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在《科学世界》2011年第9期的"聚焦三峡"中谈到库区的水质情况,并对水中氮磷浓度进行了统计,但当时并未进行进一步的原因分析。那么,库区氮磷污染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库区水质情况如何?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干流的水质状况总体保持稳定:1998~2014年,库区干流主要国控断面的监测数据表明,大部分水质稳定在Ⅱ~Ⅲ类。库区一级支流的水质与干流的水质基本一致,二、三级支流略差。上游支流水质有好转趋势,大部分均满  相似文献   

2.
水环境质量是水体质量学研究领域内的一个重要问题,区域水环境质量研究能够为区域的水环境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本文利用汾河水库库体、水库出库口、汾河干流入库口监测数据,涧河、岚河、汾河干流三条主要入库河流水质检测数据.引黄水达标情况统计数据和汾河的水生态系统水生生物监测数据对汾河水库的水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目前的河流水质状况下,汾河水库总氮为主要超标污染物,超标率90%;(2)涧河、岚河和汾河干流三条主要入库河流水质均较差,达不到地表水环境Ⅲ类标准;(3)汾河水库库区水质环境富营养状态为中营养.导致汾河水库水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支流污染、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农业面源污染导致水质不达标.因此,加强汾河水库水三大支流的治理工作是解决当前汾河水库水环境质量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根据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等规定,对张掖市黑河流域的水质进行了分析。监测结果显示:2013年黑河干流张掖段水质状况良好,莺落峡、六坝为Ⅰ类,高崖水文站为Ⅱ类,支流山丹桥属劣Ⅴ类;山丹河由于接纳了城市生活污水、部分企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水,需氧污染物污染较严重,致使水质处于严重污染水平,汇入黑河后,对高崖水文站断面水质产生显著影响,在经黑河干流水文生态作用和湿地降解作用,下游水质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余杭塘河土地利用类型、流域支流等对干流水体氮磷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测定分析了余杭塘河干支流枯水期和丰水期水体中不同形态氮素和磷素的含量.结果表明:1)枯水期,余杭塘河干流总氮(TN)含量自上游往下游呈"递减-升高-递减"的变化趋势;丰水期,TN含量在各河段的变化趋势相近,但不同形态的氮在不同河段的浓度不同.2)枯水期,余杭塘河干流总磷(TP)在第II、IV河段含量最高,但丰水期,各河段无明显差异.无论枯水期、丰水期还是南支流、北支流,余杭塘河水体中磷素形态主要为溶解态(DP).3)土地利用类型及支流氮、磷素的输入是影响余杭塘河干流水质的重要因素.在今后的河流修复与整治中,应遵循对干流和支流生态系统的综合修复策略与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渭河流域水环境质量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渭河流域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了全流域73个点位的水质指标,选择溶解氧含量(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作为主要评价因子,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水质标志指数法分别评价渭河流域的水环境质量.结果表明,渭河流域枯水期水质明显优于丰水期,说明非点源污染对流域水环境质量影响最大.总氮、总磷是渭河流域水环境的主要污染因子,流域农业农药化肥和畜禽养殖等产生的非点源污染是导致其超标的主要原因.从流域空间分布来看,3条河流水环境质量的空间差异性较大,其中渭河的水质情况最差,泾河和北洛河水质相对较好.渭河南岸支流水质最好,北岸支流次之,干流水质最差,其中以关中地区干流水质污染最为严重.本研究结果为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数据支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辽河COD变化规律及其原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辽河干流从福德店到赵圈河8个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得出辽河干流水体污染的内梅罗指数,并以图表形式揭示了辽河干流COD时空变化的规律,总结出了辽河COD污染的两个主要特点:(1) COD绝对值高;(2) COD/BOD相对比值也明显偏高.通过对COD与SS、COD与水质参数的相关性分析,从工业点源、水土流失面源、城市生活污水及农业用水等方面的污染解释了上述特点.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6-2015年黑河干流(张掖段)4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黑河干流(张掖段)水质状况,并对该段水体的水质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河干流(张掖段)各断面水质均符合目标水质类别,总体状况为优,水质呈明显好转趋势.黑河干流(张掖段)空间差异性较大,区域分布特征明显,沿程水质平均污染指数呈抛物线型变化,莺落峡断面水质较好,高崖水文站断面水质较差,蓼泉桥、六坝桥断面水质有所好转.影响黑河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为有机污染因子和营养盐类因子.  相似文献   

