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阿什里哈萨克民族乡出现的刺绣专业合作社是牧区的新景象,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也是牧区发展经济的新思路。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之上,分析了目前刺绣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哈萨克族刺绣未来规模化和市场化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旅游业迅速的发展,旅游地女性作为重要参与者的同时开拓了自身的视野.笔者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发现新疆玛纳斯县清水河哈萨克乡不同民族女性在参与过程中由于受到家庭经济环境、个人组织能力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表现出提高家庭收入、建设家乡形象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和方便照顾家庭的参与动机.当地女性成为"农家乐"牧家乐"老板或雇员、采摘园的雇员,组织成立刺绣合作社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区旅游开发,也为女性创造了就业机会,保护和传承了哈萨克族的传统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3.
辽宁锡伯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在国家及省市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辽宁省锡伯族传统文化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锡伯族文化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论述了如何运用科学理论加以指导,从规范化、文本化、专业化、普及化和以文化资本运营理论为指导的产业化等方面入手,对辽宁省锡伯族文化进行有效的保护与合理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新疆哈密维吾尔族刺绣作为丝绸之路上一门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纹样造型、工艺技法、考古价值、民族特征都具有传承的必要性。以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维吾尔族刺绣的现状和瓶颈,探讨维吾尔族刺绣传承和创新的方式,挖掘传承者及传承地域背后的现实问题,探寻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应用前景,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而建立完善的维吾尔族刺绣产业。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内蒙古商都东大井墓地东汉时期拓跋鲜卑人群和内蒙古察右中旗七郎山墓地魏晋时期鲜卑人群与其他古今人群之间的遗传距离,并结合系统发育分析与多维度分析,来探讨鲜卑族的流向问题.结果表明,鲜卑与现代的锡伯族有最近的亲缘关系.暗示随着鲜卑族的迁移与汉化,虽然其主体人群最终融入到汉族中,但是并未南下与汉族融合的鲜卑人的一支,可能发展成为现在的锡伯族.  相似文献   

6.
文胸被誉为女性的"第二肌肤",是服装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文胸产业的快速发展,文胸设计形式除了功能性外更加侧重精神文化审美需求.中国刺绣内敛神秘的气质,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形式,在文胸装饰上别样的审美趣味,引起了广泛关注.通过对刺绣与蕾丝的对比、品牌文胸上刺绣设计分析,进而进行刺绣文胸设计实践,表明现代审美和传统优秀文化之间的关系,符合设计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的双重需求.  相似文献   

7.
李冉  南迪 《世界博览》2023,(18):84-87
<正>刺绣艺术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近代,在西方还是在东方,由于地域文化民族特色的传承,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与传承价值。中国近现代刺绣艺术不仅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刺绣的精华,还汲取了西方传统刺绣工艺和西洋绘画风格的特点,形成了以沈绣、乱针绣为代表的中国近代刺绣工艺新风潮。在每年两次(一月和九月)的英国伦敦纺织面料展览会上,各色面料或素雅或华丽,以不同形式呈现在织物爱好者的眼中。  相似文献   

8.
分别获得CSF1PO,TPOX和TH013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对新疆锡伯族和哈萨克族人群中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相关法医学数据进行比较。应用PCR技术、4%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技术对上述3个STR位点分型。锡伯族人群CSF1PO位点有9个等位片段,TPOX位点有8个等位片段,TH01位点有8个等位片段;哈萨克族人群CSF1PO位点有8个等位片段,TPOX位点有8个等位片段,TH01位点有7个等位片段,两民族各自的3个STR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锡伯族人群各位点杂合度分别为0.9426,0.8361,0.8853,多态信息量分别为0.8298,0.7213,0.7626;哈萨克族人群各位点杂合度分别为0.8753,0.8777,0.9321,多态信息量分别为0.7401,0.7568,0.7509。以上3个STR位点的基因频率分布在两个不同的人群中具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在锡伯族文学发展史上,相对于诗歌和小说,锡伯族散文创作没有诗歌的历史悠久,也没有小说创作的影响大.但新疆锡伯族散文创作是锡伯族文学创作百花园里的玫瑰,有着无尽的爱、丰富的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了锡伯族作家独特的生命感悟和文化抒写,充满了丰富而深刻的人生思索,具有独特而持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文学是新疆锡伯族人民保存和发扬民族文化的重要工具,从性别视阈观照,新疆锡伯族文学是一个处于文化边缘的民族对母族文化的固守与重构。新疆锡伯族文学作品潜在的生育母题映照出远走他乡的民族难以释怀的"失根"焦虑;锡伯族作家们回到历史去追寻和建立新疆锡伯族的父亲谱系却无法挽回父系传统的败落;在悲怆的历史中走向前台的锡伯族女性形象昭示了锡伯族文化变化的端倪。锡伯族文化传统已融入了新的文化因子,呈现出文化重构中的变异特征。  相似文献   

