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初,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宣布了一项关于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的新发现:画面上蒙娜丽莎的颈项上原有一条由白光串成的“带子”。专家们研究后认为,它很可能是画家画上的一根珠链,不知为什么后来又被擦掉了。  相似文献   

2.
《蒙娜丽莎》是16世纪画家达芬奇的一幅画作,世界上最著名的油画作品之一,这幅被直接画在白杨木上的半身肖像油画面积不大,长77厘米,宽53厘米是达芬奇的代表作,据说达芬奇用了四年时间才完成其创作。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里,《蒙娜丽莎》所展现的作者的才华和智慧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画上女子的笑容被描述为“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  相似文献   

3.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始终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蒙娜丽莎究竟是谁也让学者们争论不休。最近,这幅画又引起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高度重视,因为美国联邦调查局目前所掌握的种种迹象表明,恐怖分子已熟练掌握电脑密写技术,他们可能会借助于电子“隐形墨水” 将密信隐含在像“蒙娜丽莎” 这样的图像文件中在因特网上传送。恐怖分子在网上下载的这些照片可能就含有一道凶杀令。 因此,为了在网上跟踪恐怖分子的蛛丝马迹;美国联邦调查局启用了名叫“食肉动物” 的监视系统在网上进行24小时监视。尽管如此,…  相似文献   

4.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的传世名作,一般认为此作品完成于1503年。但不知为什么这幅画并没有交给模特主人,而由达·芬奇长年带在身旁。后来达·芬奇到了法国,法国国王弗兰西斯一世为蒙娜丽莎倾倒,几经周折,国王花3万枚金币(一说是1.2万法国古金币)把《蒙娜丽莎》买到了手。但又不知为什么,这位国王将此画一直挂在自己的专用浴室里。  相似文献   

5.
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的背景之谜最近被专家解开,这是研究达·芬奇绘画艺术的著名学者、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卡罗·佩德雷蒂最近在达·芬奇绘画国际研讨会上宣布的。他说.经过多次考证,蒙娜丽莎身后的背景是意大利中部阿雷佐市布里阿诺桥附近的景色。佩德雷蒂说,达·芬奇出生在距阿富佐约100公里的芬奇小镇,并在阿雷佐生活过。这一地区的原始景观与《蒙娜丽莎》的背景几乎一样,因此,他采用这一地区的田园景色作为这幅肖像画的背景是完全可能的。许多到会专家对佩德雷蒂的这一研究成果表示肯定。以神秘微笑着…  相似文献   

6.
达·芬奇的艺术杰作《蒙娜丽莎的微笑》,不仅价值连城,更是法国罗浮宫的镇馆之宝。百年来,不知有多少艺术家为之倾倒。美国哈佛大学神经生物学家MargaretLivingstone教授在这幅小肖像画中,发现了达·芬奇“巨匠慧心”的秘密,如果欣赏该画时,将视线完全集中在蒙娜丽莎的脸上,蒙娜丽莎的微笑会奇妙地消失。然而,若把视线转移到这肖像画的其他区域时,反而可以感觉到蒙娜丽莎的微笑。MargaretLivingstone教授指出,人的视觉可分为中央凹视觉(Fovealvision)与周边视觉。中央凹视觉又称直接视觉,适宜辨识影像与色彩信息的细节,却不适合辨识阴影。…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探索》2012,(10):8-9
考古学家2012年7月17日宣布,他们很可能已掘出世界名画《蒙娜丽莎》背后的秘密。  相似文献   

8.
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现存放在法国巴黎罗浮宫博物馆内,被防弹玻璃罩着,供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远远地"瞻仰",四个世纪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赞美。蒙娜丽莎的微笑,温柔而不失其端庄,快乐而不失其宁静,善良而不失其安详;显示出人性的崇高和觉醒、女性的美丽和神圣。然而,从19世纪开始,人们对这位不朽女性形象的研究更扑朔迷离,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9.
<正>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中,女主人的微笑为什么时隐时现?清明上河图上的拱桥为什么一面坡度长,一面坡度短?莫奈的画为什么会给人波光粼粼的动感?《画中有话——解读名画中的科学元素》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作者独特的见解。引领读者在观赏世界名画的同时,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发现名画的别样美,从而获得不一样的独特感受,令人耳目—新。  相似文献   

10.
在意大利西部小镇芬奇,15世纪出了一位举世闻名的奇才,他就是那亘古不朽的杰作<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的作者--达·芬奇.达·芬奇的绘画、雕刻艺术或科研在当时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然而知道他是一位人类航空先驱的人则可能为数不多,至于他是怎样研究航空的,又取得了哪些成果的人就更少了.  相似文献   

11.
你是我的眼     
提到眼睛,你会想到什么?蒙娜丽莎?“大眼睛”女孩苏明娟?或者那个村里的小芳?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是关于这扇窗户,你了解多少呢?  相似文献   

