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域自汉代以来拥有两千年的发展历史,文化底蕴之深厚,令人叹为观止,而西域的历史地名则更值得深入研究.该文论述了不同时期西域的范围和西域历史地名的形成与发展.笔者通过对西域历史地名的深入研究,仿佛目睹了一个个民族的兴衰、一个个朝代的更替,这些民族迁移的痕迹依然隐现在丝绸之路的历史长河中,对此,历史地名就是一个最好地证明.  相似文献   

2.
城市中的老地名作为一种多样性城市事件,沉淀着城市的历史、故事、传说等,对城市老地名的保护就是对城市记忆的保护.本文以长沙传统老地名为例,说明城市地名中隐藏着城市故事,并以名人故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在地名中的运用举例论证,说明保护这些有故事的多样性城市事件就保护住了相关记忆.最后阐述城市地名中的故事与空间之间的深刻意义,进一步说明保护城市老地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从西域历史人物、古代国名、地名等在唐边塞诗中的运用入手,来探讨西域历史对唐边塞诗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而揭示在这种影响下,唐边塞诗取得了巨大成就,艺术上也有新的创造,进一步促进了盛唐诗歌的繁荣。  相似文献   

4.
岑参轮台诗是其西域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从岑参轮台诗中有关战争、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等内容 ,探寻所反映的唐代西域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从西域历史人物、古代国名、地名等在唐边塞诗中的运用入手,来探讨西域历史对唐边塞诗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而揭示在这种影响下,唐边塞诗取得了巨大成就,艺术上也有新的创造,进一步促进了盛唐诗歌的繁荣。  相似文献   

6.
地名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承载着一定地域历史时期以来的地理、历史或文化状况,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以上海市地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类统计法和GIS技术,对各行政级别的地名文化景观特征和成因进行研究,对探索上海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具有借鉴意义.研究指出:自然景观类地名多分布于东部、西南部,与上海的自然地理特征相吻合;东部与东南部是文化类地名的集中区,但各类文化地名的分布也存在着差异.上海地名文化景观特征反映出历史以来上海市独特的盐文化、海防文化、园林文化、建筑文化以及移民文化.  相似文献   

7.
众多的英语习语中包含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国名。这类习语中的专有名词主要来自古希腊罗马神话传说以及著名的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它们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文化背景知识。本文从词源学和词义变化的角度探讨了这些习语的来源及其比喻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现存史料和诗歌出发进行考察,确定唐代亲历西域的诗人有来济、郭元振、骆宾王、卢照邻、张宣明、岑参、萧沼、张谓、殷济、武涉、佚名从军者、佚名客游者、佚名陷蕃者、玄奘、慧超(惠超)、卜天寿、李白等,留下西域相关诗篇102题109首,西域经历对其诗歌创作发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地名文化现象透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汉语词语中的地名为切入点,分析地名与先民迁徒、地名与地域经济、地名与宗教信仰、地名与意愿情感、地名与民俗民风、地名与地形地貌等文化现象的关系,追溯地名文化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围绕中国民政部正式公布第一批增补藏南地区公开使用的六个地名这一重大事件,阐述了地名与国家主权的关系,并通过列举诸多地名使用与国家主权关系的案例,阐述了一个地方的地名由哪个国家和民族命名,其含义是什么,都需根据"名从主人"的国际惯例,是确认领土主权的一个重要标志。探寻查证了中国民政部正式公布的六个地名的历史渊源和相关背景,尤其是对地名所反映的地理环境、民族风俗、文化渊源以及历史上某些地域与中央政府行政隶属关系等历史事件做出了详细的阐述,为中国对藏南地区的领土主张提供了更多的有着明显历史人文和明确行政管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美国殖民时期地名文化这一独特现象文化入手,通过对产生于多文化背景中的地名来源及其复杂的历史和政治背景的分析来探讨美国文化身份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同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特征。本文重点介绍了美国文化身份和殖民时期地名文化,回顾了殖民时期美国文化身份发展历程,详尽的分析了美国殖民时期地名形成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同化性和多元性。  相似文献   

