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西域文化流入中原的繁盛时期。西域文化对唐代许多著名诗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本文试图从西域乐舞、西域音乐两方面 ,来论述西域文化对白居易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唐、清两代是古代西域边塞诗繁荣的两座高峰且各具特色 ,本文试图通过对唐、清两代西域边塞诗的比较分析 ,指出唐代主要开创了边塞山水诗 ,清代主要丰富了边塞风俗诗 ,两代都对西域的旅游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诗经》、“楚辞”以外的先秦两汉诗赋 ,探讨其所受的西域文化之影响。《白云谣》、《穆天子谣》、《西王母吟》,是西域昆仑神话影响汉语文学的最早表现。乌孙公主《黄鹄歌》将西域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和豪放风格带入了汉语诗歌。汉武帝的《天马歌》,是西域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相结合的具体结果。《匈奴歌》初当为匈奴语歌曲 ,后被文人译为汉语。“汉赋”中涉及的西域文化素材 ,亦时有所见  相似文献   

4.
西域研究文献是塔里木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中的独特资源,为进一步汇聚西域文献资源,做好文化传承服务,必须高度重视这方面文献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本文在对西域新疆这块民族文化厚重的区域进行文化思索的基础上,围绕学校特色、学科建设以及西域文化研究,对构建和完善我馆西域特色文献库提出了一些基本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5.
汉魏六朝已有汉地西域诗,隋代数量增加.唐代朝域扩展,中原与边域和周边通商增多,西域都护府都督府与"入幕制度"使诸多官僚将帅文人邀功西域,边地生活和战事成为唐诗的重要内容.边塞西域诗多描写赴边将士之悲壮、离别、思乡与戍边战事之雄浑并形成流派;汉地西域诗涉略边域风貌、风物、技艺、信仰等,尤其于元明都城.清代西域诗亦多戍屯和风情类,较唐代之内容与数量愈多.其风土风习勾连西域文化蕴涵与源流.诗词、绘塑是文化认知的浓缩、透视与情感抒怀,民俗、信仰、艺术、竞技是社会历史文化的要素、载体、镜像.笔者以汉地诗钩沉佐证西域文化于汉地的传入、留存、衍生,所涉汉地西域诗,略汉代及清季,重现古代至晚近尤其中古中国社会之西域文化事象.如走索(走绳、绳技)、杆技("都卢"、缘杆、寻橦),西域音乐(曲式、乐器、乐舞),马球(击鞠、打毬),马术(仪仗立马、蹀马之戏、走马走车),张灯风俗;狮子狮舞(模拟狮舞、舞狮),西域佛教(贝页经、佛赞、译师、佛寺),西派摔跤,葡萄与葡萄酒等,且考其内陆欧亚或大西域(及近东)渊源.这些文化元素,成为现今汉文化的重要组成.它亦启示,承载文化的除文字包括诗以外,尚有技艺竞技、信仰习俗及其家传族传、壁画雕筑塑像诸记录方式;追寻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西域部分,不应忽略文献正史外的美学载体与民间成分.  相似文献   

