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界上已知的多肉植物有50多科10000余种,其中仙人掌科植物种类达2000多种,与除了仙人掌科以外的多肉植物并提。这类植物形态光怪陆离结构肉质肥厚,具有其他植物所不具备的观赏价值,素有“有生命的工艺品”之美称;有些种类可向人类提供药用、食用,建筑  相似文献   

2.
科技动态     
在瑞典,每年都会新建许多公寓和办公楼。当你进入那些装饰一新的建筑时,不但闻不到刺鼻的装饰材料味而且映入眼帘的多是枝繁叶茂的植物和充满自然气息的摆设。在酷爱大自然的北欧人看来,虽然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各式建筑,但如何让人为的东西对环境破坏最小、更加贴近自然已是非常重要的课题。这就引发了对生态住宅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3.
福建华安野生观赏树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由于近年来人类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故而当前国际园林发展动向系从生态园林规划着手,进行植物造园。植物用于造园可产生其它造园要素所达不到的艺术效果。作者认为有以下特点: (1)突出季相,色彩丰富; (2)分隔联系,变幻莫测; (3)点题成景,寓意深刻; (4)衬托建筑,装点江山。 植物造园远比修盖建筑造价为低,而所获环境效益却要高得多。目前人们对其兴趣不如营造建筑、堆叠山石。作者认为原因如下: (1)建筑控制园林的观念根深蒂固; (2)造园林种树贫乏;  相似文献   

4.
<正>自然界中,人类有A、AB等血型,不同动物也有很多复杂的血型。令人惊讶的是,植物居然也有血型,并与人类有相似性。植物血型的发现者是一名日本法医,其发现过程非常偶然。这名法医在给一名死者做化验时,发现其血型是O型,  相似文献   

5.
生活如蓟     
有一种植物叫蓟,它以惊人的力量再生,让你感受到那种顽强和乐观一如人类的生活。入冬,农人们的犁铧翻耕了土地,这是来年播种必备的程序。但是,对于野草,对于一切经过犁铧切割的植物,这无异于天降的灾难,它们被突然从根部切断,那些依靠种子繁殖的植物,只有期  相似文献   

6.
80年代起,基因工程陆续在培育抗病毒植物、抗虫植物、抗除草剂植物,创造植物的雄性不育、培育生产医用蛋白的植物和其他有重要价值的蛋白质的植物以及改变植物的质量性状等方面初露头角,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展示了诱人的前景。 时至今日,通过向植物转入人类所需要的基因(转基因),得到了一系列符合人类要求的植物(转基因植物)。 一、转基因植物抗病毒 病毒病是植物病害中的一类严重病害,不仅会造成产量大幅度下降,也会影响质量。1986年,美国科学家Beachy等从烟草花叶病毒(TMVUI)株中分离出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当把这  相似文献   

7.
技术是人类发展的动力,而场所则是人类精神的家园,从这两个层面上说,两者的融合是实现人类诗意栖息的必然要求.高技术建筑的地域化就是试图使这两者得到充分融合,并使高技术建筑在21世纪获得更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建筑领域中的“生态建筑运动”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蓬勃兴起的。“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等概念在建筑界不仅成为一种时尚,而且确实已成为建筑学科发展的前沿,也是人类理智和文明的升华.  相似文献   

9.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但面对世界范围内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漠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21世纪人类共同的主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于建筑的发展来说,必须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能生态发展模式,而生态建筑正是实施这一转变的必由之路,生态建筑是中国城市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生态建筑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但面对世界范围内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漠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21世纪人类共同的主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于建筑的发展来说,必须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能生态发展模式,而生态建筑正是实施这一转变的必由之路,生态建筑是中国城市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桑雪 《科技信息》2010,(15):311-311,376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建筑是人类将自然界改造得符合自己的需要而做出的一项重要文明成果之一。然而建筑成为审美的对象,却是一个历史的产物,有它那从实用到审美的发展过程。最初的建筑仅仅是基于实用的目的而营造的,是遮风避雨、防寒御兽的简陋住所。只是随着物质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建筑才越来越具有审美的性质,但从总体来说,建筑仍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艺术,这也是它与其它艺术相区别的一个重要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郝国庆 《太原科技》2007,(12):20-20,22
介绍了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现状,探究了如何利用太阳能使人居建筑满足人们舒适生活和建筑节能的需求,从而使这一绿色能源更好地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13.
谢文俊 《广东科技》2008,(18):51-53
21世纪人类共同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建筑业正由传统高消耗、高污染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生态型发展模式,绿色建筑正是实施这一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建筑工程与人类生活密切相连,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大家在关注住宅建筑质量的同时也越来越多的注意到厨房的规划施工。因此,与住宅建筑卫生息息相关的建筑给排水管道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使用。本文研究了当前我国建筑给排水施工存在的安全问题,并针对这一现状,提问解决建筑给排水施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三十六计走为上”,这是人类应对某些矛盾冲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保身方法,但是,这种策略,对陆生植物却几乎没有用处,因为它们“走”不了。那么,弱小的植物怎么办?请看,它们自有一套绝妙的“隐身”之术。  相似文献   

16.
据生物学家估计,现在地球上约有8万种植物可供人类食用,而目前仅利用了3000多种。在这3000种中,人类所需植物蛋白的95%又来自其中的30种,一半以上的植物蛋白仅来自3种——小麦、水稻、玉米。豆科植物约有1万种,是植物世界最大的蛋白质来源。然而,我们利用的仅仅是大豆、花生等少数几种。水中生长的鱼类,约有205万种,目前人类利用的只有500种。  相似文献   

17.
酸雨不但对土壤、水体、森林、建筑、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均带来严重危害,也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健康危害极大,同时酸雨还会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本文通过模拟酸雨进行了科学实验,来进一步说明酸雨对动植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绿化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淮光  李德利 《科技信息》2007,(26):282-282
人们离自然越来越远。城市中建筑林立,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受到日趋严重的挑战。"釆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成为人类对大自然的美好向往。以生态学为指导,以植物为主体,以建筑为点缀,建立一个完善的多功能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当今世界环境保护的必然趋势,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花草树木植被,作为最有活力的自然因素,它不仅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创造优美的园林景观方面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相似文献   

19.
本通过对太阳能源的再认识,探究太阳能与建筑的有机结合和合理利用,使人居建筑的设计更能满足人们生活舒适和建筑节能的需求,从而使这一绿色能源能够更好的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20.
建筑,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和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其中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建筑物对人类生活的功能好坏,往往决定着人们观感的美与丑,因而建筑的审美意义,有赖于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