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针对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节,并结合我国道路交通的特点, 提出了采用道路交通安全政策、道路交通安全状况、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与道路交通事故防控水平等4个方面共13项指标组成的面向城市交通安全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集,建立了基于BP 神经网络的评价模型,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其计算方法.该方法对于城市交通安全评价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道路交通安全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结合事故致因理论和哈顿矩阵的基础上,以层次分析法建立道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经专家评定获得各指标对其所隶属准则的判断矩阵,并计算出各权重向量和最优权重向量.同时,以道路交通发达国家在其完成第一次道路交通现代化的具体时期内各指标具体数据,通过聚类算法获得现代化评价基准值.采用量化值加权函数法建立评价模型,并得到中国现代化指数随时间历程的变化数据,从而研究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代化水平及影响因素,并分析了评价模型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道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体系评价指标的筛选与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道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和建立原则,提出以完善道路交通安全政策与机制、科学分析道路交通安全状况与趋势、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监督与管理、全面提高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与防控水平为准则的道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架构和19项具体评价指标,并界定了评价指标的含义和评价的具体内容,最后简单介绍了地区交通安全综合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预警模糊评判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道路交通安全的风险预警问题,应用风险识别技术,按照三类危险源的分类方法确定了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的因素体系;研究了相应的监测指标,确定了分类指标级与监测指标级两层指标体系;建立了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预警的二级多因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应用该数学模型可以计算得到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的综合预警值,最终实现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的分级预警.  相似文献   

5.
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直以来都是道路交通安全系统研究的热点.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概念、评价过程以及评价结果的模糊性,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方法,对道路交通安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在其基础上,通过一个实际算例说明了模糊综合评价的整个思路和具体步骤,并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增强了道路交通安全评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该方法简单直观,既可以实现对多个客体之间的横向比较,也可以实现对单一客体的纵向比较.  相似文献   

6.
基于模糊逻辑理论的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国内外道路交通安全相关研究,选用运行车速与设计车速差和相邻路段运行车速差作为评价指标.以模糊逻辑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调研数据的测试,建立了合理的隶属函数,从而构建了道路交通安全模糊评价模型,并基于评价结果对道路交通安全等级进行了划分.最后给出了该评价方法的应用实例.理论分析和实例表明,该评价方法不仅合理,而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客观评价高速公路运营安全,本文从影响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的固定基础设施、运营中的交通特征、阶段运营后事故特征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构建了由表征道路交通设施特征、交通流运行特征和事故特征8个评价指标组成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为各评价指标量化提供了相应的计算公式或评价打分依据,并初步提出各评价指标相应的评价阈值。为消除评价中的随机误差用集值统计模型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功效系数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建立了标准化后的评价值域。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多指标的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综合评价算法可以较好地进行量化对比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流程、模式及特点,结合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和方法,采用决策支持四库模式,对道路交通安全信息进行采集、管理、分析、决策和反馈.按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建立的一般过程,对系统的功能和构成进行研究,确定系统组成和构建方法.该系统包括7个子系统,分别是道路交通安全综合信息管理子系统、事故成因分析子系统、事故预测子系统、道路交通事件管理及预警子系统、安全评价子系统、安全对策子系统和经济分析及决策子系统.并对数据的管理和实现、模型的实现以及人机界面等方面进行设计,结合程序开发流程,进行了实例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
