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用碲、钠、锶、锑、变质后的亚共晶铝-硅类合金在热处理过程中共晶硅相的粒状化能力作了初步研究。结果指出:经变质后硅的粒状化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粒状化能力由大到小大致趋势是:碲变质>锑变质>>锶变质>钠变质。  相似文献   

2.
过共晶铝硅合金的熔炼及变质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试验,对中硅过共晶铝硅合金的熔炼及变质处理进行了探讨。确定了能在一般工厂的铸铝车间中实施的优质工艺方案:合金在(780±10)℃熔化,精炼后,在(760±10)℃进行变质处理,加入复合变质剂,静置,降温浇注,其结果使合金显微组织中的初晶硅尺寸小于50μm,同时使共晶组织细化;使合金的抗拉强度提高32%,使合金的切削加工性明显改善,为该合金的实际应用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刘文清 《科技资讯》2014,(9):108-109
过共晶铝硅合金中的硅相晶粒粗大并且有尖锐的棱角,严重的削弱了合金的机械性能,通常采用变质处理工艺来改善这一现象。目前,很多研究表明硅相变质的机理主要是孪晶凹谷机制,但是变质效果实际上是与凝固条件有关系的,通过改善凝固条件,可以促进变质效果。本文研究对象为高硅铝硅合金,在加入不同变质剂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凝固条件下的组织形态,并使用透射电镜对组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微型机化的炉前热分析和微分测试方法可以提高传统的热分析方法的测试精度和灵敏度.本文用微型机热分析系统研究了灰铸铁的炉前快速成分测定和铝硅合金加锑变质质量的预测。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个铝硅合金(加锑)变质程度的热分析新判据——凝固时间。根据凝固时间为判据的微型机热分析系统可作为铝合金变质质量控制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5.
研究Sr与不同变质剂复合添加对4032铝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通过组织观察、扫描电镜观察、能谱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发现:在几种不同的变质体系中,Sr与Na盐复合变质后的组织和性能最好;Sr+其他元素复合变质的针孔率低于Sr单独变质处理的针孔率,其中以Sr+Na盐变质的针孔率最低;共晶型铝硅合金添加Sr和Na变质组织呈亚共晶状态,而经P变质后组织呈过共晶状态.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Al-Si合金存在的Na变质重熔失效和有效时间短及P变质处理后初晶Si偏聚问题,利用施加强磁场的方法,分别对亚共晶Al-6%Si合金和共晶Al-12.6%Si合金进行Na盐变质处理,对过共晶Al-18%Si合金进行P盐变质处理.结果发现对于亚共晶Al-6%Si合金,施加强磁场的条件下重熔,Na变质没有失效;对于共晶Al-12.6%Si合金,施加强磁场延长了变质有效时间;对于过共晶Al-18%Si合金,施加强磁场使凝固组织中的初晶Si相均匀分布.强磁场有助于改善Al-Si合金的变质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测定ZL102合金液经碲变质后的表面张力和含氢量,以及浇注针孔试样等方法,对碲抑制铝硅合金针孔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碲对铝硅合金液有很强的脱氢作用;碲变质后铝液表面张力的减小,有利于脱氢产物的逸出;作常规脱气处理后再实施碲变质工艺的铝液,虽经长期保温,仍然能浇注出针孔度很低的铸件。经碲变质处理的铝硅合金是制造高气密性铸件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的研究了碲(Te)对共晶、亚共晶及过共晶铝—硅合金的变质作用。其目的是:寻找一种新的变质剂以代替易衰退的钠(Na)及价格昂贵的锶(Sr)变质剂。研究结果指出:碲对上述合金中的共晶 Si 相均产生强烈的变质作用。对共晶 Al—Si 合金而言,加 Te 变质的金属型试棒的机械性能达到或超过加 Na 变质的水平,砂型试棒的机械性能与加 Na 变质相当;熔体的流动性与加 Na 一样.加 Te 变质时熔体保持8小时或经三次重熔后变质效果基本保持不变,用 Te 变质操作工艺简便,效果稳定、可靠、经济、没有烟雾、对坩埚无腐蚀作用。结论是:碲是 Al—Si 合金共晶 Si 相的一种性能优越的新型的长效变质剂。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硅含量的铝硅合金微粉为原料,采用加压水蒸气腐蚀结合高温焙烧方法,制备了铝硅合金微胶囊,研究了硅含量和焙烧温度对微胶囊微观结构和热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微胶囊壳层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亚共晶铝硅(Al-10Si)和共晶铝硅(Al-12Si)合金形成Al-Si@Al2 O3微胶囊的焙烧温度为1100℃;过共晶铝硅(A...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测定Al-Si合金金相组织,合金变质度,机械性能等方法,来研究不同工艺条件下,稀土变质潜伏期的主要影响因素。在金属型冷却条件下,Al-Si共晶合金用稀土变质处理,具有1-2小时潜伏期。变质潜伏期长短与变质元素稀土在铝液中扩散速度有产 有利于稀土在铝液中的均匀扩散的因素,都有利于变质潜伏期的缩短及变质作用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1.
