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摆脱儿童作文的“苦作”状态,让“习作”变为“喜作”,教师必须在作文教学中赋予教师角色更丰富的内涵,使作文教学更有效,使习作训练更高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向导”,学会给学生“指路”;做“好朋友”,以平等的交流方式与学生沟通,培养师生合作意识;做好“教练”,在学生自练自悟的实践过程中给予学生最需要的指导;做好“读者”,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的作文,让学生在习作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与满足。  相似文献   

2.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教书育人是为人师最博大的爱,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对学生付出了真心的爱,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浓浓的情意,并让学生乐于与教师交流,分享学习中的苦与乐,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最终做到教师与学生的心与心相契,情与情交融。  相似文献   

3.
教师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地去领会。实践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学得有兴趣昵?多年的小学毕业班的教学让我感到并非易事,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作为教师让学生“乐于学数学,妙战能过关。”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坚持把寓教于乐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问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感染,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对话”在“感悟”中生成,“感悟”又在“对话”中升华。“悟说”训练就是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和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多重积极的对话,以“感悟“激活“对话”,让“对话”促进“感悟”,巧妙地打开学生的“话匣子”,使“说”成为课堂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5.
职业学校学生专业实训课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实训课中营造良好的氛围是关键.专业教师必须善于捉摸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活动规律,积极调动多方面因素,让学生“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倡导的“以人为本”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反观平时的教学,老师们依然是为了完成课前的教学设计而教,依然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教学艺术而教。这样的课堂,成了教师展示自我的舞台,却把学生作为了精彩演出的配角。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一理念落在实处?我们认为,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退居”,适度地“旁观”,让教师的“无”换得学生的“有”。  相似文献   

7.
引导学生学习生活数学、活的数学、有用数学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它告诉我们:数学知识是建构的,学生已有经验是基础,教师营造多种现实情景是桥梁;学生学数学的过程仅凭听、看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做”,让学生在“做”中亲历、发现,在“做”中感悟、品味,在“做”中体验、解决,在教师的引领中内化、升华.让学生在“生活数学”的海洋里遨游。下面以北京师范大学版小学数学《美丽的田园》一课为例,谈谈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做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方式,让学生被动地学习,即教师研究教材而学生无条件接受教师研究的结果;让学生在研究状态下去学习,就是尽力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进行研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首先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学生在研究状态下学习,教师必需在研究状态下工作。  相似文献   

9.
让学生会问     
作为教师你会问吗?作为学生你会问吗?“学问学问”,只要想“学”,就得会“问”。但课堂中的“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而学生仿佛只须“答”而无须“问”。我们的考试评价标准只有“答”而无“问”。我们的教育也从不引发学生“问”的兴趣,只用“答”来代替学生的“问”。先贤们对“问”的研究也多半局限于如何让教师“会问”。诚然,这种研究是必要的,有其研究的价值,但这只研究了一半。在积极开展创新教育的今天,在大力实施创新教学课堂改革的今天,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我们需要关注和研究另一半———让学生“会问”!毕竟,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是我们教育的一种悲哀,而且,不仅仅是教育的悲哀。鼓励学生“敢问”、教学生“会问”,是走出这种悲哀困境的第一步。无疑,这项工作应该从学科课堂教学抓起。21世纪是科技激励竞争的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我们的教育能不能革新我们个人的思想方式与习惯,大力强化问题意识,能不能有效地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创造性地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让孩子拥有“问题”,永远充满“问题”。意识到教学中“问题”的存在与价值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一定会提问。让学生“会问”首先让学生“敢问”并且“能问”,引导学...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要唤起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教师应确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像导演一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精心安排设计的教学活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教师“搭桥铺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探索实践,让学生实质性参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钟春和 《科技信息》2010,(33):I0303-I0303
针对“哑巴英语”的现象,笔者进行了“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的探究。当务之急是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习惯,老师的鼓励、教法,改错来提高学生口语水平。因此,基于课堂,开展口语,最终让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让他们在多姿多彩的世界上张开嘴说“English”。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和研究者,要求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又该怎样来营造一种课堂学习氛围,让课堂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13.
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 ,当然也是文言文教学的主体。怎样使学生成为文言文教学的主体呢 ?一言以蔽之 ,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文言文。语文实践 ,指的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 ,学生直接参与到语文学习的过程中 ,运用学习语文的方法 ,反复进行操作、历练 ,由此而形成语文技能和语文水平的语文学习活动。就文言文而言 ,达到“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有三个要点 :理解文章内容 ;掌握文言知识 ;诵读文言课文。与此相应 ,要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文言文 ,就要求教师教学生做好“梳理”、“积累”、“朗读”、“背诵”这四件事情。教师教给学生…  相似文献   

14.
竺君斐 《奇闻怪事》2006,(6):16-16,13
一、探究的问题要有针对性 案例:有位老师在教学《年月日》时,让每位学生买了一本《万年历》。教师说:“面对1993年——2004年的年历,你最想研究的是什么?”教师的本意是要让学生探究这12年中每月“天数”的变化规律。可是学生并不这么想,既然你问我“最想研究什么”,那么就实话实说:  相似文献   

15.
让思想政治课“活”起来,就是要让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活”起来,让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活”起来,让思想政治课教学主体“活”起来。由此使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快乐场所。  相似文献   

16.
雷梅玲 《奇闻怪事》2006,(10):26-26
在我市举行的“教师专业成长展示”系列活动中,作为评委之一,我有幸听了6位参赛教师教学同一课题“商不变的规律”(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多数老师让学生通过整理算式,观察被除数、除数的变化,归纳总结出商不变的规律,并让学生举例验证。在全班同学对这条规律深信不疑的情况下,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探究、体验“零除外”呢?  相似文献   

17.
陈小艳 《海峡科学》2006,(9):151-152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是班集体师生共同进行的活动。巴班斯基则强调“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最优化。”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教师教得怎样,则要看学生学得如何。在口语交际课中,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在教学上,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学了还要会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数学课堂越来越趋于实在。只有“动静结合”的课堂是最为高效的,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最有益的,教师可以在学生探究活动、学生课堂思维与活动氛围、课堂教学中,将“动”与“静”有机统一,让学在“动”中发现,在“静”中提升。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其智力,让他们学会做知识的“开拓者”,这些用一个字概括起来可以把他们叫做“活”,教得“活”,正是我们每个教师教学中努力追求的东西,然而究竟要怎样让学生活得起来呢?  相似文献   

20.
“演谬”教学,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图地设“谬”,让学生去思悟、去鉴别。然后受教师的诱导而返“谬”归真。本文主要论述瞬时演谬、课时演谬、篇目演谬等。主要长处: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学生全面中握知识并化知识为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主动健康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施教者必须精心设“谬”,周密准备,彻底纠“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