为学生导游文学素养的培养提供方向和指导。通过对文学素养、导游文化基础知识相关文献的查阅,结合文学的本质特点、文艺鉴赏理论中的古典诗歌鉴赏理论、文学语言的特点、旅游美学理论,先得出初选指标。然后,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出高校学生导游文学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文学是语言艺术,文学作品中的声音描写能激发起人们的多种联想,造成特殊的艺术效果,从而使文学具有诱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和中国20世纪初期都处于一个解体的时代,解体时代中的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对英国诗歌史的考察都体现出文学的自然演化思想,文学自然演化思想是用自然循环的周期来看待文学的演变的一种观念。20世纪初的胡适和闻一多也通过文学的自然演化思想来为新文学,尤其是新诗的合法性辩护,他们的文学自然演化思想是中国文史“通变”观和达尔文的演化论合力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一直寻求等值,但是文学翻译,会因为语言、语义以及文化背景等各种因素的存在,出现不完全等值现象,只能完成部分等值。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要对信息进行增、减值处理,以便在文学翻译中产生最大的等值效果。在《夜色温柔》的翻译中存在虚假等值现象,本文主要从翻译中的等值现象、不等值现象,对《夜色温柔》中的虚假等值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文学领域中的人,不可能人人都是文学家,但可以说,个个都是批评家。不但人人都是批评家,而且,人人又都是鉴赏家。我国历代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批评家们通过整理、选择和品第,文学的意义和价值更其显见,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学批评特色。  相似文献   

17.
文学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符号的转换艺术,也是两种文化的转换艺术。文章从文学翻译的基本特性,地域文化差异、思维模式文化差异、习俗文化差异、历史文化差异等方面来论述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以来,雅文学从繁荣走向低谷,俗文学却掀起了一股热潮。到九十年代,雅文学与俗文学在对自身作了调整后,均呈现出相互影响的趋势。本文试图对新时期雅文学和俗文学的思潮的演变发展作梳理,并运用尧斯接受美学论中的“期待视野”的改变来对这一文学现象进行了剖析、阐述,揭示出读者“期待视野”的变化是新时期雅俗文学发展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生态危机日益严重,欧美作家首先认识到了保护生态的重要性,生态思潮开始涌动,生态文学的作品越来越多。美国著名生态文学作家爱德华·阿比的《孤独的沙漠》强烈体现了生态文学中的审丑意识。美是文学作品研究的永恒的主题,生态文学作品也不例外。首先应是审美的。生态文学作品要描写自然之美、环境之美,更要呵护人类所在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份美。然而生态文学中的审丑意识,更要揭露丑,审视丑,给人以震撼,《孤独的沙漠》中揭露了人性之丑,政策之丑,也描述了自然之丑,这一切丑的揭露和描述都是为了让人们更有心地去维护生态之美。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华裔文学逐步受到美国主流文化的关注和美国主流文学界的承认,成为具有新兴文化动力的文学。美国华裔文学的生产与美国华人移民的历史以及美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探寻美国华裔文学生产的历史语境是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