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水平循环荷载下桩土相互作用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了水平循环荷载下加载频率、循环次数对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其成果可供有关工程研究和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干湿循环及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码头群桩累积侧向位移分布特征,基于水平循环受荷的刚度衰减模型和土体抗剪强度干湿循环弱化模型,通过ABAQUS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土体刚度衰减和土体抗剪强度干湿循环弱化,并依托三峡库区某在役货运码头,建立了码头群桩-岸坡相互作用三维数值模型.通过数值结果系统分析了三峡库区在干湿循环及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码头群桩桩顶及桩身累积侧向位移.研究表明:干湿循环和水平循环荷载产生的循环效应集中在循环周期的前面阶段;存在临界水平循环荷载比,当水平循环荷载比小于临界值时,累积位移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加载后期桩基侧向位移趋于稳定;当水平循环荷载比大于临界值时,累积位移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在加载后期仍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当桩基设计从控制变形考虑时,建议将水平循环荷载比控制在0.5以内;干湿循环后在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桩侧累积位移有明显增大的趋势;最后,根据数值计算结果,提出了干湿循环后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群桩桩顶侧向累积位移预测模型,可供工程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现有群桩沉降计算方法加以归纳总结,将计算方法总体分为经验公式法和解析法2大类,并对每类方法的建立过程和前提条件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以3个典型的数据比较充分的工程案例为背景,对典型计算方法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加以比较.结果表明,土的塑性影响仅限于桩周土的狭窄区域,而桩间相互作用位移基本上保持弹性,在非线性分析框架内使用叠加原理(即相互作用因子法)是可行的.在设计方法中是否需要考虑非线性相互作用取决于群桩规模的大小.经验方法有隐含的适用范围,实际使用过程中不宜将适用范围盲目扩大.特别是从小桩组分析发展而来的方法,对大桩组的桩相互作用提供了过于保守的预测.  相似文献   

4.
动静荷载综合作用下桩土共同作用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轴向荷载作用下桩与土体的相互作用理论日趋成熟,但是,迭加水平荷载作用后,桩土相互作用机理更复杂,研究面临新的课题,工程上断桩、裂桩的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一问题,主要分析了静压桩施工过程中,由于压桩机运行荷载与轴向荷载的共同作用而产生桩体受损的原因,在轴向荷载作用下桩与土体相互作用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压桩机水平振动荷载的作用,建立了轴向静荷载与水平向动荷载共同作用下桩土相互作用模型,并初步进行了工程实例验证,结果尚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基于实际工程采用FLAC3D软件建立挡土墙下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数值分析模型,分析扶壁式挡土墙的变形规律,研究桩的变形及内力特征.研究表明,各排桩的桩身水平位移与内力变化规律相似,土层参数差异对桩身内力变化具有影响作用.各排桩桩身的最大水平位移较为接近,刚性桩的存在有助于限制回填边坡滑动面的发展,桩身的水平位移增量曲线呈勺形;第一排桩桩顶轴力最大,第二和第三排桩的最大轴力比第一排桩的分别小14.07%、51.92%;各桩桩身弯矩曲线整体呈弓形,最大弯矩在桩顶附近;各排桩桩身剪力曲线变化规律呈波浪形,并在土层交界处附近出现波谷.  相似文献   

6.
基于实际工程采用FLAC3D软件建立挡土墙下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数值分析模型,分析扶壁式挡土墙的变形规律,研究桩的变形及内力特征.研究表明,各排桩的桩身水平位移与内力变化规律相似,土层参数差异对桩身内力变化具有影响作用.各排桩桩身的最大水平位移较为接近,刚性桩的存在有助于限制回填边坡滑动面的发展,桩身的水平位移增量曲线呈"勺"形;第一排桩桩顶轴力最大,第二和第三排桩的最大轴力比第一排桩的分别小14.07%、51.92%;各桩桩身弯矩曲线整体呈"弓"形,最大弯矩在桩顶附近;各排桩桩身剪力曲线变化规律呈"波浪形",并在土层交界处附近出现"波谷".  相似文献   

