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究新型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效果。方法 用雄性新西兰兔构建骨损伤动物模型,将60只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麻醉,逐层切开,暴露股骨外侧面,在股骨近心端之外缘、大转子下缘1 cm处,用直径4 mm球头精密研磨机制备深度约为1 mm的骨缺损。同样的方法处理对侧股骨。在实验组和对照组每只兔的左股骨缺损区填充皮质骨粒,右股骨缺损区填充松质骨小块,轻压填紧,尽量使材料与孔密合,分层缝合。空白组动物进行上述同样手术,不填充任何材料。上述各组动物分别于术后1、4、8和12周,行影像学(X线)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术后1周,3组动物骨缺损修复情况无差别;术后4、8和12周时,实验组动物骨组织修复速度优于对照组,显著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该型同种异体骨能够刺激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推进骨细胞的形成及骨痂成熟,是较为理想的骨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2.
研制MPC/CPC骨水泥纤维蛋白胶复合BMP新型人工骨的制备及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性能.通过对成年山羊双侧股骨髁部分别制备1处直径10mm、深15mm松质骨缺损,制备MPC/CPC/FG/BMP(A组)、MPC/CPC/FG(B组)、CPC/FG(C组)人工骨支架材料,分别植入各组实验观察材料,分别于6周、12周进行影像学、组织学、形态计量学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说明新型MPC骨水泥纤维蛋白胶复合BMP新型生物活性人工骨支架材料在促进成骨、加快磷酸钙骨水泥降解速度上优于MPC/CPC/FG、CPC/FG的人工骨,同时新型MPC骨水泥复合纤维蛋白胶的成骨和促骨水泥降解作用优于单纯CPC复合FG的人工骨.  相似文献   

3.
骨膜细胞成骨能力及其复合移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膜含有成骨和软骨的骨系祖细胞群,能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骨和软骨.近年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体外培养的骨膜细胞及体内移植的骨膜细胞都保持着成骨能力,移植到骨缺损处可促进骨形成.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对骨膜细胞成骨能力、骨膜细胞和载体的复合研究及其在口腔颌面骨修复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不连后大段骨缺损应用骨搬运技术诊治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要求的胫骨不连后大段骨缺损患者25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治疗与骨搬运技术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骨痂指数、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AKS膝关节功能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搬运技术应用于骨不连后大段骨缺损,可有效降低手术时间,提高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健康家兔36只,进行骨质疏松造模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透钙磷石组(DCPD组)、掺镁6.67%组、掺镁26.67%透钙磷石组,在家兔双侧前腿桡骨中段制作骨缺损,术后每组动物分别于4、8、12周各处死3只,观察组织切片中BMP-2表达情况与X线片显示骨缺损修复状况。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同组不同时期比较,4周时BMP-2表达最高,8周时较4周时减弱,12周时阳性表达最弱。同一时期组间比较掺镁6.67%组阳性表达最强。在骨质疏松家兔桡骨骨缺损修复中,掺镁6.67%透钙磷石组成骨效果较其他组显著,同时期组间比较BMP-2阳性表达最强。  相似文献   

6.
感染性骨缺损是临床上比较难处理且较常见的病例。传统的方法采用分期手术,先控制感染、消灭创面,再待感染控制后治疗骨折,方法较复杂且疗效不满意。笔者自2002年~2007年间,应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并行Ⅰ期开放植骨治疗感染性骨缺损2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可降解Hr-BMP复合胶原膜修复腭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腭部扁平骨引导性骨再生现象(GBR),探讨利用GBR修复腭裂骨缺损的可能性。方法:建立幼犬腭部骨缺损实验动物模型,应用常规组织学检查术、免疫荧光显微法、X线及扫描电子显微术在实验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观察研究。结果:1)借助复合人重组骨形成蛋白(Hr-BMP)胶原膜GBR,腭部骨缺损可以完全修复;2)胶原膜可提供成骨所需的密闭空间;3)复合Hr-BMP胶原膜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安全性;4)复合Hr-BMP胶原膜GBR所致骨形成的量及速度均高于其它对照。结论:1)复合Hr-BMP胶原GBR具有确实有效的骨引导和骨诱导性,在骨缺损修复的早期阶段即可产生大量的新骨;2)复合Hr-BMP胶原膜植入后4周内的成骨活动最活跃,胶原膜和复合Hr-BMP胶原膜在其降解吸收过程中,不干扰后续的成骨活动;3)仍有必要构建具有适合的吸收降 解性和一定力学强度的隔膜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用自体带骨膜髂骨板移植修复距骨骨折并软骨面缺损可行性。方法2004年2月~2009年2月期间,对距骨骨折并软骨面缺损病例29例,用自体带骨膜髂骨板移植进行修复后随访1.5~4年,同时对其临床效果采取Baird踝关节评分。结果采用Baird踝关节评分系统对29例患者进行功能评分,其中优8例.良13例,可2例,差6例,有效率79.31%。距骨穹解部硬化并创伤性关节炎5例,踝关节融合6例。结论应用体带骨膜髂骨板移植修复距骨骨折并软骨面缺损的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9.
