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0.3%阿维菌素微乳剂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制了0.3%阿维菌素微乳剂并简述了该剂型的特点,对其配方、贮存稳定性、杀虫活性等进行了研究,该制剂成本低,药效好、质量稳定、使用安全、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用均匀设计优选阿维菌素明胶微球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乳化缩聚法,以生物可降解明胶为囊材制备阿维菌素明胶微球,利用从均匀设计法得到的回归方程,优化明胶浓度、乳化剂用量、搅拌速度3个主要因素的水平。结果表明,按优化条件,预测回归值Y=90.4,实际所得Y=91.3。说明以均匀设计优选条件制备微球,方法简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由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近年来高分子微球作为新型的药物输送系统得到了广泛研究。本文从可生物降解微球材料的选择、制备方法以及质量评价的角度展开,综述了缓释微球制剂的研究应用进展。最后回顾了临床应用中的商品化缓释微球制剂应用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口服胰岛素缓释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液中干燥法制备胰岛素的丙烯酸树脂缓释微球,利用扫描电镜和紫外光谱考察了内相聚合物浓度和搅拌速度对微球粒径和药物包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搅拌速度的增加和内相聚合物浓度的减小,微球粒径减小,药物包封率有所增加。此外,温度、投药量、分散剂对成球有一定的影响。最后,对缓释微球中胰岛素含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5.
为通过免疫防治途径控制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多种中华鳖疾病,采用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缓释微球疫苗,通过灌胃方式免疫中华鳖(体质量150~200 g),每只灌胃0.05 g或0.1g,微球含灭活菌约为6.75×1010/g.免疫应答反应结果显示,缓释微球疫苗体外释放可持续近40 d,血清抗体效价、白细胞吞噬率、白细胞吞噬指数及淋巴细胞转化率最高分别可达512,71.25%,1.51和77.25%.结果表明:中华鳖嗜水气单胞菌微球缓释疫苗可以达到注射灭活菌液疫苗的水平,且持续性略优于注射免疫.通过灌胃方式(0.1 g/只)、注射方式分别对中华鳖进行免疫,研究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结果显示注射免疫组和微球疫苗免疫组的免疫保护率均为85%.免疫应答实验和攻毒实验结果分别证明了中华鳖口服缓释微球疫苗免疫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载药微球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壳聚糖载 5 -氟尿嘧啶微球 .研究了乳化剂 ,有机分散介质、交联反应时间、戊二醛用量、壳聚糖浓度和 5 -氟尿嘧啶浓度对微球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以苯甲酸乙酯为有机分散介质 ,Span - 80用量 2ml,交联反应 90min ,戊二醛用量 2ml,壳聚糖浓度 1% ,5 -氟尿嘧啶浓度1%时 ,所制壳聚糖微球粒径 10~ 5 0 μm ,载药率为 19.7% ,包药率 5 2 .3% ,为黄褐色致密球体 . 相似文献
7.
采用油/水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洛伐他汀聚乳酸缓释微球,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最优制备工艺;考察了微球的粒径,形态,及载药量、包封率等特征,采用透析法进行微球体外释药研究。结果表明由最佳工艺制备的洛伐他汀聚乳酸微球形态圆整,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分子量5万聚乳酸制备的微球,载药量32.28%,包封率81.81%,平均粒径65.8μm ;分子量3万聚乳酸制备的微球,载药量27.66%,包封率60.84%,平均粒径63.3μm。二者在10d内体外累积释放率分别为34.81%和40.96%,释药动力学符合Higuchi方程。 相似文献
8.
用改进的二步种子溶胀法制得粒径在15μm内的多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Pst-DVB)微球,以对苯二酚为模型组分,考察其在多孔聚合物微球上的吸附和释放性能,重点研究了多孔聚合物微球的粒径、孔径和活性物负载量对微球释放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球粒径的减小和活性物负载量的增大,对苯二酚呈现更快的释放速度;孔径对对苯二酚的释放行为影响不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苯二酚浓度变化不大,说明制得的多孔聚合物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制出一种以水为介质的农药新剂型-10.5%阿维菌素-速螨酮微乳剂.通过对原药、稳定剂、乳化剂以及助溶剂等助剂的选择,确定了适宜的制备工艺,并筛选出优化的配方.检测结果表明,该复合配方乳剂具有贮藏稳定性好、高效安全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白蛋白聚乳酸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研究了复乳法制备聚乳酸-白蛋白复合微球和白蛋白的体外释放。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条件;对复合微球的大小、形态、负载率和体外释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微球外观圆整,粒径主要分布在10~40μm,白蛋白的包封率为(85.25±2.5)%,负载率为(14.52±0.42)%。该复合微球在体外缓释白蛋白达27 d以上,主要通过扩散控释机制,缓释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 相似文献
11.
