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何志濠 《广东科技》2008,(23):67-6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基金(以下简称“联合基金”)乘着广东自主创新的风潮于2006年1月11日应运而生,并在国家基金委与广东省政府的共同浇灌下,沐浴着广东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春风,吮吸着自主创新的甘露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2.
<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基金(以下简称"联合基金")乘着广东自主创新的风潮于2006年1月11日应运而生,并在国家基金委与广东省政府的共同浇灌下,走过了辉煌的四载。建设创新广东离不开联合基金基础研究是技术发明的先导,是应用开发的源泉。加强基础研究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积累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是跻身世界科技强国的必要条件。"十五"以来,随着我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健全,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已达到了50%以上。但是,广东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3月,浙江省政府致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商请设立自然科学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此予以积极回应与大力支持。双方经多次沟通协商,于2015年3月,签约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浙江省人民政府"两化"融合联合基金(以下简称"两化"融合联合基金)。"两化"融合联合基金是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地方政府设立的唯一一个专注于工业化、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领域的联合基金,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  相似文献   

4.
《广东科技》2010,19(7):17-18
从2006年诞生伊始,联合基金一路走来,风雨兼程,至今已经走过了四个年头,为广东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现将这些有重要影响的事件记录在这里,让我们牢记联合基金走过的每一个足印吧!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北京签署协议,正式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成为首批加入的4个省份(四川、湖南、安徽、吉林)之一。这是安徽省首次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也是安徽省针对基础研究而加入的首个国家级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导  相似文献   

6.
《广东科技》2011,(5):30-31
【序曲】建设创新广东离不开联合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基金(以下简称“联合基金”)乘着广东自主创新的风潮于2006年1月11日应运而生,并在国家基金委与广东省政府的共同浇灌下,走过了辉煌的四栽。  相似文献   

7.
《安徽科技》2011,(8):30-30
本刊讯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签署大科学装置科学研究联合基金(简称大装置联合基金)Ⅱ期协议,协议执行期从2012年至2014年.这一基金总量为6000万元/年。  相似文献   

8.
每月聚焦     
《广东科技》2011,20(21):6-6
广东首创联合基金模式提升原始创新能力5年资助项目162个,第二期资助总额增至4亿本刊讯:2006年,广东首创地方政府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设立资助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模式,并成立了联合基金,大力推动我省自主创新、原始创新能力和基础研究能力的提升。5年来,联合基金共投入资金2.5亿元(其中,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提高NSFC-民航联合研究基金管理水平和资助效益,选取2004—2017年民航联合基金项目作为评估对象,基于已有的定性资料及调研获取的数据信息,从申请资助情况、研究方向、人才培养、创新性成果、合作交流等方面进行评估,探索民航联合研究基金对民航业的推动作用,并给出联合基金的持续发展建议,为后续基金项目立项、申请与审批、评估及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继股票、期货、房地产热之后,共同基金又脱颖而出,步入人们的经济生活。所谓共同基金,就是集合大众的投资资金,按资产组合原理进行分散投资,由投资者共同分担投资风险、分享投资收益。共同基金实际是一种理财工具。它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的英国,当时是由政府出面组成投资公司,委托具有专门知识的代理人作为投资,并分散风险,让中小投资者和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4月24日,"高铁联合基金绩效评估调研会"在我校镜湖宾馆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综合处处长王之中、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管理部成果处副处长张方方、中国铁路总公司成果办副主任安源、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管理部工务工程处杨长卫一行到校,对由我校主持的19项高铁联合基金项目进行绩效评估调研,张文桂副校长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为全面掌握该联合基金项目实施五年来的绩效情况,对今后联合基金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国家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12.
<正>11月2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杭州签署协议,正式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浙江省副省长高兴夫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高瑞平代表双方签署了协议书。根据协议,2020至2024年联合基金总投入规模将达8亿元,双方每年共同安排经费1.6亿元,重点围绕浙江数字经济和生命健康等相关领域发展需求,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解决区域  相似文献   

