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饲料含盐量对稚鳖生长和咬伤后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饲料含盐量对不同规格的中华鳖稚鳖摄食、生长及伤口愈合情况的影响.实验设3个处理组,分别用T1,T2和T3表示,饲料中含盐量分别为15,25,45 mg/g,养殖实验30 d.研究发现,饲料不同含盐水平对中华鳖稚鳖摄食及生长无显著影响,但随着饲料含盐量的升高,稚鳖饲料转化率和特定生长率有升高的趋势,攻击行为呈现出递减趋势,伤口愈合呈现升高趋势.实验结果表明,稚鳖饲料适宜含盐量可能为45 mg/g左右,高于目前水产行业的推荐值(20 mg/g).  相似文献   

2.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6mg/g(饲料1)、20mg/g(饲料2)、24mg/g(饲料3)的预混料制成3种实验饲料,以市售进口饲料EP4为对照饲料,检测不同饲料对大菱鲆生长性能的影响.每种饲料投喂3池大菱鲆,每池100尾大菱鲆幼鱼.30d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之间与对照组在摄食率、增重、特定生长率上差异不显著,实验设计的饲料生长性能达到了市售优质进口饲料的水平.饲料2组的饵料系数低于饲料1和饲料3组,蛋白质效率高于饲料1和饲料3组,但差异不显著.说明在实验设计范围内不同预混料添加水平未对大菱鲆摄食生长产生显著影响,大菱鲆对维生素和微量矿质元素可能有一个较宽的需求水平,20mg/g的预混料添加量在生产上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体外颜色标记对鲤科鱼类标准代谢率(Standard metabolic rate,SMR)的影响。【方法】在(25.0±0.5)℃条件下选取40尾体质量大小相近的鲫(Carassius auratus)幼鱼作为实验鱼,设定颜色标记前、颜色标记后和摄食生长实验后共计3次SMR和形态参数测定(第0,1和23d)以及21d(第2~22d)的生长实验。摄食期间,于每日9:00和15:00分别对鱼进行饱足投喂并记录单尾鱼的摄食量。【结果】1)颜色标记前后SMR无明显变化,在生长实验期间,形态参数和SMR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增加(p<0.05)。2)实验期间,实验鱼的体质量、体长、肥满度、原始SMR均保持较高的重复性。3)特定生长率(SGR)与摄食率(FI)和饵料效率(FE)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关系(p<0.05),但FI与FE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关系。4)生长实验期间实验鱼的SGR与SMR变化量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关系。【结论】颜色标记对鲫幼鱼的SMR无明显影响,具有运用于科学研究的可行性;鲫的表型参数具有较高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4.
奥尼罗非鱼多重周期饥饿后的补偿生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多重周期饥饿后的补偿生长方式,在室外水泥池中用含w=8.9%脂肪,w=36.0%蛋白质的膨化日粮饲喂240尾初始质量约为7.3 g的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 ×O. niloticus 96 d,水温为(29.0±1.5 ) ℃.试验共分4组,分别为对照组(每日投喂)、实验1组(隔日投喂)、实验2组(隔4 d投喂4 d)和实验3组(隔8 d投喂8 d).试验结束,各实验组奥尼罗非鱼均获得了部分补偿生长效果,且其部分补偿生长效果主要由摄食率提高引起,饥饿1~4 d后恢复摄食可使奥尼罗非鱼内脏指数、肥满度、生化组成恢复正常,而饥饿8 d后恢复摄食并不能使鱼体内脏组成和生化组成恢复至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5.
饥饿和补偿生长对吉富罗非鱼摄食、生长及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25.5 ~30.0℃条件下分别饥饿0、5、10、15 d后,再恢复投喂15 d对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摄食、生长及体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吉富罗非鱼体重损失率显著增大,水分和灰分的质量分数逐渐升高;粗脂肪的质量分数在饥饿前期下降较快,随着饥饿时间...  相似文献   

6.