12.
一沙一世界     
<正>沙画,是艺术家在特制灯光沙画台上用一掬细沙、一双妙手,瞬间变化出种种惟妙惟肖的动人画面。线条的不断变换和游走、奇妙而流畅的组合,显现出了艺术家令人惊叹的构思及表现能力,并时时紧扣观者的心,让每个人都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并期待着下一个画面的到来。这个过程不是我们面对《蒙娜丽莎》时那种欣赏的眼光,而几乎是一个冒险的经历。艺术家带着我们经历一个又一个  相似文献   

13.
丹·布朗热卖一时的小说《达·芬奇的密码》让无数人热衷在达·芬奇流传了几百年的《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中寻找暗号.但很多人所不知的是,达·芬奇确实在他的身后留下了密码,这些密码存在于他长达800多页的手稿中.当达·芬奇的手稿在1800年出版发行时,人们发现其中很多设想超越了时代,许多设计到现在还没有实现.  相似文献   

14.
戴吾三 《科学》2002,54(5):46-49
2002年4月15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先驱列奥那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①诞辰550周年纪念日,中国中央电视台此前所做的街头随机采访显示,多数人知道达·芬奇是一位著名画家,对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有较深的印象;有些中小学生从课外读物中还知道少年达·芬奇刻苦画蛋等故事.不过,从采访中看到,许多人除达·芬奇的艺术作品和逸闻趣事外,对达·芬奇在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成就了解得很少,也有人甚至对达·芬奇的名字全然陌生.  相似文献   

15.
<正>达·芬奇是意大利最著名的艺术大师。这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其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享誉全世界。达·芬奇不仅在绘画领域有着高超精湛的艺术造诣,在科学领域也展露出卓越的才能,被称为"艺术家里的数学家",其研究成果和发明创造曾得到科学大师  相似文献   

16.
在意大利西部小镇芬奇,15世纪出了一位举世闻名的奇才,他就是那亘古不朽的杰作《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的作者———达·芬奇。达·芬奇的绘画、雕刻艺术或科研在当时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然而知道他是一位人类航空先驱的人则可能为数不多,至于他是怎样研究航空的,又取得了哪些成果的人就更少了。在达·芬奇那想象力异常丰富的脑海中,自幼就萦绕着一个愿望,在他的一生中,不知为此奉献了多少日日夜夜:这就是人类若干世纪以来最为持久、最难实现的梦想之一———用人的臂力模仿鸟类飞行。虽然才华横溢的达·芬奇,终身未能完成把人类从地面…  相似文献   

17.
丹·布朗热卖一时的小说《达·芬奇的密码》让无数人热衷在达·芬奇流传了几百年的《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中寻找暗号。但很多人所不知的是,达·芬奇确实在他的身后留下了密码,这些密码存在于他长达800多页的手稿中。当达·芬奇的手稿在1800年出版发行时,人们发现其中很多设想超越了时代,许多设计到现在还没有实现。由于中世纪欧洲神学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达·芬奇作为科学家的一面并未受到重视。他去世之后,诸多关于科学的设想和图稿被束之高阁,多年无人问津,甚至手稿在战争中散落于世界各地,直到数百年后的人们才重新发现他这个中世纪艺术…  相似文献   

18.
我坐在一扇玻璃窗边读这本书--阳光一寸一寸地涨,漫过了红鞋子,漫过了红裙子,漫到了浅灰色的书页上.这不是一本愉快的童话,而是一本悲伤的诗.我轻轻读着,--亲爱的安徒生,我想把我的额头,贴在你的冰冷的鼻子尖上.  相似文献   

19.
波黑历险记     
硝烟弥漫笼罩波黑 会议室里灯光幽暗,投影银幕上正在播映着战争的画面: 一门大炮的伪装网被取了下来,士兵们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粗大的炮口对准攻击的方向。“预备——放!”随着指挥员的一声口令,大炮的炮口喷出了红红的火舌,炮弹射向了远方。 画面上又出现了城里被轰炸过的街道,残墙断壁,倒塌的房屋的一角,粗壮的钢筋直愣愣地树在那里,街道上一片片瓦砾。 一画面停止了,会议室里灯光亮  相似文献   

20.
激光闪烁相关法测雨遥感方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达仁 《科学通报》1984,29(17):1056-1056
一、引言 利用激光束透过降雨区时,在接收端所产生的起伏的散射光(即光闪烁)的统计特性来遥感光源和接收器之间距离上的平均雨强和雨滴谱,是一种十分有前途的遥感测雨方法,此法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现用其他一些方法在取样代表性和时效上的不足。Wang(王定一)等自1975年开始提出这一方案,已经在理论和初步实验上取得了相当进展,王定一等所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