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甘本根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1,(2):76-80
本文从鄱阳湖目前存在的问题出发,得出应筑坝控湖的结论。对控湖工程的利弊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建议尽快筑坝控湖以提高湖泊效益。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水生生物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生态立省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水利枢纽工程方案实施后,仍有长达半年多的"江湖"隔断时间,其水位将常年维持在16.0 m左右,这将直接淹没16.0 m以下的在天然状态下随着枯洪季节而变化形成的草滩、沼泽和浅水洼地等独特湿地自然景观,湖泊水域面积增大,洲滩湿地面积减少,从而对鄱阳湖水生生物环境带来不确定的影响。通过工程可能对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水生植物、鱼类及珍稀生物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工程实施后,一方面整个湖区水体初级生产力提高,饵料生物资源量较建坝前会有较大的增加,水生维管束植物会发生结构调整和生物量变化,底栖生物有增大的趋势。枯水期的蓄水可使鄱阳湖多年平均浅层水面扩大;内湖水位稳定,有利于湖区鱼类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江湖季节性连通有利于保持长江与鄱阳湖物种遗传与生态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退田还湖生态补偿研究(Ⅲ)——鄱阳湖湿地退田还湖生态补偿实施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退田还湖工程是长江生态功能系统恢复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工程能否顺利实施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在退田还湖过程中对农民损失的利益能否有效补偿.在前文(鄱阳湖退田还湖生态补偿研究(I)和(II))相继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计算和双退区湿地生态补偿标准评估之后,提出了结合实际的补偿年限、补偿方式等可操作性建议,并根据2种补偿机制对补偿的可行性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退田还湖生态补偿研究(Ⅰ)——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影子工程法、影子价格法、替代花费法、条件价值法等方法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计算,得出结果为:鄱阳湖湿地主要生态功能可分为7类,其中调节径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水分供给和存在价值5种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处于主要地位,它们占总价值的93%. 相似文献
5.
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鄱阳湖流域自然、经济社会实际,分析了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外部性的生成与表现,并在对鄱阳湖流域生态补偿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鄱阳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思路,分析了补偿的主体和客体,确定了补偿标准,提出了补偿方式和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湿地水生生物重金属污染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取鄱阳湖区饶河入湖段、吴城自然保护区、南矶山自然保护区等典型样地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田螺(C.cathayensis)、鲫鱼(Carassius auratus)、克氏鳌虾(procambius clarkii)、小虾等典型的水生动物以及湖区主要水生植物类群中Cu、Zn、Pb、Cd等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水平及富集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动物样品中,田螺、克氏鳌虾、小虾体内具有较高的重金属含量;而各种水生植物对Cu、Zn、Pb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其中Zn和Cu作为生命的必需元素更易被植物所吸收或富集;而Pb与Cd作为毒性元素被植物体的吸收程度各不相同,其中绝大多数植物对Cd的吸收量极少,表现出一定的抗性.植物的重金属富集水平与其生长环境的重金属浓度相关性较明显,环境背景中重金属含量水平越高,植物富集重金属的含量水平也越高. 相似文献
7.
8.
三峡工程对鄱阳湖水资源生态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三峡工程现有调度规则的前提下,建立了反映水文情势变化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鄱阳湖区间分布式水文模型、湖区二维水量水质模拟模型,并利用这些模型对三峡工程运行后对鄱阳湖防洪、水资源与水质生态等方面的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防洪影响方面,三峡水库预泄期鄱阳湖水位抬升,低水增幅大于高水增幅,而三峡水库蓄水期鄱阳湖水位降低,低水降幅大于高水降幅,总体上对鄱阳湖防洪影响有限;在水质影响方面,鄱阳湖区水质浓度与五河来水的流量及其污染物浓度关系密切,受长江流量影响的关系并不大;在供水影响方面,三峡工程运行将对鄱阳湖枯水期供水形势产生较大影响;在生态影响方面,三峡工程运行后对鄱阳湖植被面积变化有一定的影响,影响大小与月份的不同有关,并将导致鄱阳湖不同区域湖滩草洲显露日期提前和显露时间有所增加,这将对鄱阳湖珍稀候鸟栖息地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水平分辨率1.67 km),按照4种常用边界层方案和5种常用陆面过程方案的线性组合构建了20组试验,对2015年8月13日02:00-09:00的鄱阳湖湖效应降水过程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湖效应降水对边界层方案和陆面过程方案的选择较为敏感.20组试验中T8(MYNN2边界层与Noah陆面... 相似文献
10.