慢性氨氮暴露对中华鳖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体氨氮含量过高是中华鳖养殖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本实验探讨了慢性氨氮暴露环境对中华鳖幼鳖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挑选64只初始体质量为(90.5±20.5)g的健康中华鳖幼鳖分别暴露于非离子氨氮(UIA-N)质量浓度为1.5(C1),2.6(C2)和4.1(C3)mg.L-1的水环境中,每组16只,暴露时间为42 d.对照组(C0)用不加外源氨氮的自然晾晒自来水饲养.实验期间温度((29±0.5)℃)和pH值(7.75±0.1)在各组间保持一致.结果表明,本实验所设氨氮的质量浓度梯度对特殊生长率、补体旁路途径介导的血清溶血活性和血清杀菌活性都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血清溶菌活性和血细胞吞噬率这2个指标在C1组和C2组显著升高(P<0.05),同时其他各处理组与对照组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由此推论:低于4.1 mg.L-1UIA-N的水环境对中华鳖的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某些指标甚至有刺激升高的作用,表明中华鳖具有较强的耐受水体中高质量浓度氨氮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摄食水平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 …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褐牙鲆幼鱼(体重0.71~4.16g;体长4.45~8.14cm)在24℃下保持5个摄食水平(0~最大)。投喂人工配合饵料。温重、干重、蛋白质及能量的特定生长率与摄食水平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864,0.8311,0.8016和0.8577(n=33,p〈0.05)。随摄食水平增加,干重、蛋白质和能量的转化效率升高,平均总转化效率分别为33.77%、33.89%和33.03%。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饥饿时间对黑鲷补偿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的饥饿处理时间下再恢复供食后黑鲷的生长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黑鲷在饥饿后再恢复喂食出现部分或完全补偿生长效应,且这种补偿生长效应主要是通过恢复生长阶段提高摄食率和食物转化率来实现的;黑鲷在饥饿过程中主要是消耗脂肪作为身体能量的来源;经过补偿生长后,鱼体的生化组成与对照组的水平相比有所变化,即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含量下降,水分和灰分含量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9.
重复性"饥饿-再喂食"对黑鲷补偿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盐度26.5~27.0、温度(24.0±0.8)℃条件下,研究了重复性"饥饿—再喂食"处理对黑鲷补偿生长的影响。试验鱼的平均体重为118 g(110.5~126.8 g),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对照组C连续喂食40 d,4个处理组S1F4、S2F8、S4F16、S8F32分别为饥饿1 d喂食4 d(共8个周期)、饥饿2 d喂食8 d(共4个周期)、饥饿4 d喂食16 d(共2个周期)、饥饿8 d喂食32d(共1个周期)。主要结果为:(1)黑鲷经过重复性"饥饿-再喂食"处理后,S1F4、S2F8、S4F16、S8F32各处理组均出现完全补偿生长效应,且这种效应主要是通过提高饲料转化率来实现的。(2)经过重复性"饥饿-再喂食-…"处理后,鱼体的生化组成与对照组的水平相比有所变化,即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含量下降,水分和灰分含量基本不变。本实验结果可为黑鲷养殖中高效投饵技术的形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3种微藻对池蝶蚌幼蚌的选择滤食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3种不同藻类对池蝶蚌幼蚌的摄食率和生长的影响,进行了普通小球藻、斜生栅藻、舟形藻为影响因素,以养殖产量和相对(体重)生长率为评价指标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池蝶蚌幼蚌的摄食量在5 h内随着藻类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实验组3、7、9的摄食量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相对生长率(壳长、壳高、壳宽和蚌重)、绝对生长率和养殖产量在9组实验中均变化明显;在试验所设定的水平范围内,舟形藻对养殖产量和相对(体重)生长率影响最大,3种藻类的最佳水平组合是:普通小球藻为250个/mL,斜生栅藻为2.5×104个/mL,舟形藻2.5×104个/mL。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室内生态实验法研究了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幼鱼(初始体重(17.43±0.85) g分别饥饿0(对照组),2,4,6,8 d后的补偿生长规律,探讨军曹鱼幼鱼补偿生长的生物能量学机制.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幼鱼的能量及体重损失率显著升高;恢复生长过程中,饥饿处理组幼鱼的平均日摄食率(能量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以饥饿8 d组幼鱼的平均日摄食率最高(17.20%);幼鱼在恢复生长过程中的能量、湿重及干重特定生长率均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军曹鱼幼鱼在饥饿后的恢复生长过程中通过提高摄食率来实现其完全补偿生长能力;军曹鱼幼鱼在饱食条件下的能量收支方程为100.00C = 38.33G + 15.06F + 7.22U + 39.39R,同化能分配式为100.00A = 49.32G + 50.68R.  相似文献   

12.
在(20±1) ℃条件下测定短期饥饿和再投喂不同时间后鳊鱼(Parabramis pekinensis)幼鱼肝指数、肝糖原含量和血糖浓度的变化;以正常持续喂食实验鱼作为对照组,分别在饥饿处理0、1、4、7、12 d后以及饥饿12 d再恢复投喂1、4、7、15 d后取样.结果显示,实验鱼随饥饿时间的延长,肝指数和肝糖原含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 05),饥饿4 d后分别为(1.34±0.05)、(10.53±4.18) mg·g-1,均显著低于初始水平(p<0.05),饥饿12 d后分别为(0 96±0.04)、(4.03±0.81) mg·g-1达到最低水平(p<0.05);再投喂后,上述两个指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p<0 05),再投喂1 d后的肝糖原和15 d后的肝指数分别恢复至初始水平(p>0.05).实验鱼在饥饿处理和恢复投喂的过程中,与对照组比较血糖浓度没有出现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鳊鱼幼鱼在饥饿和恢复投喂的过程中,血糖浓度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而肝糖原含量变化速度快于和肝指数.由此推测鳊鱼幼鱼在饥饿过程中主要利用糖类来提供能量,且首先动用肝脏内的储能物质,肝糖原含量的变动与血糖浓度的稳定性有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13.
