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机留取200份尿液标本,分别用尿液分析仪潜血检测和显微镜红细胞(RBC)检查两种方法检查.尿液分析仪潜血检测的敏感度为91.18%,假阴性率为9.85%,假阳性率为8.82%.将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表明进行尿液潜血检验时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一种可自我操作通过尿液检测癌症,只需二分钟便可参照尿液颜色变化获知结果,总有效率达80.8%的高新技术产品安尔康癌症检测试剂,近日在深问世。生产厂家是深圳市安尔康实业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3.
尿液有形成分的检查是医院的三大常规检验之一,目前迫切需要能计数有形成分的自动分析仪替代人工检验。由于尿液图像是典型的弱边缘图像,经典的边缘提取方法均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此介绍了一种改进型Snake算法。实验表明,采用该算法对尿液图像有形成分进行边缘提取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显微镜检查结果为标准 ,与尿分析仪测定RBC.WBC相比较 ,探讨尿分析仪测定结果的误诊率、漏诊率。方法 :同一份新鲜尿液用H -100型尿液分析仪测定RBC.WBC的同时 ,用牛鲍氏计数板分别计算RBC.WBC的值。结果 :尿液分析仪测定RBC漏诊率为33.3%、误诊率为2.9% ,WBC漏诊率为20.7 %、误诊率为13.1%。结论 :尿液分析应重视显微镜检查 ,以免误导临床诊断和对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5.
据英《新科学家》1999年10月2日报道 :加拿大多伦多安大略癌症研究所的格雷格·查尔塔和他的同事发明了一种方法 ,用高频超声波可以显示什么样的肿瘤在化疗开始的几小时内是否起反映。而不必像过去一样要等几天甚至几星期后才能根据验血来证实化学治疗是否有效。格雷格在实验室用一种抗癌药治疗白血病 ,当用高频超声波检查时 ,发现死亡的血癌细胞看起来比健康细胞的亮度高六倍。他们又检查了治疗过的血癌细胞切片 ,发现肿瘤细胞中的DNA已成为碎片。正是这些碎片在细胞中产生了可以更有效地反射超声波的稠密区。用老鼠进行的实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UF100尿沉渣分析仪与尿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镜镜检之间,在检查尿液中红细胞误差原因并加以分析以及减少误差的措施。方法:随机收集住院患者新鲜尿液标本,用UF100尿沉渣分析仪和尿干化学分析仪联机后结果与显微镜镜检以及胶体金检测法进行比较。结果:UF100阳性率83.1%,干化学法阳性率64.0%,镜检法阳性率76.3%,各自都有漏检和误检发生,胶体金检测法特异性强。结论:UF100尿液沉渣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仪、显微镜检查以及胶体金检测法在检测红细胞各有特点,进行交叉互补,能有效弥补红细胞的误差,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7.
 据英《新科学家》1999年10月2日报道: 加拿大多伦多安大略癌症研究所的格雷格·查尔塔和他的同事发明了一种方法, 用高频超声波可以显示什么样的肿瘤在化疗开始的几小时内是否起反映。而不必像过去一样要等几天甚至几星期后才能根据验血来证实化学治疗是否有效。格雷格在实验室用一种抗癌药治疗白血病, 当用高频超声波检查时, 发现死亡的血癌细胞看起来比健康细胞的亮度高六倍。他们又检查了治疗过的血癌细胞切片, 发现肿瘤细胞中的DNA已成为碎片。正是这些碎片在细胞中产生了可以更有效地反射超声波的稠密区。用老鼠进行的实验证明, 这种技术可以显示活体动物的癌是否缩小。  相似文献   

8.
梁艳琼  刘艺莲  江贞燕  王以华 《科技信息》2013,(11):461-461,487
尿液检查是身体检查的一项常规检查,尿液标本的采集、尿液分析是直接关系检验结果的准确度。针对现今医院尿液采集耗时较长、二次污染、过程繁琐、运送及分析不便等情况,本文论述的是一种方便患者自己操作的新型尿检池,该尿检池集尿液采集和微型尿液分析于一体,实现了尿液收集及检测的快速化完成。  相似文献   

9.
梁艳琼  刘艺莲  江贞燕 《科技信息》2013,(1):195-195,231
尿液检查是身体检查的一项常规检查,而尿液标本的采集是直接关系检验结果的基本要素。基于现今医院尿液采集耗时较长、二次污染、过程繁琐等情况,本文论述的是一种新型坐式医用尿检池的设计,以实现尿液标本的快速化采集。  相似文献   

10.
血尿一般又分为肉眼血尿及显微镜下血尿两种,前者系指肉眼能见到尿液呈血样或洗肉水样或凝血块者;后者则仅在显微镜下见到红细胞,但尿内红细胞正常值是多少?采用何种检查方法,国内外至今仍有很大争论,尚无统一的血尿诊断指标.目前国内镜下常规检查正常人尿红细胞0—1/HP或0—2/HP;北京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79年对219例正常儿童尿常规进行观察研究;用直接涂片法检查镜下红细胞为0或偶见,用离心沉淀法则红细胞为0—1/HP;有些单位采用平板计数法:正常尿中红细胞<5/ml,5~25/ml 为可疑血尿,>25/ml 则肯定为血尿。  相似文献   

