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阐述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震害表现及抗震设计要求,并提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阻尼比及水平地震作用取值的建议,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3.
为了解决含填充墙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通过对两榀单跨两层带填充墙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进行水平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深入研究了此种结构的承载能力、延性、耗能能力以及破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带填充墙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滞回曲线饱满.耗能能力强,有较稳定的后期承载力,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此种结构有进一步研究和在实践中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广泛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了弹塑性时程法对一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进行了非线性分析,判断该预应力框架在不同罕遇地震波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反应以及整体结构的耗能机制,并依据现行相关规范对其抗震指标作出评价,最后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抗震设计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钢管混凝土柱框架结构是一种介于钢结构与混凝土框架结构之间的结构体系,兼有两种结构的优点: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具有耐疲劳、耐冲击的力学特性。 目前,国内对钢管混凝土柱框架的研究,都是针对钢管柱身及节点处加强环、暗牛腿的研究,但对与其连接的混凝土梁的端部构造配筋,还未被人们所重视,混凝土梁的设计也只是按普通框架梁进行配筋。但从施工实践和结构实验证明这种结构的混凝土梁端部往往是一个较薄弱的环节。 在某工程的施工中,设计对框架节点处只绘有承重梢(暗牛腿)、加强环及其与主受力钢筋相连接大 相似文献
6.
杨晓东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1,(22):187-18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的高层、大跨建筑不断涌现,预应力混凝土技术以其自身的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这些建筑中。本文首先阐述了预应力混凝土的原理和优点,进而对预应力混凝土空间节点抗震性能进行研究,期望能够为提高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给予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基于以往的试验研究进行室内振动台试验,模拟分析了钢筋混凝土墩及预应力墩的抗震性能.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桥墩相比,预应力钢筋利用预应力的高强弹性提高了墩柱的延性性能,降低了残余位移.由于预应力的存在,使得墩柱刚度较普通混凝土墩大,墩顶位移减小,墩底应力降低,能承受更大的地震加速度波. 相似文献
8.
随着抗震与耗能减震技术的发展,抗震与耗能减震技术已经从研究领域进入到实际应用阶段,《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已经正式编入了关于耗能减震的条文。橡胶支座抗震结构以其安全、稳定和经济的特点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抗震技术。本文主要探讨混凝土结构建筑抗震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9.
预应力可影响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但其对核心区抗剪强度的贡献仍存在争论。重点从平面框架节点和空间框架节点两方面对预应力混凝土(PC)节点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采用38组PC节点试验数据对节点现行抗剪设计公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现行设计公式均不同程度地偏于保守,且预测精度普遍较低。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和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采用传统抗震设计方法设计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很难实现"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原则,从而可能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形成危险的柱铰耗能机制。文章将基于弹塑性分析的设计方法引入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中,旨在通过采用更为合理的抗震设计,使得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混合耗能机制"能够得以实现;最后对2榀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设计,并对其抗震能力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文章介绍的抗震设计方法,能够实现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预定的耗能机制,且结构的位移响应和构件的变形能够得到控制,因而是一种更为合理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二维拟静力试验方法对预应力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空间框架角节点进行了双向循环加载的试验研究,得到试件的滞回曲线.分析了各个试件的破坏形式、承载力、刚度、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耗能并应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数值分析,得出:双向水平荷载作用对角节点构件有明显的耦合作用和扭转效应,节点的破坏形式影响节点的耗能能力和延性,梁的高度也是影响节点破坏形式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预应力混凝土水平加腋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6个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对加腋节点和普通节点在模拟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特征荷载、延性以及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预应力筋不穿柱加腋节点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其抗震性能不比穿柱不加腋的节点差,能够满足抗震设防要求.最后,提出了加强加腋节点构造要求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试验,对有无填充墙的两种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分析。在两种框架结构进行水平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深入研究对比了这两种结构在承载能力、延性、耗能能力以及破坏机制的不同;研究结果表明:带填充墙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较无填充墙的框架结构其滞回曲线更加饱满,耗能能力强等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地分析有粘结、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利用结构分析软件MIDAS CIVIL分别建立了有粘结、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通过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研究了两种结构的动力特性与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满足建筑结构抗震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15.
采用预应力CFRP片材加固钢筋混凝土柱,可以提高柱的抗震性能.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预应力CFRP片材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提出了分析同类问题的有限元算法,研究了预应力大小对预应力FRP片材加固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了预应力FRP片材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的破坏机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FRP片材预应力度的增加,被加固柱的滞回曲线趋于饱满,滞回环的外包面积增大,延性增加,其耗能能力和抗震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工程实例的分析,系统阐述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若干技术问题。结果表明这种设计经济合理、综合效果显著。可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介绍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在我国地震区的工程应用现状.综合现有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成果,着重从已有试验研究现象出发,探讨破坏形态、承载能力、变形恢复能力、延性、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及其作用机理.结合现成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分析讨论结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及所得的恢复力模型,研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全过程反应及其破坏机理并估计结构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一榀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深入研究了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裂缝分布、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及位移延性等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20.
基于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节点拟静力实验研究结果,对国内外较常用评定结构抗震性能优劣的技术指标-粘滞阻尼系数、延性系数和震害指数进行了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3个评定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首先分析了粘滞阻尼系数和延性系数的优缺点,随后介绍了震害指数在评定结构抗震性能的优越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震害指数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