仿生人工骨修复材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缺损修复材料是临床需求量最大的生物医用材料之一.自体骨和异体骨移植的局限性使得研发优异的人工骨修复材料意义重大.通过模仿天然骨本身的成分、结构特性及生物矿化过程,对材料的组成、结构进行设计与调控,可以获得新型仿生人工骨修复材料,这已成为生物材料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文中概述了仿生人工骨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本课题组的相关研究,即类骨微纳米磷酸钙矿物的仿生合成、生物医用高分子仿生纳米纤维支架的制备和具有多级孔结构的自固化磷酸钙基骨修复材料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应用小鼠S1 80 肉瘤 ,小鼠EAC腹水瘤实体型两种瘤株 ,进行BALB c小鼠移植瘤模型的研究。试验设S1 80 对照组 ,S1 80 给药组 ,EAC对照组 ,EAC给药组 ,比较给药 10d后实体瘤大小及其病理学变化特征。病理学观察对照组和给药组间、瘤体切面积和瘤细胞坏死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两对照组的小鼠肝脏内均发现有瘤细胞转移。由此说明病理学观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牙髓干细胞(DPSCs)在兔牙槽骨缺损再生修复中的成骨效果,为临床上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采用从新西兰幼兔前牙及磨牙牙髓组织中分离DPSCs进行体外培养;16只实验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实验组两组,在动物下颌无牙区牙槽骨人工制备10 mm×4 mm×4 mm骨缺损,其中空白组骨缺损区填入浸有PBS溶液的0.25 g Bio-oss骨粉,实验组加入1×108/L的DPSCs和0.25 g Bio-oss骨粉;于术后第6周同期处死动物,无菌获取牙槽骨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骨涎蛋白(BSP)。结果显示:光镜下传代培养的细胞与原代培养的细胞形态基本一样,幼兔牙髓细胞具有体外多次传代增殖能力;术后6周,空白组纤维结缔组织较稀疏,牙槽嵴塌陷,唇舌侧牙槽骨凹陷吸收,HE染色可见少量红细胞,未见明显新骨生成,骨涎蛋白免疫组化成弱阳性表现。实验组牙槽骨缺损区愈合良好,牙槽嵴饱满,可见部分未吸收骨粉颗粒,被新生组织包裹,新生组织与骨缺损周围嵌入良好,上附有部分纤维结缔组织,唇舌侧牙槽骨未见明显凹陷,大部分牙槽嵴宽度及高度与邻牙基本相平,骨缺损区质地较韧,HE染色提示炎性渗出明显吸收,可见新生骨组织,骨缺损区周围有大量成骨细胞,骨小梁较空白组致密,骨涎蛋白免疫组化成强阳性表达,与空白组有明显差异。由此可知,牙髓干细胞有向成骨分化能力,促进牙槽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
骨形态发生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状况、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载体及其促进骨形成机理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骨形态发生蛋白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一种改良羊椎体骨缺损实验动物模型,以便于对目标骨填充材料的骨诱导及骨生长性能进行长时程对照观察研究。方法 选取山羊18只,体质量(21.56 ±2. 56)kg,动物麻醉后经腹膜后入路显露腰椎L1-L6,于椎体侧方制备6 mm×10 mm圆柱形骨缺损。实验共分为三组:实验组、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 别填充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复合磷酸钙骨水泥或磷酸钙骨水泥各2个椎体,另外2个椎体不填充。于术后1、3、6个 月随机处死6只,进行影像学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手术时间为64 ~ 92(75 ± 6. 95)min,术中失血量为50 ~ 110 (81.94 ±15.64)mL。共108个腰椎标本可供分析。三组骨缺损体积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个骨水泥组 从3个月开始均有不同程度骨水泥吸收及骨长入,但实验组骨诱导生长更明显。结论 采用腹膜后入路制备羊腰椎骨缺损动物模型,实验技术简单易于掌握,手术并发症少,利于动物长期存活及进行填充材料长时程观察。同时腰椎全长制备,利于多种材料或者多种观察指标观察研究。本实验中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后成骨作用好于单纯磷酸钙骨水泥组及未填充组。  相似文献   

14.
