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港口吞吐量精准预测对于每一个港口的成功经营和有效决策都十分重要.季节性波动经常会影响港口吞吐量,为了更为准确地预测上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本文选取2007年至2012年上海港母港集装箱吞吐量的月度数据,并对于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月度数据中出现的季节性波动进行了处理,采用季节时间序列模型对其进行预测.为了说明方法的有效性,以同样的数据,使用整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对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进行预测.两种方法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利用季节时间序列模型对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季节性进行处理,能够提高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
海上运输承担着全球80% 以上的货物贸易运输,而集装箱化是大势所趋.因此,集装箱运输业的景气程度是世界经济与贸易发展的晴雨表,集装箱运输业的吞吐量增长情况直接体现着世界贸易的繁荣与发展.集装箱吞吐量预测可以支持政策制定者把握世界经济走势,跟踪经济波动的传导.同时,可以帮助管理部门和企业了解港口发展周期,把握港口发展趋势,科学制定港口发展战略,合理分配港口建设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本研究基于TEI@I 方法论,对2014 年全球Top20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进行了预测,进一步得到相关结论,并分析了2014 年全球各区域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特点.  相似文献   

3.
东亚集装箱港口体系集装箱化进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确定50个东亚港口的基础上,按照这些港口在1993—2013年的集装箱吞吐量增长模式,结合康德拉捷夫长波对东亚集装箱港口体系的集装箱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1993年以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将每个阶段包含的港口视为一个港口群,运用基尼系数分解法对东亚集装箱港口体系的不平衡性进行深入分析.分析显示,东亚集装箱港口体系的不平衡性从主要受港口群之间吞吐量的不平衡性的影响,逐渐转移到受重叠部分的影响,即传统优势枢纽港的发展相对停滞,而以上海港、深圳港为代表的新枢纽港的强势崛起是造成不平衡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旨在探讨长江下游集装箱港口体系的基本格局、功能结构与发展特征.文章首先阐述了全球集装箱运输的基本格局和长江下游集装箱港口体系的发展现状;然后通过对该集装箱港口体系的流量、流向结构分析,认为现阶段该港口体系仍属东亚一些大型远洋集装箱枢纽港口的支线港群,体系内部的职能分工机制开始发育,但尚不完善;最后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长江下游集装箱港口体系的集装箱吞吐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该集装箱港口体系的发展现状远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未来该港口体系将形成以上海港为中心枢纽港、江苏四港为干线喂给港的相互协调、功能互补的远洋集装箱枢纽港群  相似文献   

5.
长江下游集装箱港口体系的格局、功能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探讨长江下流集装箱港口体系的基本格局、功能结构与发展特征。文章首先阐述了全球集装箱运输的基本格局和长江下游集装箱港口体系的发展现状;然后通过对该集装箱港口体系的流量、流向结构分析,认为现阶段该港口体系仍属东亚一些大型远洋集装箱枢纽港口的支线港群,体系内部的职能分工机制开始发育,但尚不完善;最后采用系统动力学对长江下游集装箱港口体系的集装箱吞吐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该订装箱港口体系的发展现  相似文献   

