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胡海 《科技信息》2008,(13):64-65
本文讨论对通信电源设备的雷电防护,首先简述了雷电的形成、危害、雷电波形、雷电保护区等基本知识:随后通过对雷击通信电源设备的主要途径的介绍,重点阐述了通信电源系统对抗感应雷的主要措施以及电涌保护器SPD的使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专业防雷的角度,对安装有SPD却仍然年年遭雷击而损坏电气电子设备设施的雷击事故实例进行了分析,再次充分说明防雷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任一环节设计不完善或被忽略掉,一旦发生雷击,电气电子设备设施就可能遭到毁坏。同时依据现行防雷技术规范对该石油管理站的电源、信号、布线、屏蔽、等电位联结与接地等进行了雷电防护的完善与整改。整改后,经过4年多的实际运行,该[0]站电气电子设备未发生过雷击事故。  相似文献   

3.
苏燕广 《广东科技》2011,20(22):47+49-47,49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智能化系统水平也越来越高,作为信息时代的建筑"智能建筑"在建筑行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然而,智能建筑也往往易受雷电侵袭,一但遭受雷击,损失相当严重。一方面,智能建筑物多为超高层、多层,高差层次变化较大,往往易受直接雷击、电磁感应雷击、雷电波侵入。  相似文献   

4.
石玉泉 《广东科技》2010,19(14):90-90
计算机网络设备对雷的抵御能力比较脆弱。当雷击发生时,雷电电磁脉冲及雷电感应电压经供电线路、网络信号线路及通信线路进入而损坏各种电子设备。综合运用各种防雷技术,如对各种设备进行等位连接,各种线路进行屏蔽、安装浪涌保护器(SPD)、共用接地网等,能起到良好的防雷效果。  相似文献   

5.
交换机网络设备由于大量采用微电子器件,当雷击发生时,雷电电磁脉冲及雷电感应电压经供电线路、网络信号线路及通信线路进入而损坏各种电子设备,对各种设备进行等位连接、各种线路进行屏蔽,安装浪涌保护器(SPD)、和共用接地网等综合防雷技术,才能起到良好的防雷效果。  相似文献   

6.
防雷不仅要防护直接雷击,而且要防护雷电电磁脉冲LEMP;从三维空间设防,采用外部防雷和内部多级防雷的综合布局;形成综合防雷技术.分析SPD的结构原理和雷电特点,确定SPD的选型、安装位置、及级间配合等.  相似文献   

7.
智能建筑在设计与建造的过程中,为了满足使用需求,使用大量计算机以及各种电子设备,凭借着技术优势能够满足现阶段经济发展对于建筑空间的使用需求,但是大量电子设备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发生雷击的几率。文章旨在从雷电防护技术的层面出发,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从多个层面入手,对智能建筑雷电防护体系的构建方式与途径进行合理化探讨,以期减少智能建筑发生雷击的概率。  相似文献   

8.
 雷电防护标准IEC 62305中定义参数PC为雷击建筑物导致内部系统故障的概率,PC完全取决于浪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ve Device,SPD)的保护等级.SPD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在计算雷电风险值时仅依靠SPD的保护等级是不够的.本文建立雷击建筑中钢筋的简化模型,通过近似的暂态计算得到各钢筋上的电流分布,以及因暂态电压抬升所产生的反击电压,分析其对内部系统的干扰,得出良好的布线方式和线路加装金属管是影响PC参数取值的重要因素,进而完善PC参数的取值公式.以至于能更加科学准确地计算雷电风险值,指导雷电防护和规划.  相似文献   

9.
通信基站易受雷击的侵袭.第一代模拟基站防雷存在许多不足和缺欠.基站机房防雷新措施:楼顶安装避雷带;建人工辅助地网;电位连接措施;加装适配的SPD措施.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雷电防护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网络系统在智能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包含大量的微电子设备,同时在布线过程中容易产生众多的感应回路。雷电浪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侵入到计算机网络系统,将计算机终端和交换设备的接口击坏。文章详细分析了计算机网络系统遭受雷击的风险,并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对其进行雷电综合防护设计。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智能建筑建设过程存在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智能建筑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需求分析、方案系统设计、工程实施几方面来考虑智能建筑的建设,对已建设好的智能化系统必须从设备运行、设备维护两方面加强系统的运管维护,唯其如此,才能使智能建筑真正的发挥作用,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相似文献   