6.
乾隆御笔《平定西域战图》这部民族文献记载了清前期平定西域少数民族贵族叛乱的一些历史事实。《平定西域战图》的成书时间与过程以及在法国巴黎用铜版印制的情况包含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些信息。对其版本和所载史实的考订结果证明了该文献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盐池具有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与文化面貌,在文献记载与考古发掘成果的帮助下,考察了盐池历史上民族转徙流播以及盐池文化形成的诸多历史因素,进一步以习俗中的特例为典型,认为盐池文化的形成与西域民族的东进有密切关系,并论述了盐池文化的区域性特征,以及支撑盐池文化的两大遗产:古代民族文化遗存及红色文化,并揭示了盐池文化的实质与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西域的形象在汉民族的文学中清晰可见,而这其中不乏因各种原因所造成的误读、误解与曲解.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方法,从先秦文学中反复出现的有关西域的词汇、从文本所描写的人物等级关系以及从先秦西游故事情节三个方面全面考查西域形象,不难发现西域在先秦文学中整体上以"乐园"形象出现,进而结合其它文化圈有关乐园的描述,对西域乐园作一跨文化的印证.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陈冬季与蔡宇知的西域研究新作《西域文化论稿》以文化内在机制为研究鹄的 ,选择了岩画、萨满教、古代文学、人生礼仪四种典型的西域文化现象 ,并试图透过这些文化现象钩沉和探索西域文化的历史内涵、精神心理内涵、艺术内涵及文化功能 ,这种研究代表西域文化研究一种新的趋势和走向 ,同时也显示着另外一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以来,学界从各个角度对唐代西域文学展开研究,以前未被重视的文人作品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唐代西域文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与20世纪唐代西域文学研究相比,近10多年以来的研究者善于利用和借鉴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挖掘出唐代西域文学新的文化内涵,加大了对唐代西域文学系统性、持续性、整体性的研究,出现了一批颇具成就的系列性研究成果。文章从唐代边塞诗中的西域研究、唐诗与西域文化、唐诗与西域地理、唐五代边塞词等几个方面对其成就做了回顾;同时,新世纪唐代西域文学研究也存有明显的不足与遗憾,如低水平的重复性研究较多,这也是下阶段唐代西域文学研究亟待改观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这篇文章以翔实的历史文献资料,通过对比揭示了武周万国天枢与西域文明的发展关系。认为它的建立极有可能是受到阿育王石柱或图拉真圆柱这些西域纪念性建筑文化因素的影响。这是世界女性政治史上一件传誉中外的国家文化事业,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域文明之间相互融汇的深厚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国内汉文文献及文物考古文献中所叙述的西域文化艺术及西域建筑艺术方面的资料,对西域佛教时期的建筑艺术作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福庆的西域”诗歌为研究对象,再现其西域经历及在西域期间的情感历程。通过其西域诗中有关风物的描绘,对民生的关注、赠别友人的酬酢之作、怀古幽思的感情宣泄等几个方面内容的考察,来展现西域这一特殊地域与其诗歌创作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姜宇 《科技信息》2011,(30):101-101,103
早在西汉至唐朝时期先民就在西域进行屯田,本文从西汉与唐代在西域屯田的背景、规模,探讨在西域屯田的意义。汉至唐朝时期,屯田规模日益扩大,管理体质日益完善。维护了边疆的稳定,发展了当地的经济,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以及我国各个民族的团结和融合。  相似文献   

15.
西域自汉代以来拥有两千年的发展历史,文化底蕴之深厚,令人叹为观止,而西域的历史地名则更值得深入研究.该文论述了不同时期西域的范围和西域历史地名的形成与发展.笔者通过对西域历史地名的深入研究,仿佛目睹了一个个民族的兴衰、一个个朝代的更替,这些民族迁移的痕迹依然隐现在丝绸之路的历史长河中,对此,历史地名就是一个最好地证明.  相似文献   

16.
岑参一生两次入幕西域,写了大量的西域诗篇,涉及重要历史地名70余处,大多均可确考,与地名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众多,对于考订唐天宝时期历史地名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颇具意义。对岑参西域诗中的史地研究进行梳理,凸显其历史学中的价值,有助于我们更深入了解唐天宝时期的西域历史状况,可据此勾勒出史学意义上的唐代西域历史地图。  相似文献   

17.
西域沙虎骨骼系统的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研究了西域沙虎(Teratoscincus przewalskii)的骨骼系统,对其各部分骨骼的构成、形状及位置等均作了详细的描述,并与其它蜥蜴类动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西域沙虎既有蜥蜴类共有的结构,也有其自身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黄治于道光十八年随兄遣戍乌鲁木齐,共计创作西域诗61题189首。其西域诗按照题材内容大致分为三类:吟咏西域风景及民俗、怀念内地亲友和记叙乌鲁木齐幕府文人群体的文学活动与交往。这些诗作是我们研究道光时期乌鲁木齐幕府及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现存史料和诗歌出发进行考察,确定唐代亲历西域的诗人有来济、郭元振、骆宾王、卢照邻、张宣明、岑参、萧沼、张谓、殷济、武涉、佚名从军者、佚名客游者、佚名陷蕃者、玄奘、慧超(惠超)、卜天寿、李白等,留下西域相关诗篇102题109首,西域经历对其诗歌创作发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西域民族民俗文化对社会成员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规范功能 ,主要表现为整合、平衡和协调功能。在特定条件下 ,以某种方式予以强化 ,使之合乎整个社会发展模式 ,使社会生活有规则地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