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雯 《科学之友》2005,(21):10-12
编者按: 两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颗一闪而过的水花;两年,普通人依旧过着普通的生活,风平浪静;然而同样是两年,中国航天的历史又被添上辉煌的一笔,中国人民的志气又神奇地高涨起来……"两年前那一瞬的惊叹与自豪依然回旋耳际,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高扬的手依然荡漾脑海.人们还没有从那一次的辉煌与喜悦中走出来,更大的一次壮举,更大的一次喜悦,更多的信心已经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2.
日首,“神舟5号”裁人飞船的成功试飞,标志着中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中国航天史也由此揭开了新的一页。成功实现载人航天之后,中国航天的未来发展成为许多读关注的话题。为此记特采访了参与“神舟号”系列飞船研制的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刘宗映研究员。  相似文献   

3.
20 0 2年秋天 ,金秋送爽。对于刚刚发射完“神舟”三号飞船 ,又准备发射“神舟”四号飞船的航天人 ,尤其是对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环境工程部动力学环境实验工程技术人员来说 ,更是贵客盈门。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西侧 ,那个气势不凡的院落 ,那个曾经被誉为托起中国航天人之梦的必经之地 ,迎来了物理学家、 1 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丁肇中教授此次是第二次来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环境工程部。早在六年前 ,以丁教授为首的一批科学家就利用航天飞机搭载磁谱仪为探测太空的实验项目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环境工程部进行了成功的合…  相似文献   

4.
中国制造     
苍天无语,但人们总有无尽的好奇与期待。这一次,在时隔两年之后,深邃的太空迎来了两位中国客人。而在费俊龙和聂海胜身后,有13亿中国人正抬头仰望星空。但此刻,人们有的不仅仅是好奇,更有激动、豪迈与思考。神舟六号,几乎是我国科研、制造与配套尖端能力的“综合体”。神舟六号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对天气的关注越来越密切。阴、晴、雨、雪、冷、暖、干、湿、台风、冰雹等等,无不牵动人们的心。但最近几年来,又一类天气——太空天气或称空间天气正开始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其缘由或许和“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上天取得圆满成功.“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实现绕月飞行有关。  相似文献   

6.
2001年的1月10日,新世纪伊始,我国又成功地把“神舟二号”飞船送上了太空,在轨道飞行7天后,于1月16日准确安全地返回家园,降落在内蒙古境内。 这是我国继1999年11月20日第一艘无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发射成功后第二次无人飞船的发射。由于飞船的最终目标是要把人送上天,从人的安全考虑,需要做多次试验以确保没有差错。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一个阳光绚丽的日子,笔者有机会探访了位于京郊的“中国北京航天城”,观看了正在积极备战“神六”载人航天飞行的航天员地面模拟训练、新研制的“神六”航天服“、神六”飞船进场前的测试,以及“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等。这一派中国航天技术天天向上、欣欣向荣的景象,令人兴奋,令人激动。浩渺苍穹,再次凝聚起亿万华夏儿女向往、探索的心。“神六”出征太空倒计时走进飞船的总装测试房,大厅中央竖着一块“倒计时”电子牌,看到倒计时留下的时间,我们一阵高兴,因“神舟”六号飞船要比预计的时间提前出征。换好洁净的工作服,通过“冲淋”过…  相似文献   

8.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次成功发射了载人飞船神舟5号,把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了九重天,并顺利返回地面,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为中国航天事业竖立起一座新的里程碑。它不仅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还在政治、科技、经济和军事等许多领域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天神拥吻     
中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顺利完成首次交会对接.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是载人航天的一项基本技术.完成交会对接试验.突破和掌握这项技术是载人航天发展不可逾越的一个重要阶段。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在太空顺利地实现了首次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10.
我国计划在2008年10月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届时中国航天员将首次出舱进行太空行走。这是举世瞩目的大事件,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又竖立起一座新的里程碑,除了太空行走,宇航员在太空中还有哪些活动呢?  相似文献   