 针对地下工程岩爆灾害预测各种方法的局限性以及预报准确率低的现状,基于属性数学理论与方法,选取围岩最大切向应力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之比、脆性系数和弹性能量指数作为岩爆灾害预测的主要评价指标,建立了岩爆灾害预测的属性综合评价模型,对岩爆的发生与否及其烈度进行了预测。应用属性数学理论,构造了各评价指标的属性测度函数,并利用相似数定义相似权的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以计算综合属性测度,最后应用置信度准则进行属性识别,给出评价结果。以10 组典型地下工程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属性综合评价在岩爆灾害预测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为地下工程岩爆灾害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紧密结合黄河下游堤防工程的实际情况,在分析影响堤防安全的各个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多层次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客观组合赋权的方法,将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有机结合用以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根据黄河下游堤防工程实际情况定义了评价集和对应隶属函数,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矩阵,对黄河下游堤防工程安全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济南市天桥区堤防段安全综合评价结果,分析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为合理评估山区公路交通安全风险等级,制定安全风险管理对策,有效使用道路安全保障资金,采用CRITIC(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方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建立基于模糊综合分析法的道路风险评估模型。结合贵州省兴义市山区公路交通安全现状,从道路因素、天气因素、交通运行、交通设施等四个方面进行数据采集并分析评估公路各路段安全风险等级。在分级结果上,对不同风险等级的路段采取相应交通安全改善措施,以提高山区公路风险管理水平与交通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受公路技术等级、功能差异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传统连通度和模糊连通度的计算方法很难真实反映区域公路网的连通状况.基于公路适应交通量、公路重要度和节点重要度对连通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分别对节点连通度和网络连通度的定义做新的描述,提出区域公路网连通度的计算模型.通过实例表明,考虑连通能力的区域公路网连通度计算模型不仅能真实反映区域公路网的结构性能,而且还可以对节点连通度进行排序,深化了连通度的内涵,有助于为区域交通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成为我国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文章提出对路段不同拥堵程度下差别收取费用。首先考虑了拥挤产生的外部成本,其中包括时间成本、能源成本、安全成本、环境成本等。对此建立各外部成本的定价模型,该模型与车辆运行的速度有关,根据拥挤等级的划分,对不同的外部成本给予不同的权重,最终建立起不同拥挤等级下的定价模型。最后以南京市的典型拥挤路段——中山南路进行拥挤分析,计算出该路段不同拥挤等级下的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开展西藏自治区亚东县道路连通性及其受地质灾害的影响研究,对改善当地路网连通性、提高山地灾害紧急疏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遥感高清影像,采取目视解译结合实地考察的方式,获取亚东县道路和地质灾害数据;利用模糊层次法评估道路综合性能,构建道路连通性模型和地质灾害指数模型,探讨地质灾害对道路连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亚东县地质灾害点有29个,主要集中分布在县域西南部区域,以崩塌为主.(2)路网具有典型树状特征,综合性能较好,但空间发育不均衡.(3)道路全局连通性呈现出“三核、两轴、一圈”的空间格局;局部连通性的空间差异较大,形成了4个局部高值区;中心连通性圈层结构明显,从中心向边缘的距离衰减特征明显.(4)亚东县地质灾害对居民点至各乡(镇)道路连通性的影响最大,对居民点至县政府道路连通性的影响次之,对居民点至最邻近的乡(镇)道路连通性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5.
针对渗流安全评价多采用静态模型而忽略指标数据动态变化特征的问题,在可拓评价模型中引入函数型数据分析理论,将离散指标数据转换为连续函数,建立包含基础指标和衍生指标在内的大坝渗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适用于函数型数据的物元分析及关联函数构造方法,建立了一种基于函数型数据分析理论的大坝渗流安全动态可拓评价模型。此外,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主客观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且建立体现动态评价中对不同时间重视程度的时间权重。利用我国某混凝土重力坝的蓄水阶段某个月的渗流安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其安全状态在II级到III级波动,与实际情况相符,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区域统筹的深化发展,公路在经济发展中承载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路网络建设不仅是决定地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对区域经济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在构建公路网综合绩效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各省市的公路网及其社会经济效应进行评价,通过横向比较分析各地公路的建设与使用情况,为各省市合理有效地规划公路建设提供决策依据,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方法根据AHP法建立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集成法确定各指标和不同评价人员的权重,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计算每一个企业与“最优”企业的关联度,最后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关联度再处理,可得到企业安全综合评价结果。结果建立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结论道路运输企业可根据安全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有利于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工效学是一门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和系统工程的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人-机-环境诸要素的交互协调作用以及其间最优组合方案的科学,具有极广泛的研究和应用范围。本文通过对工效学原理的分析,从道路交通标志、路线设计和道路交通安全等方面,阐述工效学原理在道路交通领域的应用,为各类道路设计、城市规划以及道路交通管理等方面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避免农村公路路侧安全隐患的盲目设防或过度设防,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针对常见的路侧临水、路侧边坡、路侧临渠三种安全隐患类型,通过分析路侧安全隐患类型的影响因素和安全隐患,以影响因素为量化指标,构建安全风险分级模型.采用危险度值量化安全隐患类型的风险等级,安全风险等级由低到高分为Ⅰ、Ⅱ、Ⅲ级,对应的安全防护目标分为:警示防护、轻度防护、高度防护,由此提出不同安全风险等级对应的改善对策和处置措施.以实际路侧安全隐患路段为例,采用安全风险分级方法,提出方案设计要点和方案设计示例,以验证处置措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道路线形与道路安全性关系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针对国内道路交通事故资料调研困难的现状,采用常用的前/后分析法原理对同一条道路不同路段进行分析,这样利用较少的数据量也能发现与道路安全有关的规律。为此提出了针对两种不同情况的统计分析方法和相应的事故概率计算、对比和对比结果置信度检验的公式。应用此法重点对高速公路的线形指标与道路安全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