11.
锡伯族是一个具有悠久诗歌传统的民族.在西迁入疆二百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尤其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锡伯族诗歌的发展速度和创作成绩都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并以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艺术形式表现出新时期锡伯族人民的情感和奋斗精神,显示了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西迁新疆伊犁戍边的锡伯族,经过248年的风霜雨雪,用祖祖辈辈持之以恒的坚守维护了国家边疆的安全,用世世代代勤劳的双手开垦荒地、发展经济、建设新家园,以坚强的信念完整地将锡伯族传统文化传承至今。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维护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究其要因有四:历史基础因素、政治制度因素、经济发展因素和文化教育因素。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开发过程中进行合理有序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尚在摸索中的问题。该文选取了川西羌族刺绣为研究样本,梳理了商业开发的必然性,商业开发思路以及非遗技艺活态传承的原则,探讨了商业开发与活态传承的思辨关系,以期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徽州云肩艺术作为徽州传统服饰文化的一部分,对于传承徽州民俗技艺和传播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明清时期,徽州地区刺绣工艺发达,绣品不乏佳作,在地域文化和理学思想的影响下,徽州云肩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态和表现风格。文章以徽州云肩为研究对象,在文献和博物馆展品分析基础上,尝试从中提取刺绣图案、色彩等艺术符号运用到现代服饰设计中,探讨有关徽州云肩艺术的活态演绎,为现代服饰设计和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新疆锡伯族当代青年作家傅查新昌长篇小说《秦尼巴克》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本文试图通过对该书一些浅层次的解读,简要地分析在汉语语境下当代锡伯族作家面临的创作问题。  相似文献   

16.
赵玉敏  边应季  史大中 《甘肃科技》2004,20(4):138-138,152
为了解宁夏西吉县人群肝疾病的患病近况,兰州医学院于2002年对该县2072人进行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该县检查人数2072人,检出包虫病94例,其中囊型包虫病37例,占全部包虫病的39.36%,泡型包虫病57例,占全部包虫病的60.64%。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宁夏西吉县人群中肝包虫的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电脑刺绣机针杆机构和挑线机构是形成刺绣线迹的重要机构,对形成高质量的刺绣轨迹十分重要.以电脑刺绣机原始针杆机构为研究对象,在保持针杆机构运动规律不变的基础上,设计了平底推杆盘型凸轮针杆机构,推导了理论方程,确定了凸轮的轮廓曲线,为研制新型电脑刺绣机针杆机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民族传统刺绣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服装设计的发展,现代服装设计中也开始对我国民族传统刺绣工艺进行应用,使其与现代的服装设计相结合,既表现刺绣所代表的社会背景、经济建设,又体现服装内在的审美情趣、文化内涵,通过刺绣表现出服装不同于以往的现代服装设计特点。在介绍刺绣美感表现的同时,指出民族传统刺绣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提出民族传统刺绣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使用。  相似文献   

19.
文山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是一个由壮锦、刺绣、雕刻、社会规范等组合而成的内在结构系统。通过探寻文山壮族民间文化传承的整体结构系统,不但可对民间传统文化产生变异的根源作一粗浅探析,而且可对民间文化世代传递、延续下来的内在动因作深入地探究。  相似文献   

20.
论述中国刺绣的发展演变及其和社会生活的关系,并提出刺绣艺术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