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2005年9月对吴淞口至九段沙下沙近海水域的水体进行了浮游植物调查,结果表明,此调查区域共有浮游植物70属135种.其中硅藻种类最多,共42属82种,占总种数的60.8%;绿藻门14属24种;其他藻类14属29种.浮游植物的数量分布表现为:从吴淞口至江亚南沙段较低,九段沙上沙、中沙段显著高于其他采样点,在九段沙下沙近海水域出现了急剧下降的趋势.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Grev.)Cleve)是调查区域的优势种,其数量占浮游植物总数量的平均百分比达到了71.8%.作者还对该区域浮游植物数量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研究广西英罗港红树林区沉积物和大型底栖动物中汞含量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英罗港潮沟沉积物汞平均含量大于林内;部分沉积物受到汞污染。在动物类别水平上,各滩的潮沟样地动物中的汞含量均值均大于相应林内样地动物。在所有动物水平上,潮沟动物汞平均含量高于林内。按动物食性划分,沉积物食性动物汞平均含量最高。按生活型划分,底内生活型动物汞平均含量最高。在生活型和食性的8种组合中,以沉积物为食、以底内型生活的种类平均汞含量最高。动物汞含量超标率为14.29%。 相似文献
5.
金海卫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0(1):27-31
根据 1997年 11月至 1999年 8月采样资料结果表明:漩门港的浮游植物共有 6门 59属 150种。其种类组成和细胞数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更替和变动现象。年数量高峰形成于夏末秋初的 8月 (10~7个 /m~3),低谷出现在早春 2月 (10~4个 /m~3)。 相似文献
6.
7.
8.
9.
通过对广西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英罗港红树林湿地表层沉积物粒度和重金属Zn、Cu、Pb、Cd的分析,探讨重金属在红树林表层沉积物中的存在形态和分布规律。本文发现英罗港红树林林内表层沉积物粉砂和黏土所占比例高于光滩,并且林内沉积物Zn、Cu、Pb、Cd含量均高于光滩。表层沉积物中粉砂和黏土所占比例与重金属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符合重金属的粒度效应。英罗港表层沉积物Zn、Cu、Pb、Cd平均含量低于国内其他主要红树林生长区域,表明该地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相对较小。英罗港红树林沉积物重金属主要存在形态为残渣态,表明该区域重金属元素生物有效性较小。红树林林内沉积物非残渣态可氧化态重金属所占比例较高,这与红树林沉积物富含有机质和硫化物有关。光滩沉积物可还原态所占比例较高,这可能是光滩沉积物的砂质较多,通气性好,呈现氧化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金海卫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0(1):27-31
根据1997年11月至1999年8月要样资料结果表明,漩门港的浮游植物共存6门59属150种,其种类组成和细胞数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更替和变动现象,年数量高峰表成于夏末秋初的8月(10^7个/m^3),低谷出现在早春2月(10^4个/m^3). 相似文献
11.
对广西英罗湾红树林内的木榄、秋茄、红海榄、白骨壤和桐花树5种红树植物幼苗的株高、胚轴长度、茎高、基径、节数、叶数、根高、根长、叶面积等形态因子的数量特征及生物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根据实测的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和幂函数回归拟合了幼苗主要形态因子和生物量的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2.
用样带样方调查广西英罗港经树植物群落,以树种种群为单位,选取木榄(Bruguieragymnorrhiza)红海榄(Rhizophorastylosa)秋茄(Kandeliacandel)桐花树(Aegicerascorniculatum)和白骨壤(Avicenniamarina)测定地上部分生物量,采用径级平均木法,增加权重因素来测算林分生物量,以种群各组分的生物量除种群的平均树龄或组成(器官)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广西红树林区团水虱(Sphaeroma)的种类组成和分布特征,在广西北海、钦州、防城港3市的红树林区共设置30个调查断面并进行实地踏查,用随机取样的方式采集团水虱样品。调查结果表明:在广西红树林区共发现3种团水虱,分别为有孔团水虱(Sphaeroma terebrans Bate,1866)、光背团水虱(Sphaeroma retrolaeve Richardson,1904)和福建团水虱(Sphaeroma fujianensis sp. nov.)。30个调查断面中,有团水虱分布的断面有25个,其中有孔团水虱是广西红树林区域中的主要种类,分布最广,其次为光背团水虱,而福建团水虱仅发现于北海的3个断面。团水虱大多数分布于中低潮区的潮沟边缘或潮沟内以及林缘等地势较低的区域,在高潮区域分布较少。团水虱的蛀洞底质有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秋茄(Kandelia candel)、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木桩、软质沉积岩和聚苯乙烯泡沫等,表明其蛀洞底质多种多样。根据这些分布特征,本文讨论和分析了团水虱与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的关系,提出红树林是健康退化后才遭致团水虱侵害的假设。团水虱是否是侵蚀红树植物并导致大片红树林退化死亡的主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广西钦州湾海域设置15个调查站位,分别于2010年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11年2月(冬季)采集表层海水,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该海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优势种类、丰度的变化以及群落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共鉴定浮游植物79属193种(包括变型和变种),隶属于6个门,硅藻种类最多,共48属149种,占总种类的77.2%,其种数和丰度都占绝对优势,平均丰度为10.47×10^4cells/L;其次为甲藻,16属28种,占总种类的14.5%,平均丰度为0.46×10^4cells/L。浮游植物丰度0.49×10^4~67.74×10^4cells/L,平均值为11.94×10^4cells/L,丰度变化为典型双峰型,春秋季高,夏冬季低。调查期间共出现10种优势种,不同季节优势种既有交叉又有演替。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冬季最高,春季最低。 相似文献
15.
对广西英罗港红树植物群落主要演替阶段土壤化学性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进展演替,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盐分、全硫、水溶性硫含量和交换性酸度均呈明显增长趋势,土壤有机质及富里酸(FA)和胡敏酸(HA)含量也有相同规律,土壤PH值则呈现相反的趋势,由此可见,红树植物群落的进展演替能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同时由于群落类型,特别是建群种的不同,土壤化学性状的变化呈现逐渐性和跳跃性的变化特征,而土壤化学性状的变化影响着红树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并为红树植物的进展演替提供了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