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论章嘉·若比多吉的翻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嘉·若比多吉在翻译《大藏经》的实践中总结了经验,撰写了规范统一译文词语的《正字———贤者之源》,书中提出了翻译者应具备的素质,翻译的标准,增译、减译、转译、辅助译法等翻译技巧。他在继承和发扬藏族传统翻译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藏族翻译史上最早的译者素质问题,也在藏族翻译理论的指导模式上第一次从传统的"内向"理论模式走向了"外向"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2.
王辰玲 《科技信息》2009,(15):215-215,61
解构主义是对结构主义的解构,是反逻各斯中心主义(logocentrism)。解构主义作为一个新兴的理论体系渗透于各个领域,翻译领域也不例外。本文通过解读凯瑟琳?戴维斯(KathleenDavis)的《解构主义与翻译》(Deconstruction and Translation)来探索运用解构主义从理论上阐述翻译中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3.
师范院校开设翻译课要体现师范特点:(一)注重扩大知识面;(二)提高学生翻译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三)加强应用文方面的翻译训练。笔者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几点做法是:(一)加强翻译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二)重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三)开展以文作为中心的翻译教学;(四)抓好译例教学。  相似文献   

4.
袁越 《世界博览》2010,(12):67-71
如果说,“语言是一扇文化的大门”,那么语言是否强势则取决于“门后”的东西。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在《论译书》一文中高喊:“处今日之天下,则必以译书为强国第一义。”可以想象那时的有志青年学习外语,是为了汲取外语“门后”的新知,来救国图存。  相似文献   

5.
<中国名家散文精译>是继<名作精译>后叉一翻译实践丛书力作,书中有很多可圈点之处,但同样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苏州赋>译文便是其中一例,比如其中的园林景点名称不规范;部分词句翻译尚不够到位、不够精炼.翻译,尤其是中国名家散文这样文章的翻译,不能率尔操觚,而应严肃对待.  相似文献   

6.
自翻译学科建设以来,中国传统译论未能得到足够重视,一直处于失语状态。张佩瑶的《中国翻译话语英译(选集)》挖掘中国传统译论的精髓,采用“丰厚翻译”新策略系统地重溯了中国传统翻译话语的发展历程,并以新的“话语”视角重构传统译论,建构新的翻译话语体系,使之与西方译论进行对话,力推中国翻译话语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强国无弱语     
《世界博览》2010,(12):67
如果说,"语言是一扇文化的大门",那么语言是否强势则取决于"门后"的东西。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在《论译书》一文中高喊:"处今日之天下,则必以  相似文献   

8.
在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结合厦门市公示语英译实例,探析公示语翻译在语用、文化、语言上的翻译失误,并提出借译和创译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作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他的翻译活动表现出非常强烈的政治色彩。本文主要讨论梁启超"翻译强国"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这一思想的内涵以及和梁启超的政治活动和政治主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欧光安 《科技信息》2012,(10):23-23,25
穆旦(原名查良铮)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当代著名的翻译家,目前国内对其翻译作品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诠释学翻译理论是20世纪中后期重要的翻译理论支派,影响深远。穆旦译诗的诠释学译论分析和文本细读表明,在等值因素翻译的"得"与"失"方面做到了很好的均衡,在译文表达上充分考虑到了译文读者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浅谈高职院校教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小兵 《开封大学学报》2012,26(3):54-55,74
教材管理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当前,高职院校教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不高、管理的软硬件不足、与本校图书馆的合作不紧密等。对此,应加强教材管理队伍建设,实行教材管理信息化,建立科学的教材质量评定系统。总之,高职院校教材管理工作要创新,要探索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以便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2.
孟凡娜  薛少一 《科技信息》2009,(25):181-182
歇后语属于汉语习语的一种,具有独特的结构和风格,深深植根于中国民族文化。歇后语的文化意蕴在其翻译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紧密结合其文化意蕴,并通过列举一些典型的例子探讨了歇后语的常用的四种翻译方法:(1)直译法;(2)套译法(或叫同/近义习语套用法);(3)意译法(4)直译加注法。  相似文献   

