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结合张江高科技园区近年来产学研合作创新方面情况,从张江园区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系统、张江园区产学研合作创新取得的主要成效、张江园区产学研合作创新目前存在的问题与瓶颈、张江园区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发展设想四个方面,论述、探索张江产学研联盟的新方式,以积极响应颏区深入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推动上海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于1992年7月.是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1999年8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制定“聚焦张江”的战略决策,明确园区以生物医药和信息技术两大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产业,集中体现创新创业的主体功能张江园区由此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郭霞 《华东科技》2012,(1):54-55
为更好地展示上海张江高新区20年的创新成果,2011年12月底,由上海张江高新区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主办、"一区十二园"共同参加的张江创新成果展向公众展示了整支"舰队"的创新实力,这也是"十二园"首次集体亮相,让公众亲身体验到张江高新区的科技创新魅力,在全国高新区中也是首创。值得一提的是,大型展览至少要2年的准备时间,而张江只用了5个月,这是张江速度的突破,更是上海世博精神的再次体现……  相似文献   

4.
正张江,一个打造了十年的科创品牌,起步于上海浦东,却未曾止步于此。2011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支持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张江"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张江示范区建设与发展从此拉开序幕。经历2011、2012、2014、2020年四次空间调整,张江示范区已经形成"二十二园"的发展格局,覆盖全市16个行政区,总面积约531平方公里,成为上海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的核心承载区。  相似文献   

5.
黄婧 《华东科技》2008,(8):44-45
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一区六园"纽成以来,"六国"首次同台唱响张江科技文化节. 今年漕河泾新兴技术开7发区、金桥现代科技园、嘉定民营技术密集区将与张汀核心园共同携手展示科技与文化的魅力,这是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一区六园"组成以来,首次同台唱响的张江科技文化节.  相似文献   

6.
政产学研合作平台模式的起源——张江模式 区校产学研合作平台模式,是在国家创新战略和上海市科教兴市战略的背景下.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内,在武汉大学上海张江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基础上实践探索而来的,是一个“面对面”的、多元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2011年1月国务院批准张江高新区成为继北京中关村、湖北东湖示范区之后第3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张江示范区将会成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载体和实现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重要示范区,科技创新的先行先试区,促进张江高新区"二次创业"发展的各类资源密集区。然而张江园区如何用足、用好创新示范区的相关政策,积极营造新的制度比较优势,促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建设创新型科技新城,将是张江乃至上海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将从合作创新角度出发,讨论张江建立  相似文献   

8.
刘瑾 《华东科技》2012,(11):72-73
张江药谷是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刨新链的重要一环,它搭建了一个产学研共聚互融的生物医药创新平台.整合了大型分析检测没备资源,提高没备实际使用率.它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服务机制,把企业的需求放在了第一位,使得中小型研发创新企业获得了成长的土壤和环境。其中,欣凯医药化工中间体(上海)有限公司就是在张江药谷这个平台扶持下成长与发展起来的具有典型性的案例。  相似文献   

9.
郭霞 《华东科技》2011,(12):64-66
记者在11月18日举办的张江园区物联网企业记者招待会上获悉,张江园区已在其集电港一期内新开辟5000平米的新装孵化器,以200平米的小房型为主供初创型小企业入驻,预计在今年12月底投入使用。这意味着,张江物联网产业优势进一步扩大。据介绍.  相似文献   

10.
近期,按照中央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对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要求和部署,上海市综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总结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2008年~2010年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三年行动计划框架》。这份纲领性文件对张江园区今后一个阶段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要“基本形成以张江为核,心的区域创新体系框架”。在未来三年完成这一使命,对张江而言是挑战,  相似文献   

11.
在多事的08年,张江“一区六园”的表现究竟如何,在多大程度上遭受了金融海啸的袭击?虽然有着种种担忧,但从各园区代表的讲述中,与会人员无一不感受到抗击寒冬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赵浚宏 《华东科技》2009,(10):45-47
上海高新区的兴起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从1991年3月,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成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到如今拥有“一园六区”的国际知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回顾“大张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我们不仅要探寻:为什么“大张江”能够成为带动上海和长江三角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增长极?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曲折历程?“大张江”的成功对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又有着怎样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上海信息化》2013,(12):77-77
上海方正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4月,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是由方正集团与上海张江集团共同投资2.85亿元设立的国内数字出版行业旗舰企业。  相似文献   

14.
2009年8月20日,由张江高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张江(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浦东服务中心承办的“2009张江药谷发展论坛”在张江药谷平台举办。  相似文献   

15.
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上海张江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由此,张江成为了继北京中关村、湖北武汉东湖后第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到底应该示范些什么?——这道考题期待张江做答。"示范要从机制体制着手"在"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动员大会"上,上海市市长韩正指出,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相似文献   

16.
<正>在新一轮中国制造的大潮中,张江已具备一定的产业积累。我们习惯了集成电路的张江,软件开发的张江,高科技的张江,但没听到过中国制造的张江,很少有人将"张江"与"中国制造"联系起来,张江和中国制造就像是风马牛完全不相及的两件事物。但2015年《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发布,却让原本看起来关系不大的两个词紧密联  相似文献   

17.
正从"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到"第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再到眼前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张江对外多多少少折射出了当今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最新动态,以及十八大以来中央对于上海在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中心建设上的排兵布阵。近日,发改委和科技部关于同意上海以张江地区为核心承载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消息被证实后,作为张江核心  相似文献   

18.
早在2001年9月.陆家嘴软件园就已成立。当时围绕位于张江的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一一上海浦东软件园,成立了陆家嘴软件分园、金桥软件分园、外高桥软件分园,形成“l+3”的浦东软件产业发展格局。其后,陆家嘴集团公司积极响应浦东新区“一园三基地”产业发展格局的构想,充分运用陆家嘴的区位优势和功能优势,  相似文献   

19.
图片新闻     
《华东科技》2012,(4):14-15
①4月6日,上海张江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第二次会议在上海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主持会议并讲话,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出席会议并讲话。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汇报了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情况,以及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编制情况。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创新激发转型动力,已成上海各界的共识。上海张江高新区,从最初的一个园区,到一区多园,再到国家创新示范区,每一步都在不断地冲破各种桎梏和种种困扰。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还有一些“先天不足”需要克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