7.
单桩轴向刚度的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用非线性荷载传递函数模拟桩土之间的非线性共同作用,提出了单桩轴向刚度的非线性分析方法;讨论了桩长、桩直径、桩身材料弹性模量以及不同传递函数类型等因素对桩刚度的影响;并把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结果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8.
循环荷载作用下碎石桩加固液化地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简易振动台和叠层剪切变形模型箱,进行了循环荷载作用下碎石桩加固液化地基试验研究,试验分析了碎石桩的加固效应,并着重分析了碎石桩的排水效应.复合地基模型采用三角形及矩形两种方案加固细砂土液化地基,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矩形加固方案还是三角形加固方案,碎石桩均有效地防止了地基液化,并且激振结束后,碎石桩加速了孔隙水压力的消散.  相似文献   

9.
主要讨论群桩沉降问题,分析了各种参数变化对群桩工作性状的影响,尤其是桩刚度比对群桩沉降的影响.数据分析表明,桩土刚度比k、桩长径比L/D、桩间距S/D、桩数n等因等变化对群桩沉降量、桩身压缩量、轴力分布、荷载分担比等均有显著影响,并得到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吴春萍  郑威 《工程与建设》2011,25(6):798-801
桩基础在工程建设当中得到广泛地应用,从安全性上考虑,对群桩承载力的研究尤为重要。文章结合一工程实例,根据现场取得的静载荷试验数据,采用在岩土工程中广泛应用的FLAC3D软件模拟单桩的静载荷试验以确定模型参数。然后,在单桩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三组不同的群桩模型,分别研究桩距、桩数、桩径对群桩承载力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  相似文献   

11.
土体侧移作用下轴向受荷单桩承载性状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地下工程开挖引起的土体侧移对邻近轴向受荷桩的承载和变形性状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对于这一问题目前还缺乏充分的研究.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 3D(fast Lagrangiananalysis of continua 3D)进行分析,讨论轴向受荷桩在土体侧移作用下的承载和变形特性,重点分析了土体强度、桩身刚度以及桩顶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单桩性状.数值分析表明,在竖向荷载和侧向土体位移耦合作用下,轴向荷载的增加或者侧向位移的变大,对桩身变形和弯矩有着明显的影响,而土体强度、桩身刚度以及桩顶约束条件也会对桩的受力特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工程实践中应予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高密度聚氯乙烯管混凝土短柱的轴压力学性能,制作了16个高密度聚氯乙烯管混凝土试件和4个无高密度聚氯乙烯管混凝土试件;并对其进行了轴心受压力学性能对比试验研究。研究了影响高密度聚氯乙烯管混凝土试件轴压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管内混凝土强度、试件不同的受力方式、有无高密度聚氯乙烯管约束、试件的高径比等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高密度聚氯乙烯管提高了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增大了核心混凝土的变形能力,高密度聚氯乙烯管对混凝土的约束效果随着混凝土强度的增加而有所降低;不同的受力方式下,试件的轴压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有区别;随着试件高径比逐渐增大,高密度聚氯乙烯管混凝土承载能力逐渐减小,可塑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L形截面钢管混凝土短柱在受到轴向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通过落锤冲击试验,获得在不同冲击高度下的冲击应力时程曲线,并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钢材、混凝土强度和冲击不同位置对短柱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冲击高度的增加,落锤冲击应力峰值增大;钢材壁厚大的试件,其冲击应力峰值较大,变形较小;选择强度较大的钢材能显著提高试件的抗冲击承载力,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影响则相对较小,在不同的冲击位置下显示协同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刘莹  覃立胜  甘庆  刘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3):9995-10003
为了研究地基土在不同固结状态下竖向循环荷载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在三组不同固结围压、固结度的饱和软土单桩基础中,分别进行了初始静载和循环加载后静载两个独立试验,其中循环加载采用位移控制,依次施加四个递增振幅。通过数值模拟进一步分析桩基承载力的循环弱化规律。结果表明:当循环荷载大于桩周土硬化应力阈值时,桩土系统会发生强度弱化和刚度软化,桩基动刚度随着循环次数增加而减小。地基土固结围压、固结度的增加使桩周土硬化应力阈值提高,桩土系统抗弱能力提高。当循环荷载小于硬化应力阈值时,桩土系统强度弱化不明显,甚至发生刚度硬化,桩基动刚度随着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大。地基土固结围压越大、固结度越高,桩基极限承载力越大,弱化后的桩基极限承载力也越大,相应的残余承载比越小。循环加载时,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共同弱化,桩端阻力的弱化速率滞后于桩侧摩阻力,桩侧摩阻力的弱化是该桩基承载力弱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已有的混凝土和钢筋高温力学性能统计结果基础上,拓展了它们相对高温强度概率模型的温度适用范围;通过在混凝土轴压柱的截面分析中引入2种材料的随机性,探讨了该类柱的截面高温极限承载力的概率特性.研究表明:无论是否考虑材料常温强度的随机性,柱截面高温极限承载力都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是否考虑材料常温强度的随机性,对柱截面高温极限承载力均值几乎没有影响,但对其变异系数影响明显;直接选用混凝土和钢筋常温强度以及相对高温强度的均值进行计算,可较好地确定柱截面高温极限承载力的均值.  相似文献   