12.
建筑雷电防护是城市防雷的主要内容之一,而随着通讯信息技术在城市空间的大量分布应用,智能建筑中智能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又为现代建筑雷电防护的主要内容.建筑智能系统往往由大量高抗干扰能力、低抗雷击能力的计算机设备及电子设备组成,而此类设备也极易遭受雷电的"光顾",为此对建筑智能信息系统的防雷做一个整体的分析和方案探讨.  相似文献   

13.
通信基站易受雷击的侵袭.第一代模拟基站防雷存在许多不足和缺欠.基站机房防雷新措施:楼顶安装避雷带;建人工辅助地网;电位连接措施;加装适配的SPD措施.  相似文献   

14.
羊长高  苏柏成 《科技资讯》2011,(27):149-149
针对智能建筑对防雷减灾的功能需求,本论文详细探讨了面向智能建筑的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首先简单分析了常用的传统的防雷技术,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弱电系统防雷步骤,给出了直击雷和雷击脉冲的防护技术措施,分析了接地保护应用的注意点,对于进一步提高智能建筑防雷减灾技术应用水平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丽 《甘肃科技》2001,17(1):23-23
随着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智能建筑内设备子系统的数量和规模日益增大,各子系统内部及子系统间的信息交换量也日益增多,因此,系统集成是智能建筑发展的重中之重。1 智能建筑中子系统的互连方式 智能建筑中弱电系统包含的设备和子系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由于各厂家提供不同的产品和系统,其通信协议不同,因此,使各子系统互连相当困难。目前常用的互连方式有以下几种:1.1采用硬接点方式 这种方式是系统集成最初的使用手段,它是通过增加一个设备子系统的输入/输出接点或传感器,接入另一个设备子系统的输入/输出接点进行集成的。这…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智能建筑的内涵,并从智能建筑的设计,设备选购.施工验收和使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雷击发生时,雷击放电诱发雷击电磁脉冲过电压和过电流,经站场电源系统、通信信号传输通道、接地系统及建筑物直击雷防护系统,通过传导、感应的方式损坏站内通信信号设备及网络通信设备,造成损失巨大,直接威胁铁路正常的安全运输生产。  相似文献   

18.
戴建波 《广东科技》2012,21(13):98-99
随着信息化电子技术及网络通信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实现了信息网络系统的应用和普及。含有:数据传输、网络通讯等信息系统的建筑物场所的增多,采用了大量的微电子设备,这些微电子设备运行灵敏度高,耐压能力较低,很容易遭受雷击电磁脉冲的入侵。导致雷电灾害频繁发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主要根据信息网络系统防护措施,从外部防雷到内部防雷、SPD的安装及信息网络系统综合防护等方面进行防雷技术的防护探讨。  相似文献   

19.
电气接地是建筑电气安全技术工作之一,电气接地是否合理,不仅影响建筑内部电力系统的正常运作,还关系到建筑设备和人身的安全。面对高层建筑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建筑电气接地保护措施的要求相应增多。简述智能建筑、雷击类型、防雷分区的概念,探讨智能建筑防雷接地应采取的接地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杨丁一 《科技资讯》2006,(22):246-247
现代化的铁路站场,信息系统非常完备,但是,雷击发生时,雷击放电诱发雷击电磁脉冲过电压和过电流,经站场电源系统、通算信号传输通道、接地系统及建筑物直击雷防护系统,通过传导、感应的方式损坏站内通信信号设备及网络通信设备,造成损失巨大,直接威黔铁路的正常运行。本文在对雷击对铁路站场的灾害形式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综合防雷技术在铁路站场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