水体中5-HT对仔蟹生长以及内源5-HT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有研究表明外源给予一定量的5-羟色胺(5-HT)可以调控甲壳动物的发育.本实验将同期变态的Ⅰ期仔蟹(仔Ⅰ)单只浸泡于浓度分别为1,3和5μg/mL的5-HT中,浸泡时间分别为1,2和4d,每组20个平行,每个平行1只,待变态成Ⅱ期仔蟹(仔Ⅱ)后观察各组的存活率、变态时间、规格(壳长、壳宽和湿重),并测体内5-HT含量...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饲料间的营养搭配,优化热带海参配合饲料及提高糙海参(Holothuria scabra)人工养殖技术,本研究分析了5种饲料对糙海参幼参生长和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采用虾料、螺旋藻粉、马尾藻粉、配合饲料和发酵饲料[由配合饲料、马尾藻粉、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ate)、海洋红酵母(Rhodotorula benthica)和螺旋藻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发酵]分别投喂幼参[体质量为(1.06±0.20) g],养殖周期40 d,最后测定幼参的体质量、特定生长率(SGR)及体壁营养成分。结果显示,40 d时配合饲料组幼参体质量、SGR最高,发酵饲料组次之,均显著高于其余饲料组(P<0.05)。虾料组、配合饲料组幼参体壁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马尾藻粉组、螺旋藻粉组(P<0.05),发酵饲料组与其余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配合饲料组、发酵饲料组和虾料组幼参含水率显著高于螺旋藻粉组、马尾藻粉组以及试验初始时幼参的含水率(P<0.05);马尾藻粉组幼参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虾组、配合饲料组以及试验初始时幼参的灰分含量(P<0.05);虾料组幼参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阐明中华鳖酪氨酸酶家族成员dct基因的结构与表达特征,根据Ensembl数据库的中华鳖dct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运用RT-PCR技术进行开放阅读框(opening reading frame,ORF)克隆,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进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技术检测正常体色和黄色中华鳖肺、肾脏、裙边和肌肉组织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中华鳖dct基因ORF区全长1 578 bp,编码525个氨基酸,2种体色鳖dct基因序列完全一致;氨基酸序列分析得C末端无L-亮氨酸基序;N末端含有1个信号肽结构域;预测蛋白(成熟肽)分子质量为56.449 ku,理论等电点为6.67,不稳定指数为38.71,表明DCT蛋白是酸性稳定蛋白;预测DCT蛋白为亲水性蛋白;含有跨膜结构域、类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层粘连蛋白型类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和2个铜离子结合结构域.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在dct基因进化过程中,中华鳖与绿海龟和锦龟的亲缘关系较近.q-PCR结果表明:dct基因在同一个体各组织中均有表达,肺组织中相对表达量最高,且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组织;黄色中华鳖肺、肾脏和裙边组织dct 表达水平与正常体色鳖的相应组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中华鳖体色变异与dct基因突变无关,但dct基因表达改变可能对体色变异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配合饲料和冰鲜野杂鱼饲养中华绒螯蟹幼蟹30d,观察两种饲料对蟹存活率、规格(体长、体宽和体重)和肝胰腺指数的影响,并对肝胰腺内的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及血淋巴中的血细胞组成与大小进行计算与测量.结果表明:冰鲜野杂鱼组中华绒螯蟹规格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而存活率、肝胰腺指数和消化酶活性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爪哇苔藓对河蟹早期存蟹存活率和生长速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投放爪哇苔藓的实验组存活率比无水草组高32.44%,平均体重增长快1.679倍。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饥饿和再投喂的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稚鱼的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在15.00的盐度条件下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饥饿3 d、饥饿6 d、再投喂3 d的鲈鱼稚鱼,其胃蛋白酶的活力比摄食组高,胰蛋白酶的活力比摄食组低;而再投喂10 d和再投喂17 d的鲈鱼稚鱼,其胃蛋白酶的活力比摄食组低,胰蛋白酶的活力比摄食组高.饥饿组和摄食组的鲈鱼稚鱼,其蛋白酶活力差异显著.由此认为,短期饥饿可能导致鲈鱼稚鱼出现补偿性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