11.
<正>暴露人是否得癌症暴露人是否得癌症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研究人员发现,狗经过训练,能成为医生的好帮手——通过嗅气味判断人是否患了癌症。研究人员训练一只名叫弗兰基的狗帮着确诊甲状腺癌。弗兰基嗅了甲状腺癌患者和健康人的尿液样本,如果嗅到癌症患者样本就趴下,成功识别出了34名甲状腺癌患者中的30人。  相似文献   

12.
近来出现的一些新技术,为癌症的早期筛查诊断开辟出多种新途径。 用口水鉴别口腔癌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人员的新成果,使得唾液不但可以用来诊断口腔癌,还可用来诊断其它癌症及疾病(利用唾液中的核糖核酸RNA,可以便宜地验出体内有否癌细胞,其口腔癌症的辨认成功率已经达到了98%)。 据悉,现在用唾液检测疾病已经达到了数种,其中包括艾滋病毒。 用一滴血鉴别肺癌 前不久,日本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仅仅通过一滴周边血的检查,就可以进行肺癌诊断的方法,据称精确度高达80%。 用一束头发鉴别是否患癌 中国上…  相似文献   

13.
分析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应用价值。选取2016年2月~2017年4月医院行尿液检验的患者116例,采集其晨起尿液样本。依次进行尿沉渣、尿常规检验。对两种检验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两种检验方法尿蛋白、红细胞及白细胞阳性、阴性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沉渣与尿常规联合检验尿蛋白符合率为96.55%,红细胞符合率为95.69%,白细胞符合率为95.69%。在尿液检验中应用尿沉渣与尿常规均有一定临床价值,但若将两种检查方法联合使用,充分发挥其各自优势,可有效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422例肺部疾病性质未确定的患者进行痰涂片脱落细胞学检查,通过细胞形态检查查到肺癌细胞,这就提示用细胞形态学检查手段诊断肺癌的重要性,为临床癌症确诊和早期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创新科技》2005,(7):55
上厕所就能够检查尿液、量度血压、体重和脂肪。日本近日研制出的“智能厕所”令如厕变成医疗检查。在“智能厕所”,使用者一坐上马桶,从旁边就会伸出一个小杯,小杯可以盛5立方厘米的尿液,尿液再透过金属管被输送到隐藏感应器,量度血糖含量。  相似文献   

16.
前言 作为简易诊断肿瘤方法之一。脱落细胞的萤光显微镜的观察,1958年曾为 Bertalanffy等人[6]第一次用于检查宫颈癌。最近(1974),我国工作者又用于泌尿系统癌症的检查。也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1]。下面所要报导的,是我们使用这种检查方法并和乳腺针吸细胞的检验结合起来,进行乳腺肿物观察的一些初步的结果。 乳腺针吸细胞的检验,作为诊断乳腺肿物的方法,近年来已为许多工作所肯定[2、3、5、8、14、17]。它的确诊率都在80%以上,而且对病人没有很大痛苦。但用一般染色,仍较复杂。在过去一年间,我们采用了碱性萤光染料淀橙(acridine orange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尿液sIgA测定提供ELISA方法。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测定尿sIgA,并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 ELISA方法测定尿液sIgA准确性高、特异性强。敏感性达到RIA水平。结论 ELISA方法测定尿液sIgA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用新鲜杨桃饲喂家兔,收集尿液化验,发现7只动物中5只发生血尿。红细胞最早见于饲喂杨桃后38h采集的尿液中。于第5天将全部动物处死,取肾脏进行光镜、电镜和免疫酶标检查,发现肾小球有炎症反应,基底膜损伤,肉眼血尿动物病变比镜下血尿和无血尿者严重。  相似文献   

19.
N~1,N~(12)-二乙酰精胺(N~1,N~(12)-diacetylspermine,DiAcSpm)是精胺的二乙酰化衍生物。精胺是真核细胞生长和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物质,而DiAcSpm更与癌症的发病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已发现多种癌症(非小细胞肺癌、结肠癌、乳腺癌等)患者尿液中的DiAcSpm水平均较正常人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表明DiAcSpm可能是一种优秀的广谱肿瘤标志物。对已发表的关于癌症患者体液中DiAcSpm水平变化情况的临床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对DiAcSpm与癌症的相关性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作者尝试了一种简单、可靠而有效的收集大鼠尿液的方法。在尿道上放置一个5毫升聚苯乙酰烧杯,同时用一只手的手指刺激尾根。根据所需尿液的数量和质量可剃掉会阴区的毛,手持烧杯或粘住烧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