制备了聚苯乙烯磺酸钠(PSS)/单壁碳纳米管(SWNTs)膜修饰玻碳电极,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研究了抗坏血酸(AA)、尿酸(UA)、多巴胺(D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AA、UA、D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氧化信号能得到明显地区分,峰电位差值DA-AA为158mV,DA-UA为118 mV,AA-UA为276 mV.利用示差脉冲伏安法对体系中抗坏血酸(AA)、尿酸(UA)、多巴胺(DA)可以同时进行检测.其线性响应范围分别为1.0×10-3-1.0×10-4mol/L(AA);7.4×10-7-7.0×10-6mol/L(DA);1.0×10-6-1.0×10-5mol/L(UA).该方法用于针剂中多巴胺的检测,回收率在102.0-106.0%之间.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聚N-乙烯基乙酰胺接枝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链转移自由基聚合和端基置换反应的方法,合成了苯乙烯单封端聚N-乙烯基乙酰胺(PNVA)大分子单体,以此大分子单体为反应性分散稳定剂,使之与苯乙烯在乙醇/水的混合介质中进行分散共聚反应,制得表面PNVA接枝聚苯乙烯(PNVA-g-PSt)聚合物微球.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激光光散射仪和电子显微镜等对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微球动力学直径及其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NVA大分子单体浓度、苯乙烯浓度、引发剂浓度和聚合温度对微球粒径有较大的影响;溶剂组成对聚合物微球的形态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互穿网络聚合物(IPN)是一种新型的聚合物共混物。采用分子设计的方法在IPN主链上引入相反电荷,利用体系中的氢键、两网络接枝以及基团效应等,改善IPN的相容性,可得到具有高度互穿和较低相分离的IPN材料。 本文讨论聚醚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IPN的组成比、NCO/OH比及相反电荷的浓度对IPN相容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聚茜素红薄膜修饰电极(PARE)为工作电极,0.05 mol/LHAc-NaAc(pH 5.0)为支持电解质,通过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丹宁酸在修饰电极上的伏安行为.结果表明,当丹宁酸浓度在5.0×10-6~5.0×10-3mol/L范围内,丹宁酸的浓度与氧化峰电流成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μA)=0.2768c(10-6mol/L)+2.636,r=0.9966,检出限达1.0×10-7mol/L.方法简便,用于茶叶中丹宁酸的测定,7次测定的RSD%为2.1. 相似文献
15.
纤维素醚改性聚L-乳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聚L-乳酸(PLLA)与乙基纤雏素(EC)的三氯甲烷混合溶液和PLLA与甲基纤维素(MC)的三氟乙酸混合溶液,并浇膜制备了PLLA/纤雏素醚共混物;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表征所得的共混物。PLLA与纤雏素醚之间存在氢键作用,两组分部分相容。随着共混物中纤维素醚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熔点、结晶度和晶体的完整度均会降低。当MC含量高于30%时,可以得到几乎非晶的共混物。因此;纤维素醚可用于改性聚-乳酸,制备不同性能的降解高分子材料。 相似文献
16.
聚乙烯醇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醛和戊二醛与聚乙烯醇(PVA)形成缩醛化聚乙烯醇膜,再将肝素键合到聚乙烯醇上形成肝素化聚乙烯醇膜(H—PVA),生物相容性测试表明,涂层具有显著的抗凝血性和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在血液凝固实验中导管凝血时间可达到3h,而空白组(医用聚氯乙烯)凝血时间在lh以内;活性部分凝血时间(APTT)试验表明接枝肝素后的缩醛化聚乙烯醇中没有肝素游离到血液中;在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试验表明细胞生长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7.
Effect of Added Poly (vinyl pyrrolidone) during Condensation on Properties of Poly(p-phenylene terephthalamide)Pul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oly (p-phenylene terephthalamide) (PPTA) pulp was prepared by polycondensation of the p-phenylene diamine (PPDA) with terephthaloyl chloride (TPC) in the completely anhydrous solvent system of N-methyl pyrrolidone (NMP) having calcium chloride, in the presence of poly (vinyl pyrrolidone) (PVP) having a viscosity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lower than 40 000. It was confirmed that the polycondensation could be accelerated, the inherent viscosity of the polymer could be increased, and the polymers could be fibrillated more easily by the addition of the PVP. FTIR and X-ray spectra proved that PVP had not combined into molecular chains of the resultant PPTA pulps. The morphology of the resultant pulps, the effect of viscosity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amount and adding mode of PVP on inherent viscosity, specific surface area,and mean length of the resultant pulps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 And the friction and wear properties of the compound reinforced by the resultant pulps were simply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8.
Jen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5)
1Introduction
The interest in finding new biodegradable materials for applications in important areas has been motivated b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pects. Foremost among the potentially biodegradable and biocompatible polymers, poly(lactic acid) and poly(ε-caprolactone)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as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a wide range of bio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areas was recognized. 相似文献
19.
聚醋酸乙烯酯的醇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催化剂,对聚醋酸乙烯酯的醇解工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滴加速度以及悬浮剂的存在与否等都影响聚乙烯醇的醇解度.通过控制NaOH溶液浓度、滴加速度,可以调节PVA醇解度,但很难得到醇解度90%以下的PVA.悬浮剂的存在有利于制备低醇解度的PVA,并对悬浮醇解工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采用溶液缩聚法,在常压条件下,以二甲苯为溶剂、癸二酸和1,3-双(对羧基苯氧基)丙烷预聚物为单体,连续加热蒸馏二甲苯,得到高分子量的聚[1,3-双(对羧基苯氧基)丙烷-癸二酸]共聚物[P(CPP-SA)].合成产物分别用FT-IR、高分辨率1HNMR,GPC,DSC和TGA等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