6.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集装箱港口绩效评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集装箱港口效率的内涵及其重要性,通过引入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并加以改进,选取集装箱港口的泊位长度、桥吊数量、集装箱吞吐量等作为输入/输出指标,从定量的角度研究集装箱港口的效率,以我国主要集装箱港口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测算出8大集装箱港口的相对效率,在对结果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大连港集装箱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集装箱吞吐量及主要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近年来的相关数据对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港口所在城市的国民生产总值以及地方进出口商品总值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通过二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港口未来集装箱吞吐量进行预测,并对模型进行了相关检验,为港口岸线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决策依据,为港口未来发展以及定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集装箱吞吐量预测的GM(1.1)模型,并经过其在某港口的集装箱运量预测的运用检验,证明该模型精度较高,能够对港口货物吞吐量作出准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环渤海港口群发展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基于熵值-突变级数法,从内控、外生和潜力三个方面构建港口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ArcGIS软件,考察2000-2018年间环渤海港口群发展的时序特征和空间差异,并结合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剖析制约港口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环渤海港口群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各港口发展差异显著,但整体发展潜力较大;不同发展阶段制约港口群及群内港口发展的因素有所差异,但主要集中在集装箱吞吐量、外贸进出口总额以及外贸吞吐量等,近年来城市发展情况及资金支撑影响逐步加强.研究结果有助于明确环渤海港口群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为实现港口群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港口吞吐量预测模型的适用性,满足港口决策的需求,对传统时间序列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改进,将未来三年的吞吐量作为输出层参数,以tansig函数和logsig函数为传递函数,建立了改进型时间序列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利用trainlm函数训练神经网络,预测未来三年的港口吞吐量。对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改进型时间序列BP神经网络模型泛化能力更强,拟合精度更高,且避免了传统预测模型循环预测产生的误差叠加,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集装箱吞吐量组合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上海港国际集装箱吞吐量的历史数据,分别采用灰色预测法和三次多项式曲线模型建立了单项预测模型.利用径向基(RBF)神经网络对两个单项预测模型结果进行了组合预测,以作为其最终的预测值.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组合方法比采用单一预测方法的预测精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最后,应用马尔可夫链预测模型对组合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增加了结果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2.
文中在描述福州港地理环境、外贸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统计了福州港近几年港口的吞吐量作为预测的基本数据;介绍了本文采用的预测方法—灰色模型GM(1,1)的理论基础和建模方法.采用了灰色模型,预测了福州港和福建省港口未来五年的货物吞吐量的预测值,提出福州港应利用自身优势建立国际物流中心来应对未来货物吞吐量俱增的对策,对福建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内河港口规划的合理性,更加精确地预测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先用安徽芜湖港近年集装箱吞吐量数据建立了灰色GM(1,1)预测模型,然后采用新陈代谢法实时更新预测数据,构建新陈代谢动态灰色GM(1,1)模型,再运用马尔科夫模型分别对两个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对比预测结果发现,灰色GM(1,1)马尔科夫模型比灰色GM(1,1)模型平均相对误差降低43%,新陈代谢灰色GM(1,1)马尔科夫模型比新陈代谢灰色GM(1,1)模型平均相对误差降低45%。由此可得出,新陈代谢灰色GM(1,1)马尔科夫模型的结果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4.
针对港口道路、堆场水泥混凝土铺面结构的荷载应力计算问题,将其上作用的流动机械荷载、集装箱荷载简化为单轮(单箱脚)荷载、单轴(单列箱)荷载和多轴(多列箱)荷载等图式,采用不等平面尺寸双层板力学模型,提出了港口道路、堆场水泥混凝土铺面面板和基层荷载应力计算的一般式,分析了旁侧轮、旁侧轴、单列及多列箱、板平面尺寸、基层超宽以及接缝传荷等因素对面板和基层荷载应力的影响规律,比较了有限元结果和公式荷载应力的一致性和精度,结果可用于港口道路、堆场水泥混凝土铺面结构荷载应力估算.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单一预测方法存在的不足,采用一种联合时间序列法和因果分析法的混合算法预测港口吞吐量.并以宿迁港吞吐量预测为例,对这种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预测过程中借助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影响港口吞吐量的关键因子,利用改进的灰色模型理论对关键因子中远期未来值做出预估,最后通过吞吐量与关键因子的线性回归得出宿迁港在预测年份的吞吐量值.通过对混合算法预测模型误差的检验发现,此预测方法的模型精度较高,能够满足港口吞吐量预测的要求,可以推广到类似港口吞吐量的预测中.  相似文献   

16.
随着贸易全球化的到来,集装箱运输业飞速发展,港口集装箱码头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轮胎式龙门吊体积大,作业效率低,该环节 已经成为码头作业的瓶颈。提出了轮胎式龙门吊优化调度混合整数规划模型,研究了定量作业条件下的龙门吊优化调度问题,通过实际案例分 析为码头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上海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备选方案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针对当前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过程中,对国际集装箱枢纽港选址存在的争议,用层次分析结合专家咨询的方法,对处于争论焦点的三个港口选址方案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认为洋山港的建设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影响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