4045铝合金铸造过程中分别采用Na盐、Al-Sr中间合金、Al-P中间合金等不同的变质剂进行变质处理,检测并分析了铸造组织中的初晶Si、共晶Si以及复合铝合金钎焊层Si的形貌与尺寸。结果显示,经Al-Sr中间合金变质处理的铸造组织中没有块状初晶Si,且共晶Si为球化的短棒状。对复合铝合金钎焊层的形貌进行检测发现,经变质处理的试样中Si颗粒发生球化且呈短棒状,未发现大的块状Si颗粒;而未经变质处理的试样中有明显的呈长条状的Si颗粒,且平均最大Feret直径、平均最小Feret直径、平均颗粒面积、颗粒总面积、颗粒面积分数等较大。表明Al-Sr中间合金变质剂对高硅铝合金铸造组织中的Si相以及复合铝合金钎焊层Si颗粒的形貌与尺寸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孙虎 《科技资讯》2011,(15):102-103
初晶硅以及共晶硅的形态对过共晶铝硅合金的性能影响很大,传统的单一变质难以同时改善初晶硅和共晶硅的形态.目前国内外已有P-Sr、P-RE以及P-Sr-RE复合变质等一些研究,并且复合变质机理以及交互作用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综述了各种复合变质方法的效果及复合变质机理,并对复合变质工艺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将配有熔剂的碳酸稀土直接加入共晶铝硅合金,可使共晶硅完全变质,机械性能大幅度提高,并且变质具有极好的长效性。从理论上分析了碳酸稀土的变质行为。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强磁场对共晶铝硅合金变质效果的影响.对共晶Al—12.6%Si合金进行Na盐变质处理,发现施加强磁场的条件下,在变质剂反应温度下保温20min,共晶硅细化,并呈现一定程度的粒状化,其变质效果明显优于不施加强磁场.760℃下延长保温时间至40min,未施加强磁场条件下的试样出现严重的变质衰退现象,施加强磁场的试样变质衰退现象相对教轻.在施加强磁场条件下,即使保温40min,其变质效果也优于不施加强磁场时保温20min时的,即强磁场具有一定的延长变质有效时间的作用.分析认为强磁场抑制对流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采用SEM、材料性能检测等手段对复合变质处理后的铝硅合金显微组织、形貌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稀土和碲复合变质后,使片状共晶硅的尺寸明显减少并变为蠕虫状、颗粒状,从而使该合金的力学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改善铝硅铸造合金组织与性能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综述了近年来在改进铝硅铸造合金组织与性能方面有关研究工作的进展,着重探讨了变质处理、晶粒细化和铸后热处理对各类铝硅铸造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并对今后这一方向的研究与技术发展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7.
稀土变质与液态过热对共晶Al-Si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稀土对共晶成分的 ZL 10 2合金进行变质处理 ,并对经稀土变质的铝合金熔体进行过热处理 ,用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处理后的合金组织进行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在金属型铸造条件下加入质量分数为 0 .4%~ 0 .8%的稀土对共晶Al-Si合金具有良好的变质效果 ,而在 960~ 10 60℃下的过热处理能使 RE变质后的共晶 Al-Si合金中的 Si相进一步细化 ,从而获得良好的凝固组织。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目前为使铝硅合金机械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国内外都是采用变质处理及热处理的方法来实现的。那么是否还有第二种途径呢?据日本冈田明的研究报道(见1983年日本铸物协会《第103回全国讲演大会要集》中“共晶反应前后温度加热后保持亚共晶Al-Si合金组织变化”一文)在共晶温度以下保温可以使共晶硅粒状化,性能有所提高。本研究为了  相似文献   

19.
氟化镧对铝硅合金变质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氟化镧对ZAlSi12合金的变质作用,发现氟化镧可使铝硅共晶合金达到完全变质并且具有良好的长效性和抗衰退性,同时大大提高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在加入变质剂后(最佳加入质量分数为1.0%~2.0%),合金液在保温6h后其组织仍为完全变质组织;当重熔次数达到13次时,合金性能及组织仍与第一次变质后相当。  相似文献   

20.
热处理工艺对铝硅合金共晶硅粒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扫描电镜为主要手段研究了Sr变质的共晶硅在不同的固溶热处理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并对共晶硅粒化中的若干现象及其机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固溶处理温度、保温时间以及由变质状态决定的硅相铸态结构对共晶硅的粒化过程和效果有重要影响,将变质处理与适当的热处理工艺相配合,有利于提高铝硅铸造合金热处理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