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在-13~25℃范围内考察Pd2Cl2(dpm)2,la,(dpm=Ph2PCH2PPH2)与H2S的CH2Cl2中反应的动力学。测试显示反应速率与la的浓度呈一级关系,在较低H2S浓度下与H2S浓度呈一级关系,在高H2S浓度下则与H2S浓度无关。这些现象可解释为:首先由la与H2S作用生成中间体la'并快速与反应物达到平衡,随后la'再分解为产物Pd2Cl2(dpm)2(μ-  相似文献   

2.
固体酸H2SO4/SiO2催化合成DO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固体酸H2SO4/SiO2,并将其应用于合成DOP.考察了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及其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每克SiO2用10mL,浓度为0.5mol&;#183;L^-1的硫酸浸泡0.5h,300℃下活化3h,制得的固体酸H2SO4/SiO2催化剂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好,酯化反应速率快,产率高。  相似文献   

3.
稀土氯化物与咪唑配合物的热分解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TG-DTG,在不同气氛(O2气氛、N2气氛)、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对五种氯化稀土咪唑配合物RE(C3H4N2)nCl3·0.5CH3OH·2HCl·mH2O(RE=La,Nd,Sm,n=2;RE=Gd,Y,n=2.5)的热失重行为进行了研究,推测了各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应用Kissinger公式计算了配合物中咪唑分解的表观活化能,并用DSC对氯化稀土(La,Nd)咪唑配合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实验研究了Na2SiO3、H205.H102浮选药剂在稀土浮选体系中的交互作用,提出了浮选指标与三者用量的相关数学模型和用等值曲线法讨论Na2SiO3.H205,H102之间的交互作用规律,并进行了实践验证,结果表明,Na2SiO3,H205,H102三者之间存在中度不同的交互作用,以H205与Na2SiO3作用量耿强烈,H205与H102次之,Na2SiO3与H102较弱,该  相似文献   

5.
轻质碳酸镁分解反应及其分子组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日本岛津DT-40热分析仪研究了轻质碳酸镁的分解反应,确定了轻质碳酸镁的分子组成.实验结果表明,轻质碳酸镁的分解反应分三步进行,分子组成为2MgCO3·Mg(OH)2·2H2O.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以Ag2SO4—Al2(SO4)3—MgSO4作催化剂,在H2SO4-H3PO4混酸溶液中快速测定废水COD的新方法.实验确定的最佳条件是:Ag2SO4:Al2(SO4)3:MgSO4=1∶1∶1(质量比),H2O4:H3PO4=5∶1(体积比),回流时间0.5小时,通过对废水COD的测定,取得与标准法相近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新型无金属离子的氧化还原聚合引发体系─—抗坏血酸(ASA)-过氧化氢(H2O2)体系,通过对丙烯腈水相沉淀聚合中体系酸度、氧化还原剂配比及氧含量等影响因素的实验与分析.研究了作为还原剂的ASA存在的分子状态对聚合的影响及H+在ASA—H2O2反应过程的催化作用.由此推导了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机理,并通过实验和分析证明了该反应机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Na2S2O3·5H2O用作储热材料作了较详细的研究.提出了解决Na2S2O3·5H2O在储热时存在的相分离及过冷两大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实验证明加入添加剂后的Na2S2O3·5H2O是一种较好的储热材料  相似文献   

9.
建立一个简单而合理的化学反应模型,对等离子体条件下活性自由基在SO2和NO净化中的行为和作用进行化学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OH,O和HO2基在SO2和NO气相氧化脱除中起主导作用,在整个净化机制中,气相反应的贡献仅占20%左右;气溶胶表面的催化作用加强了SO2和NO的氧化速度,异相反应对SO2和NO净化有重要贡献,一个气溶胶可提供107cm-3的自由基.动力学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定性相符.动力学研究结果为等离子体过程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几种混凝剂处理印染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常用的无机混凝剂,如PFS,FeSO4,7H2O,FeCL3,6H2O.AlcL3,KAl(SO4)2,12H2O.Al2(SO4)3等处理印染废水的实验,研究这些混凝土剂的混凝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各自最佳混凝处理条件下,这些混凝剂对含硫化,分散,碱性染料及相应助剂的沸合印染废水的处理,都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低温等离子体高压放电后产生的副产物排放问题,采用玉米芯吸附协同低温等离子体系统来降解硫化氢恶臭气体。确定了电极放电特性参数,考察NTP中的极间电压、H2S初始浓度和CA协同对H2S降解的影响,并分析H2S降解机理。研究表明,CA协同NTP系统能显著提高H2S去除效率,当采用负极放电,极板间距40mm,极间电压15KV,H2S初始浓度为500ppb,吸附时间60min时,CA协同NTP去除H2S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以钛酸异丙酯[Ti(OCH(CH3)2)4]、正硅酸四乙酯[Si(OC2H5)4,TEOS]、钽酸乙酯[Ta(OC2H5)5]、铌酸乙酯[Nb(OC2H5)5]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合成了80TiO2.20SiO2和TaNbO5复合介孔分子筛.XRD表征结果表明,新合成样品的介观结构皆具有高的有序度;550℃焙烧去除模板剂后,仍保持良好的有序度.在焙烧过程中80TiO2.20SiO2骨架内有锐钛矿纳米晶粒产生,而TaNbO5仍保持无定形相.在紫外光照射下,介孔80TiO2.20SiO2和TaNbO5对分解H2S气体皆表现出高的光催化活性.介孔80TiO2.20SiO2分解H2S的活性是无孔80TiO2.20SiO2的近16倍.  相似文献   