流域生态补偿是一种具有经济激励特征的机制,是解决流域上中下游之间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公和发展机会不均的重要方式。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战略目标需求,提出了鄱阳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设想,以期为协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发展和流域生态资源的保护提供指导,最终实现鄱阳湖流域上中下游地区的互惠共赢。 相似文献
11.
12.
鄱阳湖控制工程防洪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及鄱阳湖区退田还湖工程完成后,若遇1954年型洪水,要控制湖口站水位22.50m,湖口附近地区的分洪量仍在95.7亿m^3以上,远大于原规划分洪量50亿m^3;若按规划分洪量50亿m^3控制,湖口站的最高洪水位将达23.07m,超过湖口站防洪水位22.50m,湖口附近长江干流和鄱阳湖区的防洪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说明兴建鄱阳湖控制工程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以充分发挥鄱阳湖对长江洪水调蓄功能为前提,拟定了“江湖两利”的防洪运行原则。1954、1995、1998年等各种典型大洪水的防洪计算表明,鄱阳湖控制工程建成后可使鄱阳湖内湖最高水位控制在21.50m以下,使长江湖口站水位不超过其防洪水位22.50m,并能解决湖口附近地区1954年洪水的超额分洪量问题,对于长江中下游和鄱阳湖区均有较大的防洪作用,可实现江湖两利的防洪目标,且具有发电、供水、血防、航运、水产、改善生态环境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鄱阳湖人工控制与湖区血吸虫病防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鄱阳湖控制工程建设,对不同控湖运行调度方案进行了对比,认为波动运行方案更能充分发挥控湖综合效益,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血吸虫病生活史和生态习性,分析了控湖工程建成后水位变化对血吸虫病的影响,提出加强湖区疫情监测、实施血防综合治理等控制血吸虫病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淡水湖泊,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国家和地方政府一直非常重视鄱阳湖区的水灾治理,几十年来做了大量研究,提出实施控制工程是减免长江中下游鄱阳湖地区水灾的治本之策。本文在调查鄱阳湖区湿地生态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两种控湖水位运行方案时湖区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6~18m运行方案”对湖区湿地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大,“14~16m波动运行方案”时湖区湿地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小,有利于改善鄱阳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发挥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更有利于鄱阳湖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 相似文献
15.
对鄱阳湖区农田涝渍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平原是长江中下游五大平原之一,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近几十年来,鄱阳湖区发生洪涝灾害的程度越来越严重,涝灾与渍害严重制约了鄱阳湖区的经济发展。该文分析了鄱阳湖农田涝渍的成因,指出涝灾与渍害是影响鄱阳湖平原区农田高产稳产的重要制约因素,并提出了治理鄱阳湖区农田涝渍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采用生物富集因子和重金属污染指数等方法研究乐安河-鄱阳湖段水土或底泥环境中Cu、Pb、Cd等重金属的含量及不同生境中自然生长的18种水生植物植株内的富集积累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植物长势良好,未发现受害症状,一些植物的根区土壤Cu、Cd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3级标准,18种水生植物对Cu、Pb、Cd等3种重金属污染物中的1种或2种表现出超富集能力,其富集系数均大于l,其中苦草、青葙、金鱼藻对重金属Pb、Cd具有共富集特征,箭叶蓼对Cu、Cd具有共富集特征.植株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及其水土环境中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植物及其根区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呈现出显著性或极显著的相关性.重金属污染指数(MPI)结果表明:以旱苗蓼的MPI值最高,达到2 102.25,反映出旱苗蓼生境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最高,MPI值能综合反映植物生境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18种水生植物对鄱阳湖湿地在Cu、Pb和Zn等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生态修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