在肿瘤的治疗研究中,化疗为不少患者解除病痛,延长生命,但与此同时,化疗药物也极大的损伤了人类造血系统,破坏了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各种免疫增强剂的应用,改善了患者的机体状态,但对其疗效的观察,包括对患者骨髓细胞的分析,探讨其毒性大小,大鼠做为人类的替难者,在肿瘤的研究中首当其冲,为此,我们对我所饲养的WKA大鼠骨髓细胞进行了分析观察,为应用大鼠作实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不同影像学方法诊断骨梗死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诊断要点.方法病人均行X线平片,CT,MRI检查.累及股骨下段、胫骨上段、胫骨下段、股骨颈,胫骨粗隆.结果早期骨梗死X线平片无明显异常,中期CT表现为髓腔不均匀钙化,晚期MRI表现为典型的地图样表现.结论MRI检查是诊断早期骨梗死最为有效的方法,X线平片对中晚期病变有帮助,CT较平片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报告了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小鼠肌肉内诱导异位成骨的生物学作用。结果:植入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后1天有间充质细胞向植入区内聚集;5天出现典型的软骨细胞;7天钙化开始;10天形成雏形的骨髓腔;14天骨髓腔内出现幼稚的造血细胞;21 ̄30天形成大量网状骨小梁、骨单位,在骨小梁间隙出现骨髓细胞。结论: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具有较强的诱导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探寻攀西地区不同海拔下烤烟的最佳移栽期。[方法]于2016年在攀枝花米易坪山、盐边和爱、仁和平地设置3个示范点,每个示范点选择1 600、1 800和2 000 m共3个具有代表性的不同海拔区域的试验点。各海拔区域示范点移栽时间设置3个处理如下:Ⅰ.4月30日—5月3日移栽;Ⅱ.5月8—11日移栽;Ⅲ.5月18—20日移栽。以云烟87为试验品种,试验地土壤肥力中等,研究不同海拔对烤烟移栽期的影响。[结论]4月30日—5月15日为攀西地区烤烟移栽的适宜期,海拔1 600~1 800 m在5月8—15日移栽,海拔1 800 m以上适宜在5月8日以前完成移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骨修复材料进行化学分析,X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光谱,扫描电子显微仪,原子吸收光说 和电子万能试验仪的测试,以及溶血,急性毒性和热源的试验等,测定和评价多孔β-磷酸三钙骨修复材料的化学组成、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和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应用小肠结肠炎耶氏菌以6×10 ̄8的细菌数,经静脉注射家兔的大体病变观察。实验结果表明,致病性血清型带毒力质粒小肠结肠炎那氏菌G151(血清型0:9)和LAB-B182(血清型0:3)引起家兔严重感染及病变:排菌、食欲和体重减轻,肠、肝、脾组织脓肿和溃疡形成,LAB-B182菌株引起家兔肝和肠组织局灶性坏死。致病性血清型丢失毒力质粒的小肠结肠炎那氏茵茵株439-80V ̄-(血清型0:9)和82-140(血清型0:8)不引起家兔明显的感染及病变:不排菌或排菌时间短,腹腔脏器组织无大体病变或病变极其轻微。  相似文献   

20.
于忠英  袁志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5):6282-6285
探讨重组合异种骨替代自体骨治疗四肢长骨非感染性骨不连的长期临床疗效,对2000年1月至2006年9月西京医院应用重组合异种骨(RBX)移植治疗的62例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2例,女10例;年龄4~70岁,平均30.1岁。骨折部位:尺桡骨11例、肱骨9例、胫腓骨22例、股骨20例。骨不连类型:肥大型15例、营养不良型10例、萎缩型37例。固定方式:钢板21例、髓内钉19例、外固定架22例。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0—131个月的结果,平均89.3个月,一次手术愈合率94.9%,19例上肢骨不连患者采用DASH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3例,例良5例,差1例,优良率94.7%。43例下肢骨不连患者采用Harris评分系统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分)评定疗效,优26例,良15例,差2例,优良率95.3%。总优良率95.2%。长期观察未见不良免疫排斥反应。说明RBX用于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兼具取材广泛、组织兼容性好、无免疫排斥反应等诸多优点,可替代自体骨应用于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