13.
采用HPLC的阀切换二次分离及梯度洗提技术对硫-氨溶液中的主要成分H2NS^-4进行研究,证明其在液氨中的分解是经过中间过渡产物S3N和S3然后生成S4N最终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4.
过氧化氢(H2O2)的分解属于一级反应,该反应是化学动力学研究中较经典的实验内容。反应速率的测定及反应机制的确定是新药研究的基础,由于新药的稳定性及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等过程多涉及一级反应动力学,因此在药学类专业开设H2O2分解实验具有实际意义。采用静态法测定H2O2分解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半衰期;考察催化剂浓度、搅拌条件等因素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结果显示催化剂浓度越大,反应速率常数越大;搅拌快慢及搅拌子大小对反应速率常数没有明显影响。H2O2分解反应作为物理化学创新性实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真空铝热还原法生产金属锶──SrCO_3热分解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碱土金属碳酸盐是所有碳酸盐中最稳定的一族·在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SrCO3在各种条件下的热分解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添加Al2O3,碳或减少系统分压均可降低SrCO3的分解温度,其中添加Al2O3的影响最大·当向SrCO3中添加碳时,除降低其分解温度外,所产生的CO还可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为治理温室气体CO2,采用填充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CO2还原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添加活性炭、秸秆等碳源对CO2分解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相比于沸石材料,添加了活性炭后尾气中O2含量明显减少,CO含量增大,但由于放电状态的改变,CO2分解率提高幅度不大;添加秸秆材料后CO2还原率和CO生成率均有较明显提高,尾气中有H2O和烷烃类有机物生成.  相似文献   

17.
以五味子红色素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乳酸发酵、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和果酒酿造工艺进行五味子红色素分解试验,探讨五味子红色素在发酵食品加工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五味子红色素在乳酸发酵、酒精发酵、醋酸发酵过程中,红色素的分解率分别为78.36%,41.10%,18.74%,其分解率与发酵产生的乳酸质量浓度、酒精体积分数、醋酸质量浓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4,0.96,0.89,而在不同酸度的五味子果酒酿造过程中,其红色素的分解率为11.05%,明显低于红色素的酒精发酵过程,其分解率与酸度负相关(R2=0.97),因此证实适当提高酸度会增加五味子红色素的稳定性.五味子红色素在发酵食品加工中的稳定性研究对进一步优化五味子发酵食品工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某些金属离子对过氧化氢稳定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理条件下,研究了Cu2+、Cr2+、Zn2+、Ca2+对H2O2稳定性和过氧化氨酶活性的影响,在该文实验条件下,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作用顺序和对过氧化氨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顺序皆为Cu2+>C3+>Zn2+>Ca2+。  相似文献   

19.
认为过氧化氢酶(EC1.11.1.6)催化过氧化氢歧化分解反应的机理是:过氧化氢酶结合一分子H2O2形成化合物Ⅰ后,催化该H2O2异构化为一种氧化性能很强的H2O-O,然后,放出活性氧原子去氧化另一个H2O2分子产生2H2O和O2;并认为H2O2异构化为H2O-O是该总反应的控制环节。据此观点,进行了单分子反应理论RRKM计算,其结果和实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本征碳纳米管在SF6气体传感检测方面存在局限性的问题,研究了基于空气等离子体改性的本征碳纳米管气体传感器对SF6分解气体中重要特征组分的气敏特性。利用空气等离子体对本征碳纳米管进行改性,引入空气等离子体预处理碳纳米管表面,研究改性碳纳米管在检测SF6气体分解组分时的气体传感响应特性。结果表明:与本征碳纳米管相比,经空气等离子体改性的碳纳米管气体传感器对H2S气体的电阻变化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响应时间短,并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经空气等离子体改性的碳纳米管对SO2气体电阻变化率的敏感性明显降低;不同掺杂比例的碳纳米管气体传感器对SOF2和SO2F2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基于空气等离子体改性的本征碳纳米管气体传感器能准确反映SF6气体的放电分解情况,可为准确检测SF6气体的分解成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