11.
科技短讯     
“神舟”四号飞行试验成功 2003年1月5日晚7时许,在南太平洋上空,一个闪光的火球正疾速飞向中国大地,这就是完成了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返回的“神舟”四号飞船.飞船打开降落伞准确着陆在预定区域了。至此,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次飞行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2.
很难找到一个像航天这样能如此鲜明体现国家意志、科技工业水平 ,同时又能极大地激起国民的认同、兴奋感的领域。当中国的“神舟” 4号飞船刚刚完成飞天壮举的消息一经报道 ,许多国人再次为中国即将实现载人航天的夙愿而兴奋、憧憬。多少有点巧合的是 ,我正好在“神舟” 4号飞船升空的当天上午采访了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80 5所一位年轻的副总工程师、 2 0 0 2年入选启明星计划的张崇峰博士。这次访问使我有机会了解一个航天人的成长经历 ,记录下他对这个独特职业的理解。我也是通过这次访问才更多地了解航天领域从业人员的不凡之处。张崇峰…  相似文献   

13.
董咚 《科学之友》2022,(7):10-11
心怀山海,眼有星辰。浩瀚太空再度迎来中国人逐梦苍穹的身影。神舟十四号是我国第九次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这次发射任务有何看点?三名航天员为何堪称是“最忙太空出差三人组”,他们肩负着哪些使命?下面,小编带您走近神舟十四号乘组,看他们如何遨游苍穹。  相似文献   

14.
航天员选拔与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和2005年中国成功进行了神舟5号和神舟6号载人航天飞行,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用自己研制的载人航天器将自己选拔训练出的航天员送人太空的国家!2008年9月,中国又成功进行了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试验.  相似文献   

15.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中国航天新的蓝图展开了。而在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此前一个多月,日本发射了类似的卫星"月亮女神"。  相似文献   

16.
姚诗煌 《科学》2008,60(1):2-3
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使我们都沉浸于喜悦、激动之中.众所周知,嫦娥一号从设计、研制到试验,都是依靠中国人自己力量完成;而从当年的东方红卫星,到近年的神舟号载人飞船,再到这次实施的探月工程,我国航天事业完全是依靠自主创新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相似文献   

17.
一周以前,1997年7月4日23时07分(美国东部时间)美国“火星探路者”号宇宙飞船顺利地降落在火星表面,这不仅是继1976年夏天两艘“海盗号”太空船首次登上火星以来.人类再次成功地造访这颗火红色的邻星,而且这次“探路者”号开创了火星探索的几个第一:它第一次向地球发回彩色三维立体照片;它第一次采用自由下降的方式降落到火星表面:它第一次使用缓冲气囊技术;它携带的能四处活动的“漫游者”探测机器人是人类第一次成功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发射这种装置。科学家相信,“探路者”的此次探索之路将带给人们极有科研价值的资料,人类的…  相似文献   

18.
1911年11月8日,美国人尤金·伊利驾驶一架双翼飞机,成功地降落在“宾夕法尼亚”号装甲巡洋舰上搭建的木制滑行台上,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飞机空中着舰尝试。由此,掀开了航空母舰的百年历史。  相似文献   

19.
石磊 《科学之友》2003,(12):47-47
内容简介:这是中国首次公开出版绝密级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实。同时,该书配有的手工印制的藏书票和底版也同时搭载神舟5号上天。“飞天”的藏书票将具有不同寻常的历史价值,成为无价之宝。本书真实记录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从最高领导层决策、立项研制飞船、选拔和训练宇航员,到预备一次运送“太空人”的过程,包括未来中国空间  相似文献   

20.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永煌 《自然杂志》2011,33(6):311-314
空间交会对接是载人航天工程非常重要的基本技术。在介绍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发展历史和中国首次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的基础上,阐述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基本概念、技术难点、控制方式和交会对接过程,并着重介绍了四种交会对接机构的特点。最后介绍了中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规划、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的特点以及两次空间交会对接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