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洞庭湖区1991~2000年大洪涝灾害特点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区是我国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且灾情惨重的地区。在1931-1990年和1991-2000年阶段中,分别发生14次及6次大洪涝灾害。通过这两阶段大洪涝灾害的对比分析表明:发生频率高是湖区大洪涝灾害的共性,而洪溃灾情惨重,直接经济损失显著增大,成灾率高是1991-2000年大洪涝灾害的特殊性。其主要原因是:降雨偏多诱发了灾害性洪水;湖泊调蓄功能衰退,长江洪水顶托加剧及防洪排涝能力低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则放大了灾害性洪水的致灾能力;人口及社会财富集聚体的增多与集中,削弱了湖区承灾体的承灾能力,因而显著增大了直接经济损失值。  相似文献   

2.
湖南湘、资、沅、澧四水洪水等级与洪涝灾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湖南湘资沅澧四水洪水等级与洪涝灾度分析表明:(1)在一般情况下,洪涝灾度与洪水等级有较密切的关系,相关系数为:湘水0.63,沅水0.71,资水0.68,澧水0.74;(2)从历年的洪水等级与洪涝灾度上看,两者之间有相当的年份并非成正比例关系,这表明造成洪涝灾情大小的因素极为复杂,防洪减灾应立足于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遥感(Remote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为技术支持,气象数据、遥感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数据,构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及加权综合法建立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借助GIS技术,计算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洪涝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暴露一易损性及综合风险指数,并对广西农业暴雨洪涝灾害进行风险区划,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洪涝灾害风险东高西低,沿海地区普遍偏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河南省为例对其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估,旨在为河南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管控提供参考。【方法】从暴雨洪涝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选取19个评价指标构建了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在基于层次分析法(AHP)与熵权法(EWM)得到指标权重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分析法对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中,致灾因子危险性权重最大,为0.360 4,防灾减灾能力的权重最小,为0.138 7;河南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值为72.72。【结论】洪涝灾害风险受致灾因子危险性的作用最大,防灾减灾能力的影响最小;河南省洪涝灾害风险等级为中风险。  相似文献   

5.
在洪水灾情评估中,洪水淹没范围是最重要的信息之一.合成孔径雷达(SAR)全天时、全天候的特点使其成为洪涝灾害评估的重要数据来源.为了监测整个灾害期间的洪水淹没范围并追踪洪水的演变,选取2015年末英国约克主城区附近遭受洪灾前后的Sentinel-1 SAR影像,运用变化检测和阈值结合的方法,快速有效地进行洪峰期范围估计...  相似文献   

6.
根据流域实时降雨监测情况,利用预报方案进行洪水预报,根据预报洪水及上游水库泄水进行洪水合成,从而得到洪水总量、最高水位、最大流量等。再根据洪汝河流域下游农村和城镇居民分布、工矿企业分布、地形貌等情况,预测洪涝灾害程度,包括受灾人口、面积、灾害损失等;同时提供工程出险情况、洪水淹没范围、洪水行进路线、需要转移的人口等。所有信息经专家会商后对防汛指挥部门发出预警预报,供防汛决策使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的非线形识别及预测功能,对黑龙江省洪水灾害的主要孕灾因子的组合效应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洞庭湖多年平均泥沙淤积量达13×107t,长期的泥沙淤积,塑造了特殊的湖泊生态环境.在这一特定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扰动下,其结果是:助长泥沙淤积,逐渐扰乱湖泊生态系统的平衡状况,形成了次生和衍生灾害的孕灾环境.孕灾环境的异变,则放大了泥沙淤积的致灾能量,进而触发了多条泥沙灾害链的形成与群发,诸条泥沙灾害链的成链和发展过程均起源于长期的泥沙淤积,都属于渐近累积式灾害,且在时空上,成因上具有明显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黑龙江省洪水灾害的空间地域组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空间定位功能和属性分析功能,将洪灾的主要孕灾因子复合叠加,结果表示.黑龙江省洪水灾害的空间地域组合的基本特征是森林覆盖率<20%;地貌形态多为平原、沼泽地或平原沼泽地;夏季降水>400mm;暴雨日>0.5日;夏季气温>17C.  相似文献   

10.
长沙市区灾害性洪水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沙市区灾害性洪水所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是全国31个重点防洪城市之一。从气候特征、湘江中上游洪水沿程迭加、区间洪水的复合作用、洞庭湖洪水抬高顶托、湘江河道堵支和洲滩围垦、城市建设侵占河道和滞洪洼地、防洪工程存在较多问题、城市防洪减灾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等方面综合分析了长沙市灾害性洪水的形成机制,为灾害心性洪水的预测预报、制订防洪规划和减灾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中长期水土保持规划为依据,运用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和模型,对湘江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预期效益进行评估,根据结果分析了湘江流域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优越性,并为今后的工作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MODIS、FY3A MERSI、HJ1A/B CCD、Landsat TM等4种遥感数据,在评估获取的最优监测算法基础上监测湄公河下游地区2011年洪灾淹没面积时序变化,并结合MODIS土地覆盖类型产品对3种重要地物类型进行受灾区域分析.结果表明:在湄公河地区,采用HJ1A/B CCD、FY3A MERSI数据监测洪灾淹没面积时建议优选NDWI算法;用Landsat TM、MODIS数据时优选NDVI算法.监测结果显示,2011年10月湄公河下游柬埔寨和三角洲地区洪灾灾情较重,最大淹没面积是正常水体面积的6.5倍.洞里萨河流域是重灾区,其河道扩宽约40倍.大量水体在洪灾初期汇流入洞里萨湖,洞里萨湖在洪灾初期起到蓄洪作用.利用多源遥感卫星数据监测洪灾变化,可获取更详尽的信息,提高洪灾监测效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嫩江流域河流的主要特性、水文要素的时空变化,对水资源进行了估算和初步评价,并提出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某些建议,为合理开发本流域水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证了南北朝时期的古桔洲位于今靳江河口至廖家垸一带,该洲已并入湘江西岸,而赵泥湖即为淤塞的湘江西汊故道;与古桔洲隔江相对的南津城位于今猴子石江滨附近,为古代长沙城南的重要过江津渡。  相似文献   

15.
湘江水系的自然环境与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湘江水系河流水化学特征及其动态,同时对水化学特征与环境(水文、气候和化学条件)的密切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从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条件论述黄河水资源水少沙多、水沙异源、时空分布不均及连续枯水时间长的成因,以及流域内供水和引水矛盾,并就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开发提出域内生态环境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影响甘肃省的大气环流形势、天气形势以及水汽来源、下垫面情况;并对全省暴雨和洪水灾害类型进行了分类;探讨了暴雨洪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总结了洪水灾害的特点;提出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减少洪水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