12.
地名既是特殊的语言单位即专有名词,也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某一时期地形地貌的缩影,人们活动的痕迹.地名的形成与历史、文化、地理、心理趋向等关系密切.文章通过分析<晏子春秋>中的地名,探讨了这此地名的得名缘由、构成特色,以期能展现与这些地名相关的一些历史、文化,揭示这一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以及词汇状况等.  相似文献   

13.
围绕中国民政部正式公布第一批增补藏南地区公开使用的六个地名这一重大事件,阐述了地名与国家主权的关系,并通过列举诸多地名使用与国家主权关系的案例,阐述了一个地方的地名由哪个国家和民族命名,其含义是什么,都需根据"名从主人"的国际惯例,是确认领土主权的一个重要标志。探寻查证了中国民政部正式公布的六个地名的历史渊源和相关背景,尤其是对地名所反映的地理环境、民族风俗、文化渊源以及历史上某些地域与中央政府行政隶属关系等历史事件做出了详细的阐述,为中国对藏南地区的领土主张提供了更多的有着明显历史人文和明确行政管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西藏大学学报》2014,(6):203-204
古代藏族氏族部落的迁徙、内部整合与分化是古藏文吐蕃地名产生的主要原因。从民族史视野审视古藏文吐蕃地名、部落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同时与唐朝及其他周边民族政权的关系和政治地理格局演变有密切的关联。吐蕃地名是吐蕃时期遗留下来的重要文化符号,对以后藏族地名文化产生了比任何时期都更为重要和直接的影响,要了解吐蕃时期地理历史语言,可从地名入手从事论证研究。同时,想考证近代藏族各类地名的来源含义,也可以从吐蕃地名查找其根源。  相似文献   

15.
汉唐王朝是中国历史最鼎盛的时期,唐人心目中最值得追忆与回应的就是汉朝并因此形成一种汉代情结。这种情结,既源于唐人文教科举中的历史追忆,又与史地交集背景中的大唐气象遥相辉映,更有意义的是,唐人的这种情结在与经营西域方面体现得最充分。  相似文献   

16.
在诗中大量使用地名是唐诗的一个显著特点,然而在欣赏唐诗过程中,人们常常会发现某些许中所述事件与其使用的地名不相符的现象。其实,这正反映了唐诗在地名使用上的一些特点,主要可以归纳为实指、虚指和泛指等几种情况。因此,在欣赏唐诗时,只有结合对诗人生平的考证、对历史和地理知识的学习,才能正确地把握诗意。  相似文献   

17.
焦作地名用语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名是语言的活化石,是历史的见证。它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社会化风貌,体现出该民族的化心态和民间习俗。本对当今焦作地名的用词用语状况进行了剖析,归纳出以下化意蕴:1、怀念历史名人;2、纪念历史事件;3、反映地理环境;4、追求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8.
姜宇 《科技信息》2011,(30):101-101,103
早在西汉至唐朝时期先民就在西域进行屯田,本文从西汉与唐代在西域屯田的背景、规模,探讨在西域屯田的意义。汉至唐朝时期,屯田规模日益扩大,管理体质日益完善。维护了边疆的稳定,发展了当地的经济,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以及我国各个民族的团结和融合。  相似文献   

19.
桂东南的大容山与容江是壮族命名的地名。本文以词义溯源方法,从地名起源、词语构成、含义、演变及分布情况等方面,揭示了"容"字的族属与音义,纠正了志书记载的错误。同时,指出了地名研究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在研究桂东南历史文化时,地名研究不该缺位。  相似文献   

20.
南海诸岛地名的权力关系及地方反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过南海诸岛现存标准地名,审视民间地名及地名主体的生存状况,为地名规划提供依据,并为维护中国海洋权益及海洋安全提供证据.以《更路簿》为数据来源,从批判地名学的视角,分析南海诸岛渔民地名与标准地名的关系,并调查渔民对地名的认知状况,得出结论:(1)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现存2套地名系统关系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包容、融合的关系;(2)标准地名更讲求秩序,以大事、名人命名,渔民地名讲求方便,命名更为直接、通俗;(3)海南渔民可以识别2套地名系统,但在使用层面上更倾向于渔民地名;(4)历史时期的地名内涵通常滞后于实际情况,近现代时期情况相反,而内涵与实际相符才是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