16.
冲刷作用下单桩循环加载特性的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模型试验对高铁桥梁单桩基础进行静载试验和循环加载试验,探讨了不同冲刷深度下单桩循环累积沉降和动位移幅值的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桩基循环累积沉降随冲刷深度增加而增加,对于冲刷深度较小的桩,循环累积沉降和沉降平均速率在较少的循环次数内即可趋于稳定;而对于冲刷深度较大的桩,循环累积沉降大且发展较快,达到稳定需要的时间长,甚至持续发展以致破坏,在实际工程中应重视长期循环累积沉降对其承载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提出利用半幅函数求得带损伤段梁在轴力作用下自由振动的近似解。考虑模型误差和量测噪声的影响,在基于动力响应的损伤识别中引入了贝叶斯估计理论。通过构造基于前两阶自振频率的损伤位置指标和损伤程度指标,分别获取了损伤段参数的后验概率分布表达式。考虑到贝叶斯公式中多维函数积分困难的问题,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抽样技术获取了损伤段参数的样本序列,得到了相应的数值统计特征值。数值算例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成功识别概率意义上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8.
轴向受载的铁木辛柯梁的弯曲问题.在新近提出的一种铁木辛柯梁模型中,引入了一个反映变形过程中轴力方向的跃迁系数,基于此模型,解析地获得了多种边界条件下梁挠度的封闭形式的表达式.此外,采用数值计算验证当前结果的正确性,并探讨了跃迁系数对梁弯曲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桩的荷载沉降特性的研究已受到工程界的普遍重视,研究认为桩土接触面处的非线性伴移特性在荷载传递机理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桩土接触面处的非线性位移特性可由沿桩身的摩阻力的发挥程度来反映,然而目前单桩的研究工作大部分是有关单桩的线弹性特性,进而得到单桩的荷载位移之间关系的数值解及计算表格,本文提出一个分析桩基沉降的计算模型,在该计算模型中,用荷载位移传递函数来描述桩身摩阻力和桩身位移的非线性关系,并用桩端位移法计算桩的荷载沉降,基于本文所提出的荷载位移传递函数,本文研究了多层土中单桩的荷载位移特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有限元线性分析方法,研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研究混凝土材料的非线性性能,将混凝土分成8种单元,并考虑了混凝土的裂面效应,采用FORTRAN语言编制计算程序,对悬臂梁作全过程分析,计算得出滞回曲线,裂缝发展等,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