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茶馆》的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分析了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存在的不同语言文化、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不同表达方式而引起的语际转换间的可译性障碍,并脂出全球化进程会逐渐消减这类可译性障碍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汉英语言对比,尤其是两种语言中修辞现象的对比,是汉英翻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说《围城》中原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方法,特别是比喻、夸张等方法,使小说意译突出具有美感,值得我们进行学习和研究。本文通过分析《围城》的英译本中的翻译,对汉英修辞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3.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的一种常见现象,而语码转换的翻译却很少引起研究者的注意。通过对《日出》和《围城》英译本中张齐治和张吉民两个人物会话中语码转换的译文进行实例研究,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对两种翻译方法进行分析、解释和对比,提出在翻译实践时应该对形式给予充分的重视,将形式与内容统一起来,并强调在进行翻译实践时应该注意具体的语境。  相似文献   

4.
基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从概念功能和语篇功能的视角出发,对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和四个英译本(朱纯深译本、杨宪益、戴乃迭译本、王椒升译本和李明译本)的及物性过程和主位进行了对比分析,用统计数字来说明哪个译本和原文的概念功能和语篇功能最接近,为四个英译本的对比语篇分析提供了一种较为客观的视角,在一定程度弥补了从各个译文中人为地挑选出几个句子来进行分析时存在的主观性与随意性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杜丽丽 《科技信息》2011,(23):220-221
英语写作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对头脑中汉语意义的翻译式呈现,因此对写作能力的培养首先要给予基本翻译能力的拓展。而在这一汉英语意表述转换过程中,主语的选择与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英语学习者写作的质量。本文拟从汉英语句转换中主语转换这一层次入手,分析汉英主语的主要差异,并且探索出英语写作中主语转换的若干基本原则,从而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自建《六祖坛经》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基础上,通过对《六祖坛经》中文原本及其相应的黄茂林英译本、德怀特·戈达德(Dwight Goddard)英译本和克里斯玛·韩福瑞(Christmas Humphreys)英译本的检索分析,发现三个英译本均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翻译文本的语际显化特征,但黄译和韩译更倾向于忠实中文源语文本,而戈译则更多地体现了译者对文本的操纵.三位译者不同的翻译目的和生活背景以及身处的社会历史文化大环境对于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和翻译方法的运用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译者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对译本的高频词使用和语句的复杂程度以及译文的可读性并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汉语主语的语法功能弱,具有很强的词类兼容性,而英语主语的语法功能强,必须具有名词性,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汉英主语的差异,论述了汉英翻译实践中主语转换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尹燕 《科技信息》2007,(35):115-116
衔接是语篇特征的一个重要内容。英语和汉语有衔接方式的共性,但也有各自的特点。历来对《红楼梦》翻译的论述颇多,但在衔接与连贯方面来讨论并不多见。本文尝试从《红楼梦》原著与英译本衔接手段的对比,来强调《红楼梦》翻译中必须根据源语言和目的语的衔接特点,进行有效的双语转换。  相似文献   

9.
汉语句子或句群内部的逻辑关系通常由语序来实现,而英语则通过外在形态体现逻辑关系。因此,汉英翻译时,需要对汉语源文的隐性逻辑进行显性化处理。参照英汉语言对比、语篇分析和句法学的相关理论,以汉语科幻小说《北京折叠》的刘宇昆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并归纳出八种汉英翻译中隐性逻辑的显性化途径,提出中国译者应着重借鉴情景具体化、增译总说词、逻辑重组这三种难度系数较高的逻辑显性化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将翻译与语篇分析结合,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从连贯与语义分析,语言和文化语境对《鹊桥仙》的不同英译本进行比较,从而探讨如何在译文中再现原诗歌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立足于韩礼德与哈桑的英语衔接理论,着眼于《孙子兵法》袁士槟教授和林戊荪先生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翻译研究,旨在从英汉翻译语篇对比的角度,探究有效的语篇翻译技巧,为译者译出最佳文本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潍坊学院学报》2015,(4):37-39
转述言语在新闻中的广泛使用增加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随着对新闻语篇中转述言语的不断研究,人们的关注点从间接引语和直接引语的相互转换关系转向转述言语的语篇功能。本文对汉英报纸新闻中的转述动词和转述形式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汉英报纸新闻中转述言语的语篇功能,提高人们对转述言语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转述言语背后所表达的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3.
文学作品与文学译作生存于两个不同的文化语境,而无所不在的文化语境使得差异性在文学翻译中显得尤为突出。在全球化语境下,如何正确处理翻译中的差异性问题已成为翻译界一个新的关注点。文章以贾平凹的小说《浮躁》与其英译本Tubulence中的英译为例,从语用移情的角度出发,对汉英文学翻译之异化策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作了对比分析,认为异化策略有助于不同语言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比双语平行文本,对《兄弟》英译本中人称和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替代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出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差别和语篇衔接特色:汉语多重复,而英语则尽量避免重复。英语往往采用替代的语篇衔接手段来代替上文中已经出现过的同类事物,并连接上下文。其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汉语,使用手段远远比汉语丰富。针对这种差异,在汉英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平衡替换与重复手法的使用,使得译文简洁、有力,从而使得译文符合译入语民族的语言心理习惯。  相似文献   

15.
语篇分析中的衔接手段的研究,对汉英会议口译中译员如何实现信息高效率有逻辑的表达具有指导性作用。选择多个会议汉语讲话者的原文和译者的英文译文进行语篇分析,对比汉英在内、外指称,人称指称、指示指称等指称手段上的区别,以及如何运用英文的上述指称手段来以实现汉英口译信息转换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相似文献   

16.
委婉语是语言交际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文章分析了委婉语产生的原因,并从量的比较入手分析了汉英两种语言中委婉语在不同领域的异同,说明两种文化的差异.同时用语言学的观点对委婉语的构成方式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7.
诗歌翻译得好坏,取决于译者对原诗深层意义的理解是否准确。从宏观(如诗体、韵律、修辞)和微观(如人名译法、误译、文化传递)入手,对比分析陶渊明《责子》一诗的三种英译本,能够看到这种理解的重要性。只有对源语的语言和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才能跨越语言、文化障碍,再现原诗的形式美,有效传递原诗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8.
语码转换是指说话者在对话或交谈中,从使用一种语言或方言转换到使用另一种语言或方言的现象。本文以心理语言学中工作记忆机制为理论基础,基于收集到的176句汉英语码转换实例,尝试对汉英句内语码转换中二语转换词类型及其所占比重不同的原因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9.
禁忌是世界各个民族之中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它规约着人们的言语行为和社会交际。本文通过具体实例将其进行对比,分析了汉英禁忌语的共性,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汉英禁忌语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唐小红 《科技信息》2008,10(6):155-58
诗歌的翻译是一个复杂的活动.本文从英汉对比的角度,从三个方面对许渊冲翻译的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作<月夜>进行分析:首先是音韵方面,分析了原文的格律,再对比了许老的译文,从而可以看出许老的译文保留了原文诗的形式,传达出了原文的音美;其次是从汉语主题显著和英语主语显著的特点来对比分析了许老的译文,可以看出许老的译文中反映出了英语句子不同于汉语的语法特点;再次,从汉英句子的长短不同来分析许老的译文,从而看出许老的译文注重了体现出汉英句子各自的句型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