8.
漓江水系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多样性现状调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2008年2~3月调查漓江水系31个样点的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共鉴定出底栖动物82科136属169种.其中昆虫纲9目143种,占所有底栖动物种类的84.61%;个体数46 959头,占所有底栖动物数量的94.86%.甲壳纲、软体动物类、寡毛类等底栖动物个体数占底栖动物总量的5.14%.漓江支流底栖动物平均分类单元数(47)是干流的3倍(15),对水质敏感的EPT平均分类单元数,支流(25)是干流的8倍(3).漓江干流底栖动物以耐污种为主,而支流则以敏感种类为主.漓江干流和支流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差异可能与干流受污染较重有关.  相似文献   

9.
徐州市区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与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徐州市2003年水环境监测资料,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该区的水环境质量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价,分析了水污染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污染防治对策.评价结果表明,云龙湖各监测断面水质基本能够达到Ⅱ~Ⅲ类水质,京杭运河为Ⅲ~Ⅳ类,废黄河除了三环西路监测断面为Ⅳ类外,其余各监测点以及京杭运河各支流和奎河各断面均为Ⅴ类水.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中下游河流沉积物磁性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多参数磁性测量分析,探讨长江中下游干、支流河流沉积物的磁性特征,为研究长江水沙环境积累基础资料.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干、支流河流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类别均以磁铁矿为主,晶粒均以假单畴-多畴为主.与干流相比,支流沉积物中不完整反铁磁性物质含量较多,晶粒较细,Χ值仅是干流的1/10.随着支流泥沙的汇入,入江口以下江段沉积物的磁性特征相应发生变化.支流泥沙物源贡献的研究是探讨长江中下游干流沉积物环境特征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
“生”与“死”是孔子学说中没有明言的问题,通过遮诠的表述,孔子表达了对“生”、“死”问题上采用对象化把握方式的反对。孔子对“知生”与“知死”割裂表诠,意在通过不可言说的言说,达到对“知生”与“知死”本是同一过程的领悟。在此领悟中,此在退回到本真能在。知生即为知死,知死即为知我。  相似文献   

12.
《太原科技》2005,(1):13-14
2004年末。太原市科学技术局直属单位和机构正酝酿着一项重大改革。现已基本有了一套初步设想,本刊此次刊登有关资料。供大家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3.
白音查干凹陷达尔其油田油气成藏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尔其油田位于内蒙古二连盆地川井坳陷北部白音查干凹陷南斜坡白音构造带上.其主要生、储油层系为下白垩统的阿尔善组、腾格尔组和都红木组第一段,为河流-三角洲-深湖沉积体系.达尔其油田烃源岩丰度普遍较高,但不同烃源层成熟度差异大;储集条件总体来说比较好,但非均质性较强;具备良好的区域盖层条件.该区主要发育高部位断背斜油藏、中部位岩性-构造油藏和低部位构造-岩性油藏,油气遵循"临油源短运移就近聚集,'Y'字形断阶式成藏,油气聚集区呈'条带状'分布的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14.
审时度势,重点讲了三个方面:1、总结我省科技工作实践,进一步提高对科学技术极端重要性的认识;2、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促进科技工作全面进步;3、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我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5.
以环乙酮为原料液相法合成2,2,6,6─四氯环乙酮,并对物料比例,加料速度,反应温度,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太原市“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共性技术项目的征集工作于2005年8月3日正式开始了,这次征集工作是太原市科技工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对科技工作提出的“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这一指导方针的重大举措。通过对重点领域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难题的征集,  相似文献   

17.
以"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指导方针和重大战略部署为背景,对大理学院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办学特色等进行了分析,全面阐述了大理学院"十一·五"时期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8.
让Gp,q,s a,b,c表示阶为n的由三个lollipop图通过一个公共点连接的图.首先确定了φ(Pn,-2)的值,其次得到了2是图Gp,q,s a,b,c的特征值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世界历史是一门既年轻而又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如何搞好世界历史的教学与研究,同时又理论联系实际,密切关注当代社会文化发展,是从事该学科教学与研究者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依据“世界现代史与当代社会文化发展”学术研讨会提供的论文,就各专家学者围绕“世界现代史教学与研究”“世界现代史与当代社会发展”“世界现代史与当代文化发展”等问题讨论的观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对扩大学科影响力,促进横向学术交流,拓展史学教育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