13.
纵观中西方对《圣经》翻译和佛经汉译的翻译历程,可以发现对经典的翻译一直是中西方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圣经》翻译和佛经汉译分别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对二者进行对比研究有利于探索其中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据此总结出中西方的翻译传统或规律,旨在为后世翻译事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4.
西方哲学著作翻译的一大难题是哲学术语的汉译。根据解释学的“不可翻译性”原理,译名之争源于不同译者对于西方哲学思想的解释“境遇”和理解“视域”的不同;从翻译活动的目的看,目前哲学界比较认可的关于being的译名“是”虽然益处多多,但将面临如何在汉语中扎根、存活的严峻挑战。在目前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环境下,不妨可以将being这类哲学基本术语直接引入汉语,作不译之译。  相似文献   

15.
陈莹 《科技信息》2010,(35):J0313-J0314,J0325
本文尝试建立的文学翻译批评标准系统包含两个评价标准。一是在奈达翻译理论和图示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动态互动对等"标准,它包含文本、译者和读者诸因素,主要基于读者反应。另一个是基于文本的并以"得体"为最高标准并包含诸多参数的实用标准。两个标准构成一个文学翻译批评标准系统。  相似文献   

16.
奈达翻译定义的中文译文有严重的错误。奈达不主张"等值"、"等效"翻译。"等值"、"等效"、"对等"、"对等语"、"动态对等"、"功能对等"等术语是错误的术语,它们错误很多,错误之一是用一个"等"字曲解了奈达翻译理论的本质,将奈达翻译理论曲解成求等的翻译理论,然而奈达翻译理论的本质是求似不求等。弗斯指出,翻译理论中所用的"equivalent/equivalence"理论是现代西方翻译理论的中心议题之一,理论从产生至今备受关注。"equivalent/equivalence"一词最早出现于16世纪,一方面作为数学和形式逻辑里的专业术语,表示一种绝对对称和平等的关系;另一方面又被当作一般语言词汇中的模糊词语,表示"具有相似性"或"基本相同",翻译理论中所用的"equivalent/equivalence"是使用它作为普通词汇时的模糊意义,即相似或贴近。  相似文献   

17.
赵静  路东平 《湖州师专学报》2011,(4):97-100,116
在对文学作品的翻译中,译者越来越注意到了翻译主题的多元性,也更加强调了在翻译的过程中,文本的意义只有在主体间交流和对话的基础上才会彰显出来。因此,翻译的过程就是翻译主体在交流对话的过程中形成结构化的翻译语境,并在翻译语境的结构特点的影响下,通过四个主要层面的填充和弥补,完成对"空白"和"未定点"的填充,从而成功完成对文学文本的翻译。  相似文献   

18.
仅用一本词典,掌出原文词语的意思,就能够做好翻译是对翻译的一种误解。翻译过程涉及因素较多,了解原语的基本词义只是对原文解读的一部分,而且词典意义具有静态的性质,而语言的使用则是动态的,因此,对词典意义的把握虽然有助于对原语意义的理解,但不能决定翻译的质量。从人们对词典在翻译中的作用的误解入手,阐明了如何正确对待词典与翻译的关系,从而提高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缪肖强 《长春大学学报》2014,(12):1795-1799
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指挥棒。近几年考试的改革力度加大,翻译题型的改进和难度的加大意味着大学英语教学要对翻译教学产生足够的重视。本文以2013年12月大学英语6级考试翻译新题型为突破口,分析和探究了考生考试过程中在词、句、篇章等层面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和原因,进而提出改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几点措施,希望藉此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0.
雷莉 《科技信息》2010,(17):I0235-I0235,I0336
英语谚语不仅大量出现在文艺作品里,在其它文体中也同样经常遇到。因此,英语谚语的翻译好坏对整个译文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作者从英语谚语的翻译技巧,翻译时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剖析,以期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