13.
《科技潮》2003,(4):34-35
企业如何正确申请创新基金支持方式? 企业在申请创新基金时应注意: (1)申请项目处于研发阶段或中试阶段的,可以申请无偿资助方式;对于处于中试阶段,但可以申请到银行贷款的企业,创新基金鼓励其中请贷款贴息方式。(2)申请项目处于批量生产阶段的,仅可以申请贷款贴息方式,不可以申请无偿资助方式。(3)对于未按照规定支持方式申请创新基金的企业,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将作为形式审查不合格,按不受理处理。(4)由于资本金投入方式目前尚未正式启动,因此创新基金管理中心暂不受理该种支持方式的申请。资本金投入方式何时正式启动,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将公布有关信息。  相似文献   

14.
谭峰 《广东科技》2010,19(7):23-26
一颗优质的种子即使种在肥沃的土地里,倘若没有足够的阳光,它的成长就要缓慢得多。而自2006年诞生的联合基金,在这四年来就像阳光一样,让不少高新技术项目研究能在广东这片沃土上得以茁壮成长,并结出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及时观测第一期NSFC-河南联合基金的使用效率问题,以及进一步观察河南省各地区在不同创新环境条件对于联合基金使用效率差异的现实问题,构建了非径向、规模报酬不变的三阶段超效率非径向(Slack Based Measure, SBM)模型,采用随机前沿方法对投入变量进行调整,测算了河南省各地区43所机构的联合基金使用效率.研究发现,三阶段超效率SBM模型有效提升了测算结果的准确度;各地区的创新环境对于基金使用效率有显著影响;项目集中度高的地区并未取得预期的规模效应,反而出现了高产出与低效率并存的新问题.建议在联合基金的管理和政策导向中予以适度纠正.  相似文献   

16.
潘慧 《广东科技》2010,19(7):27-27
<正>科技主管部门看联合基金——隗国家基金委陈宜瑜主任广东首创的联合基金经过四年的实践证明是成的,它把广东的重大科学问题提升到国家科学研究目实施,吸引全国优秀科学家与广东科研队伍开展础研究,使广东的科研人员有机会参与和承担更多国家重大研究项目,推动广东知识界、科技界和业界形成更加浓厚的科研和创新氛围,提升广东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水平及应对金融危机的原  相似文献   

17.
刘玲  彭向阳 《广东科技》2012,21(6):50-52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作为原始创新源泉与科研人才的“摇篮”,一直以来得到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悉心关怀与大力支持,从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专项1986年成立之初的150万元增加到“十一五”结束之时的5000万元。并于2006年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出资5000万元,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广东联合基金,以“立足广东,面向全国”的开放精神吸引全国优秀科研力量共同服务于解决广东经济社会重大基础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升广东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水平,促进广东省在更高层面上开展自主创新,吸引和集聚国内外高层次人才,解决广东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技术瓶颈问题,在全国科技大会期间,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北京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签订协议,2006年开始由广东省出资350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500万元,成立“自然科学联合基金”,协议初定5年.其资助项目类型为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适用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管理办法,目前,省科技厅正制定有关申报指南和管理办法,将于近期启动“自然科学联合基金”的申报工作.  相似文献   

19.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签署了设立大科学装置科学研究联合基金协议书。该基金项目将依托北京谱仪和北京同步辐射装置、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与冷却储存装置、上海光源装置、合肥同步辐射装置.鼓励我国科学家在前沿科学领域、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进行创新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科技潮》2001,(9):57-57
股市谁是老大? 这个问题有点像莎士比亚式的发问:是生存?还是毁火?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但是,就股市而言,私募基金的“大哥”地位,随着“私募基金”的冰山一角被逐渐拨开,它的老大地位也日渐明确。由中国人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司司长夏斌主持的《中国私募基金调查报告》日前指出,中国私募基金的规模远远超过原先所估计的3000亿至5000亿元人民币,重新估计的数字在8000亿至9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如果这个数字准确的话,真够吓死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