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李约瑟研究所(Needham Research Institute)坐落在英国剑桥大学罗宾逊学院西端的一块空地上,是一座包括主楼和两个侧翼的东亚型建筑。研究所独立于剑桥大学之外,是一所从事东亚,包括中国在内的科技文明史研究的研究机构。它成立于1983年6月,研究所内设有东亚科学史图书馆,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史杂志》2005,26(1):F003-F003
2005年1月11日,中国驻英大使馆为《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 and Cirilisation in China)第5卷第12分册的出版举行招待会,李约瑟研究所古克礼所长在会上向查培新大使赠书。  相似文献   

3.
李约瑟博士(1900~1995)是英国著名学者,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之一,他撰写的多卷本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为世界了解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传统与成就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李约瑟博士提出: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5世纪,中国在自然科学及运用方面,远胜于西欧,但是近代科学为什么不是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文明中演绎出来,而是在文明程度相对落后的15世纪的欧洲诞生呢?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问题",也有称之为"李约瑟之谜"或"李约瑟难题的。  相似文献   

4.
李约瑟与李约瑟难题在人类历史中,有很多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重大猜想,比如哥德巴赫猜想、费马大定理等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某一学科的诞生和发展,其影响有时甚至超过了某一学科本身。李约瑟难题就是中国近几十年历史上为人们关  相似文献   

5.
李约瑟的名字、婚姻、朋友、藏书、成就、勇气等,蕴含着浓浓的“中国情结”。“李约瑟难题”一直是中外学者关注的一个热点,这个难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披露、译释了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收藏的1950-1951年李约瑟和竺可桢之间的四封往来书信,简要分析了在李约瑟策划写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取得进展之际,他和中国学者竺可桢就此书写作进展、各学科专家信息以及图书资料等方面问题进行的书信交流,从侧面揭示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竺可桢对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写作计划提供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梦隐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13(3):F0002-F0002,F0003
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博士是20世纪著名的人文学者、科学家与中国科技史家。他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FRS)、英国学术院院士(FBA),1992年由女王伊利萨白二世亲授勋爵(Companion of Honour,界于大十字勋章爵位与第二等高级爵士之间)。他也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并获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3年)、中国国家科委国际合作奖(1995年)。 李约瑟早年是一位有成就的生物化学家。1937年,到他的实验室学习的三个中国留学生使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并因此开始学习中文。其中的鲁桂珍,后来成…  相似文献   

8.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6,12(2):F0003-F0003
李约瑟研究所(Needham Research Institute)坐落在英国剑桥大学罗宾逊学院西端的一块空地上,是一座包括主楼和两个侧翼的东亚型建筑。  相似文献   

9.
继李约瑟、何丙郁之后,古克礼于2003年就任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所长.他有什么样的家庭和学术背景?什么原因引起他对中国科技史的兴趣?怎样能在天文、数学、医学这些不同的知识领域游弋同时承担繁重的行政工作?他同李约瑟的关系如何?他对李约瑟研究所的现状与未来有何看法?他怎样看待中国科技史研究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以及相关的国际合作问题?通过访谈,古克礼博士回答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1990年9月10日,英国李约瑟研究所所长何丙郁教授,应我校自然科学处和自然科学史中心的邀请,作了《李约瑟研究工作介绍》的报告.他介绍了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写作历史及进展情况,作为这项巨大工程的接班人,他将负责把该书出齐.  相似文献   

11.
2007年5月25日,李约瑟博士中国科学与文明研究项目(SCC)的档案库在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建成并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与文明研究计划(SCC)是20世纪伟大的汉学家和科学史学家李约瑟博士所从事的主要研究项目,在长达60年的时间中,李约瑟博士对中国科学技术与文明进行了分学科的  相似文献   

12.
正"近代科学何以未曾诞生在中国"或通称"李约瑟问题"有许多不同的思想来源,其中之一就是上世纪30年代剑桥左翼知识分子之间的交互影响[1],而物理学家贝尔纳(John Desmond Bernal,1901~1971年)[2]正是这一被称为"有形学院"(visible college)的知识分子群体的领袖[3]。尤其值得今日的我们注意的是,在中国人民全面抗战刚刚开始的时候他就写道:"我们可以有理由相信中国还会对科学发展做出即令不比西方更大,至少也  相似文献   

13.
通过比较荀子关于人与万物有别的论述与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学说之间的异同,分析李约瑟对《刘子》与《蠡海集》中相关文字内容的理解,最后指出李约瑟在其《科学思想史》中所归纳的"灵魂阶梯"学说是不恰当的.借此说明,李约瑟也有错误的时候,对其某些观点进行摘引之时,亦需谨慎.  相似文献   

14.
"比较古代世界:希腊与中国"(Comparing Ancient Worlds:Greece and China)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1月24~ 26日在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举行①.本次研讨会得到了剑桥大学艺术、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研究中心、古典学系和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的资助,筹备工作由剑桥大学古典学系博士生董桥声、赵静一和李约瑟研究所班尼特(Susan Bennett)女士负责.来自世界各地约50位古典学家和汉学家参加了会议,共同探讨比较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会议期间,剑桥大学出版社为与会学者举办了酒会,并与牛津大学出版社共同举办了相关主题书展,两场相关主题公开讲座也在艺术、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研究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15.
“李约瑟难题”的经典解答及理论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提出了学术界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本文就是运用了大量历史事实和范例,遵循科学发展规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李约瑟难题”进行了理论探究和分析。这对于弘扬中国传统的科学精神,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促使我国早日重归世界科技的前沿,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年前,我应邀访问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在墙上挂满了中国字画、桌上堆积着汉文书籍的李约瑟工作室,我向满头银发的耄耋老人李约瑟博士送上一部刚刚出版的他同鲁桂珍博士合著的《再次聆听大洋两岸的共鸣——回顾跨越太平洋的文化科学交流》中译本。  相似文献   

17.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深入研究了中国科学技术史之后,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李约瑟问题":从公元1世纪到公元15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中国人在应用只是满足人的需要方面,曾经胜过欧洲人,那么为什么近代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呢?文章在借鉴前人学说观点的基础上,尤其是在席文反对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和辉格式的历史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反对用欧洲早期科学和近代科学为标准,来评价非欧文明,试图跳出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观,以一种全局的人类学家的眼光来对"李约瑟问题"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18.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提出了学术界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本文就是运用了大量历史事实和范例,遵循科学发展规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李约瑟难题"进行了理论探究和分析.这对于弘扬中国传统的科学精神,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促使我国早日重归世界科技的前沿,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为推动中国古代军事工程科技研究的创新化和国际化,北京行知探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剑桥李约瑟研究所达成合作协议,决定设立"发现中国——古代军事工程科技奖学金"。该奖学金由北京行知探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提供资金,设立于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指定用于资助华语国家和地区的年轻学者,进行与中国古代军事工程科技相关的  相似文献   

20.
"李约瑟难题"是科技史研究领域的司克芬斯之谜。它的提出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的认同并吸引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破解这一谜题,但同时也有人对"李约瑟难题"提出质疑。对于"李约瑟难题"本文认为应该摒弃偏执极端的观点,辩证解读,既要看到它提出的合理性又要看到狭隘性。客观公正的研究历史,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探索我国科技发展的规律,从而促进当前我国科技发展。这才是研究"李约瑟难题"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